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都不吃鳗鱼了(人类花费几十年)

 2024-06-22  阅读 850  评论 0

摘要: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从2017年开始,海洋里的鳗鱼数量发生锐减,其直接影响就是,以后可能会吃不到美味的鳗鱼饭了。为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会面临这样的鳗鱼荒呢?原来,鳗鱼这种生物几乎无法人工繁殖。现在常见的人工养殖鳗鱼,不过是把大海里捕捞来的鳗鱼苗养大罢了。可以说,人类在探究繁殖鳗鱼的道路上是,屡屡

根据日本媒体的报道,从2017年开始,海洋里的鳗鱼数量发生锐减,其直接影响就是,以后可能会吃不到美味的鳗鱼饭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都不吃鳗鱼了(人类花费几十年)(1)

为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会面临这样的鳗鱼荒呢?原来,鳗鱼这种生物几乎无法人工繁殖。现在常见的人工养殖鳗鱼,不过是把大海里捕捞来的鳗鱼苗养大罢了。可以说,人类在探究繁殖鳗鱼的道路上是,屡屡受挫,逐步突破: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都不吃鳗鱼了(人类花费几十年)(2)

不分男女

要繁殖必须男女交配,但鳗鱼居然不分男女。早在古希腊时代,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提出鳗鱼是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它们不需要交配来繁殖后代,这个理论被后人相信了2000多年。1876年,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解剖了400只鳗鱼,希望可以找到睾丸,结果仍一无所获。原来,鳗鱼真的是雌雄同体的生物,且随时可以变性,其性别受环境的限制,当食物不足、种群密度高时,鳗鱼就变成男的,当食物充足密度低时,就变成女的了,真是可男可女,可攻可受。

神秘的产卵地

鳗鱼在哪里交配几千年来始终是个未解之谜。直到20世纪初,科学家才解开了这个谜题,找到了鳗鱼产卵的地点,东亚鳗鱼都是诞生于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附近。原来,鳗鱼虽然生活在淡水区域,但是,到了繁殖期,他们会成群结队跨越数千公里的路程前往海水最深处,在那里交配产卵繁殖。小鳗鱼带长大后,会沿着父母的走过路线跨越数千公里从深海回到大陆淡水区,开始新一轮的生命循环。这样的鱼类被称为洄游鱼类。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都不吃鳗鱼了(人类花费几十年)(3)

长途跋涉会变黑

初生但鳗鱼其实是白色透明的,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它们开始向内河洄游,身体渐渐变黑。其实,鳗鱼的身体是被晒黑的。太阳光中含有一种叫作“紫外线”的光,对身体有害。当鳗鱼从阳光无法到达的深海来到较浅的河流时,体表就会变黑,以保护身体不受紫外线的侵害。这和人类到夏天会被晒黑是同样的道理。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都不吃鳗鱼了(人类花费几十年)(4)

白色透明的鳗鱼苗

天生害羞,不会发情

发现了产卵地,科学家终于对鳗鱼的交配有了一定了解,但是新的难题来了。人工养殖的鳗鱼,无论养多久也不会发情和交配。看来它们是一种非常贞洁和害羞的生物呢,不愿意在人类面前交配。这可难倒了科学家们,为了让鳗鱼发情,他们尝试了各种办法,但都没什么效果。直到 1976 年,有人给鳗鱼注射了鲑鱼和鲤鱼的脑垂体提取物,这才有了第一条发情的人工养殖鳗鱼,这种催情方法也一直延续至今。

鱼苗难养

交配产下小鳗鱼后,新的难题又来了。科学家们又发现,小鳗鱼非常挑食了,几十年来渔民尝试过各种鱼、虾、蛋黄之类的饲料,但小鳗鱼都一口不吃。只到21世纪初,人们才发现,刚刚孵化的野生鳗鱼在大海里面吃一种名为“海雪”的东西。“海雪”是一种由海中漂浮的有机物粘连在一起组成的物质。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都不吃鳗鱼了(人类花费几十年)(5)

海雪

为了制作“海雪”,科学家可谓费尽心计,他们用鲨鱼卵做主材,配合各种维生素,才终于养活了第一波柳叶鳗。可这样一来,养殖一条鳗鱼的成本高达几千日元,且小鳗鱼的成活率也才5%左右,而人工捕捞一条鳗鱼的成本却低得多。

以上几点,几乎注定了人工养殖鳗鱼的不可能性,今后科学发展会不会使得这项技术有突破呢,我们拭目以待。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d4fCz0EAw0HVF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82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218秒, 内存占用1.3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