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显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法显信仰之旅上)

 2024-04-17  阅读 449  评论 0

摘要:#头条创作挑战赛#唐僧西行去天竺拜佛求经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实际上,一百多年前,公元399年的时候,一位僧人开创性的旅程已经将印度的完整风貌展现在了中国人的面前。那个僧人就是法显。法显和尚法显,生活在南北朝的乱世,那时候中国佛教氛围很浓厚。自幼出家为僧,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也

#头条创作挑战赛#

唐僧西行去天竺拜佛求经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但实际上,一百多年前,公元399年的时候,一位僧人开创性的旅程已经将印度的完整风貌展现在了中国人的面前。

那个僧人就是法显。

法显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法显信仰之旅上)(1)

法显和尚

法显,生活在南北朝的乱世,那时候中国佛教氛围很浓厚。自幼出家为僧,是中国佛教史上一位名僧,一位佛教革新人物,也是第一位到海外取经求法的大师,同时还是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

公元399年,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前后历时14年方才归国。

法显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法显信仰之旅上)(2)

法显西行示意图

结伴西行

当时,中国佛教传入已有三百多年,但因为戒律制度不齐全,甚至有较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中原僧人的有志之士都比较向往佛教祖师鸠摩罗什的家乡,那时候前往西域“求真经”是一个信仰。

法显西行时,并非只有他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虽然大家结伴前行,但目标也并不一致,因而,在前行的过程中,有的人觉得西域就够了选择留在西域,有的人走到了印度却决定留下,还有的死在了路上,当然还有的人在天竺学习之后返回中土。

法显西行的目的是由于感叹国内佛经中律藏残缺,希望前往天竺寻求戒律,来弥补中国早期佛教流传中的不足。他听说,在印度,有一个支派却非常强调戒律,法显回国后,创立“律宗”,人们熟悉的民国时期的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就是属于律宗的。

由于南北朝时期,每个统治者都对僧人怀着崇敬,法显一行人的旅程少了很多危险与麻烦。他们从长安出发,翻过长安以西的陇山山脉(陕西与甘肃的界山),他们首先到达了位于今天甘肃省兰州市附近的乾归国(当时又称金城)。法显在乾归城进行夏坐。

三个月后,他们继续前行,到了耨檀国,即南凉首都西平(今青海省西宁市)。从西宁向北,从扁都口的谷地进入河西走廊,穿过祁连山,法显进入了后凉的张掖。

法显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法显信仰之旅上)(3)

张掖

他们到达张掖时,这里正经历一场大乱。张掖属于后凉王吕光,但在一年多前,一个叫段业的人夺取了张掖,和后凉对峙。北方的敦煌太守李暠又叛变了张掖,建立西凉,自立为凉王。于是张掖内外交困,道路不通,段业只好将法显等人留下供养起来。

在这里,法显等人遇到了几个同样要去印度的旅伴,大家决定一起前行。于是,他们一同完成了公元400年(隆安四年)的夏坐。

夏坐完毕,法显等人又向前挪到了西凉的敦煌。在敦煌停留一个多月后,法显和最初一起出发的四人决定先走,剩下的人却要继续停留一段时间。先行者和宝云等人依依告别,踏上旅途。他们在刚刚自立为西凉王的李暠的帮助下,进入了西方的沙漠之中。

经过17日的行走,他们走了1500里,才到达了古楼兰,这里在当时被称为鄯善。法显等人在鄯善住了一个月,继续出发。

不过,这时的法显却走了一条有些奇怪的路。他们北上穿过了塔克拉玛干沙漠,到了沙漠北沿、天山南麓的焉夷国,可能位于现在的新疆焉耆县内。焉夷国有4000多小乘僧人,对待法显等人很戒备,供给也不足,法显等人得到了一位姓苻的人的资助,住了两个多月。与此同时,宝云等人也从敦煌来到了这里,背包客们又短暂地会齐了。离开焉夷,法显等人再次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经过了一个月零五天,到达了于阗。

这样,法显实际上两次是穿越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第一次从南向北,第二次从北向南,比起从楼兰直接到米兰的路远了不少。实在是有些奇怪,不过有时候历史有趣的点也在此,总有些意外出现。

于阗在西域是一个大国,这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僧众有数万人之多。法显等人在国王的安排下,住在了一个叫瞿摩帝的大乘寺庙,寺庙里供养着三千僧人。在这座寺庙里,法显印象最深的是三千人一起吃饭的场景,人们进入食堂次第而坐,一切寂静无声,不准说话,放碗筷都没有声音。要求加饭也必须用手指,不能动嘴。

