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是中国封建王朝上最后一位“高贵”的女子。她是幸运的,她的地位至高无上,整个晚清中国都臣服于她的脚下,为她服务;她也是不幸的,后人对她的评价尽是唾骂,她把中国推向了深渊,是历史的罪人!
晚清在慈禧的统治下满目苍夷,内忧外患。于内清王朝腐败不堪,如同秋风中的枯叶,摇摇欲坠;于外晚清中国受尽西方的折辱,西方势力对中国虎视眈眈,蓄势待发,企图一口吃掉中国。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中日甲午战争惨败、国土四分五裂、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一桩桩一件件都足以让慈禧被订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清朝中后期,在一系列的对外战争中,中国不停地输,不停地签订不平等条约,不停割地赔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维护中国社会稳定的方式只能是不停地对外输送白银。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洋务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高举“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旗帜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此期间,中国确实是得到了发展,只不过中日甲午战争一爆发,又把中国打回了原型。
甲午战争本不该输,可是却输得一塌糊涂,原因在哪儿?是谁的过错?
西方曾做过预算和评估,认为北洋舰队可以进世界8强,而日本的联合舰队却只能排到第16位,他们普遍看好北洋舰队。然而愿望总是事与愿违。战争就像是一场赌博,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输赢。
中国输了!输得毫无尊严!
1894年8月1日,中日互相宣战
1894年9月15日,日本第一舰队向平壤发起总攻,叶志超下令突围,放弃平壤,途中遭遇日军伏击,死伤惨重。
1894年9月17日,黄海大战激战5小时,北洋舰队损失5舰。邓世昌在此次战役中上演了甲午战争最激动人心的一幕:“撞沉吉野”。邓世昌、林永升、林履中、黄建勋殉国。
1894年11月21日清晨,日军总攻旅顺,旅顺失守,日军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城,两万多军民被杀。
1895年2月2日,日军占领北岸炮台和威海卫城。
1895年2月5日清晨,日军发起第三次总攻。
1895年2月10日,丁汝昌炸沉靖远,刘步蟾炸沉定远,自杀殉国。次日,丁汝昌服毒自杀殉国。
1895年2月17日上午8点30分,日军的联合舰队进驻威海,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5月8日,《马关条约》正式生效,台湾被割。
在甲午战争爆发之际,中国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必须去做,那就是慈禧的60 岁大寿。战争一触即发,本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勒紧裤带过日子,全力支持前线。可是慈禧这位半截身子都快埋进黄土的老太太非要挪用军费,在颐和园大操大办过生日。当有人提出全力支持前线,主张将庆典的费用作为军费时,慈禧勃然大怒:“今天谁让我不高兴,我就让他一辈子不高兴。”
这一年,慈禧过生日,共花费白银1000万两,相当于整个北洋舰队的军费。
慈禧作为一个国家的领袖,在面临外敌入侵 时不是奋起反抗,而是自私自利,将公费私用。前线的将士们保家卫国,浴血奋战,后面的资产阶级吃喝玩乐。慈禧大操大办过生日的举动实在是让天下人寒心,让前线的将士们寒心,这场战争,不输也怪!
参考文献:
清末海军史料.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中华书局,1986
陈悦.沉没的甲午.南京:凤凰出版社,2010
宗泽亚.清末战争.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2
德龄.我和慈禧太后.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川崎三郎.日清战争.东京博文馆,1897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