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熬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过度劳累状态的小伙伴总是自嘲说自己在猝死边缘不断试探。
所谓猝死,指的就是出现临床症状1小时内发生死亡的情况,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心脏性猝死。
心脏性猝死就是心脏原因造成的猝死,心脏猝死发生以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死亡率是极高的,而且就算及时得到一定的救治,成功率也比较低。
那么,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一旦发生猝死要怎么办?心脏猝死前有哪些征兆?如何避免猝死发生在自己身上?
在心脏猝死的人群中,有30%来源于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而这些高危人群是可以被检查出来的。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这30%的人,能够提前发现问题、做好预防,是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死亡发生的。
猝死极高危人群:
>>> 有心肌病或者有过心肌梗死的人。
>>> 猝死生还者。
猝死高危人群: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脏厚度超过30毫米。
>>> 非持续性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的人群。
>>> 运动负荷试验中出现血压下降的人群。
>>> 有遗传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 其他,如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瘤患者等。
猝指的是猝然,突然、出乎意料的意思,猝死也就意味着死亡来的非常迅速,快如闪电可能有些夸张,但心脏猝死这个过程确实极其短暂。
心脏猝死发生之前真的一点征兆也没有吗?
有!
电视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监控记录下,猝死患者发生时通常会非常难受的用手按住胸口,胸闷、胸痛这就是猝死发生前的征兆。
当在工作生活中发现明显的胸闷、胸痛一定不要硬挺,抓紧时间联系救治。
但往往心脏猝死发生的过程极短,短到很多人根本来不及去医院,甚至有的人连呼救都来不及。
曾经著名的运动球星维维安·福,在2003年法国联合会杯半决赛喀麦隆队与哥伦比亚队的比赛中发心源性猝死,送院后不治身亡,年仅28岁。
我们都知道,像这种大型比赛,现场都会有急救医生,可即便如此,也没来得及救回他的性命。
当然不是所有发生心脏猝死的患者都会死亡,现实中也有很多得到成功救治的心脏猝死患者。
这种情况,除了提高全民的猝死救治常识外,预防发生是关键。
>>>健康人群的预防方式:
>>>高危人群的预防方式: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