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国外人有许多奇闻异事,值得我们探究,而在牛身上开洞还是第一次听说,中国的牛为什么没有发生这种现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国外人为什么要在牛的第13根肋骨上凿洞?背后真相是否另有隐情?
众所周知,牛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它浑身上下都是宝藏!
由于牛肉富含各类营养元素,所以一直以来它都是被人们所推崇的食材。 最重要的是牛奶,它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钙、磷、铁、锌、铜、锰、钼,而且其钙磷比例非常适当,十分利于钙的吸收,更是人体钙的最佳来源,也被人们称之为“白色血液”!
知道了牛身上的营养价值及其重要性,我们一定会好好利用它的价值。
在中国的农场里,所看到的牛都是完整的,但在外国的农场里,有许多牛的身体边侧开了一个非常大的洞!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究竟为什么要在牛身上开个洞呢?
其实,这个洞并非随随便便的洞,而是一种特殊的养牛方法。
1822年,在加拿大有一只牛术后由于伤口无法愈合,兽医为它植入了一个“套管”,也就是在牛身上凿个洞,就像上图所示保持开口状态,以便脓液可以顺利的流出,最终完全康复。
因为,在牛身上发生这样的事情不计其数,慢慢地,这种方法被逐渐推广传播人们也给这种方法下了一个定义,称之为“造瘘术”,这种牛也被叫做 瘘管牛( Fistulated Cow)。
其实,这和牛的构造有关系,和其他动物不同,牛一共有四个胃,分别为瘤胃(草肚)、网胃(蜂巢胃、麻肚)、瓣胃(重瓣胃、百叶、毛肚)、真胃(皱胃)。
为什么偏偏长了四个胃?其实这四个胃都有不同的用处。
牛是草食性动物,以吃草为生。但是,牛吃东西十分缓慢,自然界又是一个适者生存的地方,当牛遇到危险时,由于咀嚼不充分,消化不了食物,原先被吃进去的草料又会被反刍到嘴里,再细嚼慢咽吞下去。长此以往,一头奶牛在不断地进食和反刍当中,每天可以咀嚼3万次。时间长了,牛最终形成了四个特殊的胃:瘤胃、网胃、重瓣胃以及皱胃。在这四个胃中,最后一个才是牛的真胃,其他三个胃是扩张食道的腔。
在牛吃草的整个消化过程中,首先,食物会进入网胃,会过滤一些无法消化的重物,这些食物会被困在网胃中。接着,食物进入重瓣胃,通过重瓣胃进行磨细、消化和吸收。最后,食物才能达到皱胃,像人一样分泌胃酸和消化酶的消化腺。
在牛的真胃(瘤胃)中,由于微生物群对于牛的消化至关重要,一旦出问题,就会导致牛消耗不良,从而影响到牛的品质,而牛有了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反应,牛的营养价值自然就不存在了。
为了改善牛的消化,需要专业人士为牛左侧腹腔开个洞,给瘤胃造瘘管。
简单说来,其实是在瘤胃以及附近的身体上开个洞,但更具体一点就是牛第十三根肋骨的地方。
做手术的前一天,牛要开始禁食、禁水,胃里不能食物,会影响手术过程。手术时要进行局部麻醉,在瘤胃附近开个大约20~25厘米的口子,然最后,缝上一个法兰筒,相当于在瘤胃上装了一个盖子,可以随时打开关上,以便日后观察。
1.如上图那样可直接观察牛消化过程,以便及时发现牛消化道疾病、同时可以改良饲料配方,使得产生更多 更加优质的牛肉和牛奶,供人们食用;
2.由于有些牛做“造瘘术”手术不是一次性成功的。所以,对于反复性瘤胃胀气或积食的牛,专业人士可以直接打开瘘管进行治疗,不用进行穿刺手术;
3.将健康牛瘤胃的内容物取出后,植入患有消化道疾病牛的瘤胃内,进行瘤胃菌群接种;
4.还可以直接将治疗药物投入牛瘤胃内,还能减轻专业人士喂药的难度和增加药物的作用;
如今,“造瘘术”这项技术在欧美都很成熟了,且广泛应用于牛羊类的动物营养学研究。在牛身上更常见,由于牛更容易胀气并且牛的体积大,所以,日常生活更不容易受到“造瘘术”产生这个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养殖业的发展,绝大多数地区的牛养殖都从放养的方式逐步转变为圈养方式,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给管理人员带来了较大的便利,不过,也产生了一定的弊端,由于牛运动量相较以往减少,加上饲料方面问题的存在,则使其胃肠疾病具有了更高的患病率。
中国没有运用这个技术是有一定原因的。
由于造瘘的手术费用以及手术带来一定的死亡率都会把生产肉奶的成本提高,加上有了这个瘘并不是说牛就能随便消化任何东西了。
说白了,凿这个“瘘”的目的是为了做研究,让科研人员提取牛胃里面正在消化的食物残渣,分析里面的有益消化的微生物和有害牛健康的微生物的数量,同时也可以研究不同种类的饲料消化的时间是怎样的。
当然,假如牛无法消化一个东西,造多少瘘牛还是消化不了。
而且,造瘘手术本身十分痛苦,为了避免伤害动物,能不做这个手术就不做。在手术康复期间,不乏有死亡的牛也有流产的牛,当然,幸运的牛彻底康复后生活也很正常,就连怀孕生子都可以,做过手术的牛有一些可以活到10岁,肉牛一般只有两岁,而奶牛六岁左右。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