在于阗,法显待了三个月。法显在后来著作《佛国记》里写了四月初一的迎佛仪式(即“行像”)。从这一天开始,于阗国内14座大寺庙将佛像(高3丈多)放在四轮车中,从城外送入城内,城门楼上的夫人、宫女等纷纷撒花。国王脱去冠冕,换上新衣,到城外迎接佛像。由于每一个寺庙选择不同的日期进行行像,一共要热闹14天才告结束。

四月行像之后,法显等人则向子合国前进。子合国又叫朱驹波、朱俱波等,可能位于如今新疆叶城县西南的棋盘乡一带,已经靠近西昆仑山区,这段路走了25天。

朱驹波有千余大乘僧人。法显等人在这里住了15天。之后向南行走4日,就进入了茫茫的葱岭之中,在一个叫于麾国的地方完成了公元401年(隆安五年)的夏坐。这一年,法显等人穿越了整个新疆,从张掖到达了叶城,将无数的沙漠甩在了身后,速度也比前两年快了很多。

法显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法显信仰之旅上)(4)

西域南北两道

翻越葱岭,进入北天竺

穿越整个新疆之后,接下来法显要面对的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脉之一——昆仑山脉西侧和喀喇昆仑山,穿越之后进入帕米尔高原。

法显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法显信仰之旅上)(5)

西部山脉示意图

在新疆的西南部,首先是巨大的西昆仑山,这里有著名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三座7000米以上的巨型雪山。过了西昆仑山,就是更加著名的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后者更是拥有数座8000米以上的雪山,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就在其中。

夏坐完毕,法显等人用了25日穿越了西昆仑,到达了竭叉国。竭叉国位于昆仑山西脉、喀喇昆仑山、帕米尔高原之间的一个谷地,如今也是通往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的门户。

在竭叉国,法显赶上了五年一次的大法会。国王请了四方的僧人前来,他们坐在金银莲花座上,接受国王的供养。国王供养僧人大都在春季,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一般1—3个月。国王供养完毕,再由群臣把僧人接走继续供养,但这一次的时间多为1—5天。然后国王和众人对僧人进行布施,最后恭恭敬敬送走。

法显等人在经历了这繁华之后,就要面对着更加艰难的葱岭山路了。

离开了竭叉国,他们向着谈之色变的葱岭进发。

作为葱岭重要组成部分的帕米尔山结可以算作地球上一个奇迹。人们谈起山脉来,大都认为山脉是一个条状地带,即便规模如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也都符合这个规律。但在帕米尔,所谓的山脉却并非是条状的,而是如同一团乱麻,是许多个山脉在这里打了个结。

法显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法显信仰之旅上)(6)

帕米尔高原

法显最不可能去的地方(法显信仰之旅上)(7)

帕米尔高原地貌图

帕米尔山结之所以可怕,是因为它与世界上著名的几大山脉有关,这些山脉分别是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这四条山脉如同四条飘带,突然在帕米尔打了个结,形成了一片高地。因此,帕米尔才被称为“真正的世界屋脊”,是对生命而言环境最恶劣的所在。人们传说葱岭藏着毒龙,常常喷出毒风、雨雪、飞沙、碎石,将行人害死,事实上,这都是恶劣的自然环境罢了。

事实上,去往“西天”并不一定走葱岭,在新疆西部大致有三条主要通道,可以通往国外。而法显所走的葱岭道是难度最大的一条,但也是最近的一条。法显花了一个月,才翻越了葱岭,直接进入了巴基斯坦境内的北天竺。

在一条叫达雷尔(Darel)的河流旁,有一个小国叫陀历。这个小国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曾经是西域道路上一个重要地点。法显来时,这里有一个高8丈、足长8尺的木像,据说是有罗汉将工匠送上兜率天,根据弥勒菩萨真身打造的。根据传说,这个像是在佛陀圆寂后三百多年造的,另一个传说又认为,这个像造好之后,恰好就是天竺的僧人过河到达汉地,将佛教带往中国的时候。从陀历向西南行15日,在新头河(今印度河)河谷中上下,这里的河谷是河水硬生生在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中劈出来的。在荒凉如同月球的地表上,一条泥水河奔流而下,几乎没有河岸存在。为了顺着河谷行走,人们只能在悬崖峭壁上凿开一条路。

过了新头河,进入斯瓦特河谷,就到了当时人们认定的正宗的北天竺乌苌国。乌苌国有500座寺庙,都信奉小乘佛教。据说佛陀当年到北天竺漫游,到乌苌国就止步了。这里也因此留下了一系列佛迹,比如佛陀足迹、佛陀晒衣石、佛陀度恶龙处等。晒衣石高一丈四,宽两丈许,其中一边是平整的。

