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海观世音菩萨,读者都不会陌生。
在很多人心里,观世音菩萨都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这些词语联系在一起,我们从原著出发,来看看《西游记》给观音菩萨赋予了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观音菩萨和她的玉净瓶
《西游记》这部经典的神魔小说,全篇说的就是一个故事:取经。
凡事都有其本源,我们来追溯一下唐僧取经的原因,是因为西天佛祖如来要完成佛经东扩的计划。
原著第八回,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回到雷音宝刹,对手下众仙说道:
“我观四大部洲,众生善恶者,各方不一。东胜神洲者,敬天敬地,心爽气平。北俱芦洲者,虽好杀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无多做贱。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但那南赡部洲者,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西天佛祖,如来
经如来调查,在南赡部洲,也就是东土大唐,因为人们不信佛,所以生存环境极不好。
这个地方表面上看来对佛法没有需求,佛经也没有市场,但换一个角度看,恰恰相反,市场潜力其实十分巨大。
就像非洲人不穿鞋一样,很多人只看到当地人不穿鞋,所以鞋子卖不出去,但转念一想,他们竟然连卖鞋的都没有,这市场该有多巨大。
南海观世音菩萨
所以,每个行业,万般皆不难,唯有出货难!
我们再来看看,如来佛有多少经:《法》一藏,谈天;《论》一藏,说地;《经》一藏,度鬼。三藏经书合计三十五部,共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之多!
这些经书卖不出去等于零,即便是佛祖也不能例外。
可想要把这么多经书推广到一个没有市场的地方去,实乃不是易事。
观音菩萨,剧照
如来寻思着,要想让南赡部洲的人信佛,必须得想个办法,而办成这件事,“怎么得有一个有法力的”去才行。
因为在如来的眼中,南赡部洲的众生愚蠢,毁谤真言,不识佛门旨要,得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询经万水,到西天来求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
当问道谁肯去走一遭的时候,观音菩萨当即表态愿意去,如来见了,大喜。
顿时说“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
观音菩萨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她有何德何能,有何种法力,何种神通,让如来如此信任她,且认为唯有她能完成如此大任?
观音菩萨和孙悟空
我们来看看观音菩萨的表现,她第一次出场,是在孙悟空偷蟠桃反天宫后,十万天兵奈何不了他,玉皇大帝正苦于无策,是她举荐了二郎神,导致孙悟空第一次被捉。
在天上观战的时候,她开口问太上老君“贫僧所举二郎神如何”?又说“我将那净瓶杨柳抛下去打那猴头,即不能打死,也打个一跌,教二郎小圣好去拿他。”
然而观音菩萨只是说说而已,并没有真的将瓶扔下去。
当老君说她的瓶是个瓷器,不仅易碎,且没有十足把握能打着孙悟空时,观音菩萨问老君“你有什么兵器?”老君连连答道“有”,捋起衣袖,拿出金钢琢。
观音菩萨为猪八戒赐名猪悟能
由此可见,观音菩萨确实有些能力的。
首先,用人方面,她很有独到见解,这一点甚至连玉帝都不如。
其次,局面掌控能力强,她对自己的“用人之道”颇为自信.
还有,具有领导风范,领导最大的特点就是动动嘴就把事情给解决了,虽然有点唆使他人下暗手,有些不太光明磊落,但领导一般只看重结果,不在意方法和过程。
如来对她的评价是有法力、神通广大,但第一次出场,并未施展任何法术,也没使用任何法器,只是动了动口,说了几句白话而已。
观音菩萨救了小白龙
第二次出场,是如来要传经,菩萨主动接了此活,随即踊跃作礼而退,叫上惠岸行者随行。
在前往长安的路上,相继遇到沙僧、八戒、白龙和悟空,她一边数落对方的罪孽,一边劝对方行善,皈依佛门。
到了长安以后,这个底层不信佛,中产不信佛,贵族不信佛的地方,推广佛法无异于空手抓风,但观音菩萨是个深谙用人之道的人。
观音菩萨,剧照
俗语说“擒贼先擒王”,她选中了皇帝来传经,身为一国之君,只要他一个人信奉受行,还担心举国上下的老百姓们不信佛么?
紧接着,就有了唐太宗地府还魂这一幕,可以说,这完全是观音菩萨一手导演出来的。否则的话,唐太宗下到地府,阎王有请,判官来接,俨然是早有准备,明显是受人指使了。
为了顺利打开局面,以皇帝唐太宗为突破口,让他死,让他生,让他大办水陆法会,促成了传经大业,观音菩萨这一切做得不动声色,可谓是手段高明。
仅凭这两次出场来看,观音菩萨没看出有多大慈大悲,倒是怎么看怎么像现代社会中气场强大的“女强人”。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