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全文及译文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2024-03-04  阅读 618  评论 0

摘要:5.20.[原文]季文子5.20.[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①。子闻之曰:“再②,斯③可矣。”[原文通释]季文子考虑多次,然后才做事情。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注释]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季文子考虑多次然后才做事情。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姓季孙,名行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68年。

5.20.[原文]

季文子5.20.[原文]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①。子闻之曰:“再②,斯③可矣。”

[原文通释]

季文子考虑多次,然后才做事情。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论语公冶长全文及译文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1)

[注释]

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季文子考虑多次然后才做事情。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姓季孙,名行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68年。“文”是他死后的谥号。历仕鲁文公、鲁宣公,至鲁成公、鲁襄公时担任正卿,素以谨慎多虑著称。史称他“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金玉重器,忠于公室者也”。三思,多次考虑。而,连词,这里相当于“才”。

②再:两次。

③斯:就。

[解读与点评]

因季文子世故太深,过于谨慎,遇事计较祸福利害太多,反致一些应该决断的事不能得到实行。所以,孔子才说了这番话。孔子曾说:“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官懋庸《论语稽》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三思而后行”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但如果像季文子这样过为谨慎,就“过犹不及”了。从一定角度看,孔子的话不无道理:遇事不想就做是鲁莽,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遇事瞻前顾后,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容易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成语“三思而后行”“三思而行”出自本章,但孔子认为再思可矣,不主张“三思”。 三思而后行①。子闻之曰:“再②,斯③可矣。”

[原文通释]

季文子考虑多次然后才做事情。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考虑两次,就可以了。”

[注释]

①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季文子考虑多次然后才做事情。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姓季孙,名行父。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68年。“文”是他死后的谥号。历仕鲁文公、鲁宣公,至鲁成公、鲁襄公时担任正卿,素以谨慎多虑著称。史称他“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金玉重器,忠于公室者也”。三思,多次考虑。而,连词,这里相当于“才”。

②再:两次。

③斯:就。

[解读与点评]

因季文子世故太深,过于谨慎,遇事计较祸福利害太多,反致一些应该决断的事不能得到实行。所以,孔子才说了这番话。孔子曾说:“事有贵于刚决,多思转多私。”官懋庸《论语稽》说:“文子生平盖祸福利害之计太明,故其美恶两不相掩,皆三思之病也。其思之至三者,特以世故太深,过为谨慎;然其流弊将至利害徇一己之私矣。”“三思而后行”一般总是利多弊少,但如果像季文子这样过为谨慎,就“过犹不及”了。

从一定角度看,孔子的话不无道理:遇事不想就做是鲁莽,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遇事瞻前顾后,思前想后,犹豫不决,容易优柔寡断。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成语“三思而后行”“三思而行”出自本章,但孔子认为再思可矣,不主张“三思”。

文/陈广逵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ff1Cz0ACgABV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93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523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