到了乌苌国,一路上最艰难的地方也就过去了。

法显等人在乌苌国完成了公元402年(元兴元年)的夏坐。这一年,法显翻过了死亡之地葱岭,来到了地势较为平缓的乌苌国。最高大的山脉被他甩在了身后。

夏坐完毕,法显等人南下到宿呵多国(在斯瓦特河沿岸)。佛教相信转世轮回,传说佛陀的前世尸毗王曾经来到过这里,帝释天为了试验他的仁心,化作老鹰和鸽子,由于老鹰要吃鸽子,鸽子又向尸毗王求救,尸毗王只好割自己的肉换取鸽子性命。这里也因为割肉救鸽而成名。

从宿呵多国向东行5天,就到达了西域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国家:犍陀罗国。法显最初没有进入犍陀罗的首都,而是到了犍陀罗的一个小城犍陀卫,这里属于小乘佛教区域,有一个金银装饰的大佛塔。

从犍陀卫向东行7天,在那附近的拉瓦尔品第地区有一个国家叫竺刹尸罗国。这里,以及东面两日行程处,分别有一个圣地,前者是佛陀前世月光王将自己的头施舍给人的地方,后者是佛陀前世萨埵那太子将自己喂老虎的地方,这两处都有大塔,各地国王施舍无数。

佛教虽然发端于数千里之外,但当犍陀卫国这个地方皈依了佛教之后,其虔诚程度显然比菩提伽耶等正宗的佛教发源地区还高一等级。在菩提伽耶等地,佛教已经进化到了探讨理论的程度,但在外围区域,人们却将佛教改造成一种以神话传说为主的信仰。于是,佛陀的各种前世身份不得不一次次地来到这里,遭受各种灾难来彰显神迹。

印度佛迹大都是佛陀真的到过并修行过的地方。而巴基斯坦地区由于过于遥远,显然佛陀“此生”没有到过,人们只好宣传他的前生了。

在古代要去往印度,是从犍陀卫向南走,在更南方的位置进入印度。于是法显回到了犍陀卫,向南行4天,到了一个叫弗楼沙的城市,他称之为弗楼沙国。所谓弗楼沙国,就是法显时代犍陀罗真正的首都,也是现代白沙瓦市所在地。弗楼沙国有一个当时举世闻名的建筑:高40余丈的巨大佛塔。这个高度已经将近百米,是乐山大佛的1.5倍高。弗楼沙国还有一个著名的圣物叫佛钵,传说是佛陀当年使用的。贵霜王攻取了这里之后,在佛教感召下皈依了佛教,想把这个钵拉走,用了8头大象都拉不动,只好在原地建塔。如同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去麦加朝拜一样,佛教徒们也喜欢到弗楼沙国将自己的供养放在钵里,钵的容量大约有2斗,但据说有的穷人放一点儿,佛钵就满了;而有的富人放了百千万斛,佛钵也不见满。

在中国北方,佛教是从中亚传入的,而中亚的佛教是在贵霜帝国的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法显同行的几个人西行的目的就是去往贵霜帝国的首都弗楼沙,来供养佛钵,他们并没有想去往中天竺地区。现在,既然完成了任务,他们就要回国了。

与同伴分别之后,法显决定先去那揭国看佛影。从弗楼沙国向西行16由延,就到了那揭国。那时的那揭国是一个圣物汇集的地方,在它旁边一个小城有佛顶骨,那揭国本身有佛齿塔,城东北还有佛锡杖,而最神圣的则是城南半由延一个石室内的佛影,是古代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地区的一大神迹。

所谓佛影,可能是石头上一块天然的如同佛像的印记,离着十余步观察,这块印记显得比较清晰,走近了之后,又变得暗淡,若隐若现(这些神迹在穆斯林到达后消失了)。

法显在那揭国度过了三个月的冬天,终于向着最后的目标——中天竺赶路了。

他们向南翻越小雪山。所谓小雪山,就是贾拉拉巴德之南的萨菲德山脉。小雪山对法显等人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山上大雪纷飞,风暴骤起,将几位汉地僧人困住。慧景由于身体弱,终于吃不消走不动了,他口吐白沫进入了弥留状态。他告诉法显:我已经不行了,你快走,不要都死掉。慧景死后,法显抚尸痛哭,不得不向前翻越山岭。这可能是这位百折不挠的汉子最悲伤的时刻。

阿富汗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充满了悲剧意味的地区,它曾经让无数的英雄豪强望峰息心,也曾经葬送了无数的性命和野心,这一次,几位倔强的中国僧人也尝到了这堵世界之墙的冷酷。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d10Cz0NAw0HV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59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806秒, 内存占用1.36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