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路上的故乡(家家都有纺线车)

 2025-03-02  阅读 674  评论 0

摘要:文|王有金(纺线)从前,小时候,记得村庄里,家家都有纺线车,有的家庭有两三部。走进家院,进了屋门,首先看到的是家炕上的纺线车,车上缠着线抽,旁边放着棉花和布机。早些年,人们的穿戴主要靠家织布,而先是纺出线,尔后才能织成布。妇女们利用农闲或者雨雪天不下地,早起晚睡进行纺线,不怕累,不停歇,纺到夜深,熬

文|王有金

农村路上的故乡(家家都有纺线车)(1)

(纺线)

从前,小时候,记得村庄里,家家都有纺线车,有的家庭有两三部。

走进家院,进了屋门,首先看到的是家炕上的纺线车,车上缠着线抽,旁边放着棉花和布机。

早些年,人们的穿戴主要靠家织布,而先是纺出线,尔后才能织成布。

妇女们利用农闲或者雨雪天不下地,早起晚睡进行纺线,不怕累,不停歇,纺到夜深,熬到头困。

农村路上的故乡(家家都有纺线车)(2)

(16岁就开始纺线织布的堂姐王秀兰)

堂姐王秀兰说过,早年奶奶每集到坊子买上5斤棉花,叫大娘和母亲纺,到下集拿到集市上把线卖掉,再买5斤棉花,剩下的钱用来买油盐,维持多年。

大娘和母亲住偏房,等孩子们睡下后,她们二人就借助煤油灯纺线,边拉呱边纺,直到深夜,甚至到鸡叫。 还时而用被单折挡住窗户,怕奶奶知道后不让熬夜,说熬夜久了伤身子。

小时候记得村中的妇女,几乎没有不会纺线的。大姑娘、小媳妇、婶嫂、奶奶都会纺线。

村中郭建月爷爷家四个儿子,没有女儿,建月奶奶纺不上穿。二儿子郭连英、三儿子郭连起就学着纺线,而且纺的都很好。连英还学会了织布,我的哥哥有智也学会了纺线,能纺出很细韵的线穗子来。

那些年,每到阴雨雪天,不能下地干活时,姑娘们、媳妇们就把纺车搬到一块,共同纺线,边纺边聊,也有意趣。

农村路上的故乡(家家都有纺线车)(3)

(老式织布机)

纺线车,一个小小的木制器具,纺出棉纱,织出白布、花布,做成衣裤、被单、被褥,织出那年代的生活的美好和丽亮。

纺线车出自于哪个年代很难说清,可能有几百年,上千年,但它休于改革开放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这是大家知道的。市场经济替代了计划经济,城乡每人一丈六尺半布票失效,纺织业迅速发展,挤掉了家织布,纺织机械淘汰了纺线车、织布机,解放了农家妇,故而,如今难见了纺线车。

作者简介:王有金,德州银行退休干部。1969年参军。原籍山东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与《大刀记》作者郭澄清为同村人。

壹点号玉河微澜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da6Cz0HAggGUF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42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948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