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养蜂生产有影响的几种胡蜂都是营群体生活的社会性昆虫,它们众多的个体生活在一起,共同建造一个庞大的蜂巢,构成了群居生活的社群中心。每年秋末,交尾受精后的雌蜂藏匿于树洞、岩缝等避风雨、向阳的温暖场所结团越冬,其中的强壮者熬过漫漫严冬。翌年春季待天气回暖,雌蜂便开始觅址营巢产卵。胡蜂独特的单母建群方式与蜜蜂不同,它从一个生殖雌蜂开始,亲自参与建巢、产卵和哺育工作。待第一批幼虫羽化为成虫后,第3天即开始外勤活动,它们便承担起取材、筑巢、捕食、哺育和护巢的全部任务,而母亲则专司产卵,成为真正的蜂王。至此,蜂群方才有了社会分工。第二代羽化后的雌蜂中少数个体与雄蜂交尾成功,成为当年的首批新蜂王,此时胡蜂群便出现多王同巢产卵繁殖的生物学现象,弥补了单只蜂王产卵量少的缺陷(胡蜂蜂王卵巢管数目仅约为意蜂蜂王的4%)。
胡蜂的性别决定方式与蜜蜂相似,由染色体的单双倍数决定性别,即未受精卵发育为单倍体的雄蜂,受精卵发育为双倍体的雌蜂。同样,蜂王和工蜂为雌蜂,工蜂不能生殖,雄蜂只在繁殖季节出现,并在与雌蜂交尾后不久陆续死亡。
成年胡蜂喜欢甜性食物,尤其喜食蜜源性食物,如瓜果、花蜜、含糖的汁液等。此外,其捕食昆虫后,经过咀嚼成肉泥并混以蜜囊中的蜜汁,用以喂养幼虫。
胡蜂较蜜蜂体大而凶猛,不仅在空中追逐捕食蜜蜂,而且往往守住蜂箱的巢门,在巢门前大批地残杀出巢工蜂,严重时导致巢门口死蜂成堆。有报道称,危害严重时1只胡蜂1分钟内能咬死多达40只蜜蜂。若巢门过大,胡蜂甚至可以攻入蜂巢大肆毁巢食蜜、残杀蜜蜂,导致蜂群被迫迁逃或整巢被毁。中蜂与胡蜂经过长时间的协同进化,对胡蜂抗性较强,如中蜂灵活、飞行速度快,能躲避胡蜂捕杀,而且中蜂敢于群起攻击来犯的胡蜂。但在胡蜂数量多时,也难免不敌,不少中蜂群弃巢飞逃,同样导致蜂场损失惨重。
在胡蜂干扰下,采集蜂飞出数量随干扰时间增加而明显下降。胡蜂来袭时,蜂群处于警戒状态,很少有蜜蜂外出采集,导致群内食物短缺,影响繁殖和生产。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