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奥斯卡开奖,韩国电影《寄生虫》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国际电影长片以及最佳原创剧本奖。
看完了《寄生虫》和《小丑》,更觉得《寄生虫》获此殊荣实至名归。
虽然这两部电影都反映了弱势群体和上层社会的冲突。但相比之下,《寄生虫》的故事层次比《小丑》更丰富细腻,戏剧冲突更激烈,也更真实地反映了现实中穷人的生存状态和心理认知。
《寄生虫》的片名含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基宇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中,和妹妹基婷以及父母在狭窄的地下室里相依为命。一天,基宇的同学告诉基宇,他在一个有钱人家里给他们的女儿做家教,太太是个头脑简单、出手阔绰的女人,因为他要出国留学,所以将家教的职位转交给基宇。
基宇拿着伪造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到朴社长家面试,朴太太是个傻白甜,基宇顺利通过面试,他又推荐基婷教社长家的小公子画画,接着,基婷又使计谋栽赃社长司机,司机被辞退,爸爸取而代之,然后,三人又合伙施计,整蛊保姆,朴太太辞退了保姆,妈妈进驻社长家当了保姆,至此,全家四口人变成了社长家的寄生虫,但他们彼此假装不认识。然而,他们的野心并没有止步,基宇和大小姐坠入了爱河。
社长的小公子生日,全家外出郊游,豪宅成了基宇一家四口的地盘,一家人想入非非,幻想将来成为豪宅的主人。
雨夜,被辞退的保姆敲门要来取东西,原来在豪宅幽深的地下室里,藏着原来保姆的老公,他因为投资失败被债主追债,躲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当寄生虫已经四年多了。
主人一家人因为暴雨赶回家中,打断了两家底层人的互掐。
基宇一家人把原来保姆两口子捆绑在地下室,他们则像蟑螂一样蜷缩在桌子和床下。
第二天,社长小公子生日趴,原来的保姆已死,这激怒了她的丈夫,保姆的丈夫砸晕了基宇,并刺死了基宇的妹妹,基宇妈妈还击,刺死了保姆的丈夫。这时朴社长想去救自己的儿子,却被愤怒又绝望的基宇爸爸刺死。
这部不按常理出牌的残酷现实主义影片发人深思,不同于一般影视作品同情弱者,揭露富人的套路,这部电影客观真实地表现了穷人的本质,社长一家的所作所为合情合理,他们夫妻恩爱,儿女可人,没有出轨,没有虐待,女主人善良单纯,对佣人也很大方……但,从穷人的眼光来看,这一切就变味了,穷人就是忍不住恨他们。
反观穷人一家,他们意外撞到好运,儿子女儿都当了老师,本已皆大欢喜,然而,欲望越发膨胀,他们使尽阴谋诡计,欺骗富人,栽赃陷害,排挤无辜。
他们全家待业在家时,靠糊纸盒赚小钱,看到醉汉在自家窗前撒尿,卑微地蜷缩在地下,敢怒不敢言。
他们进入社长家帮佣,误以为“跻身上流”,内心充满高人一等的骄傲,终于敢底气十足地怒砸撒尿醉汉。其实,他们依旧身处原来的阶层。
他们有钱后不盘算改善环境、发展自己,尽快脱离狭窄恶臭的地下室生活,而是大吃大喝,可见,他们精神上根深蒂固的狭隘贫瘠和自甘堕落。
那位前任保姆的丈夫更是早已习惯于深藏在地下室里,得意洋洋地满足于当富人的“寄生虫”。
最终,两家底层穷人火并,基婷被杀。
基婷美丽大方、聪明果敢,是家中最有希望上升到富人阶层的人,她的死彻底断绝了金家进阶的可能性,绝望的父亲原本就对社长一家充满了羡慕嫉妒恨,社长又一直嫌弃他身上有难闻的气味(久住地下室的穷人气味),再加上陋室被淹、身心俱惫的父亲眼见社长只忙着救自己儿子,弃中刀的基婷于不顾,长久的压抑化为愤怒,举刀刺死了社长,躲进地下室,开始了漫长的“寄生虫”生涯。
无独有偶,电影《小丑》描述了一个有残疾的社会底层小人物,接连遭遇歧视和霸凌无力反抗,最后诉诸暴力的过程。
去年热映的电影《误杀》也讲述了一个底层父亲带领全家奋起反抗欺辱女儿的公权力的故事。
类似主题的电影,无论在欧美还是在亚洲,都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这种现象让人细思极恐,背后蕴含的深层次根源是经济停滞、收入的不平等带来的社会阶层分化。贫富不均不仅对穷人不利,也对富人不利。阶层分化影响政治稳定,最容易被煽动起来的暴民,就是那些绝望、孤立的穷人。
事实上,基宇父亲和前任保姆的老公也不是一开始就想要做寄生虫的,他们都提到曾经投资“台湾古早蛋糕”失败的事。
古早蛋糕在2016年的韩国红极一时,几个月内开了数百家分店,但由于爆出添加化学物,许多店铺迅速倒闭。
可见,他们也曾经努力过,想要改善现状。然而,投资失败后,他们躲进不见天日的地下室当寄生虫,日复一日磨灭了上进心,浑浑噩噩,自甘堕落。
今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著作《贫穷的本质》中提到:
城市贫穷人口中有一半人有自己的小生意,但他们还是很穷,因为借钱给穷人的风险很高,所以收取的利息就高。由于当地放债人需要对每个借款人进行监督管理,当这笔管理费摊到很小的借贷额度上时,就形成了高利贷。正规银行因此放弃了穷人市场。所以,贫困家庭只好借高利贷。
其实,穷人由于资金、渠道和眼界的局限,做生意并非脱贫的最好方式,一份稳定的工作更实用。
在中国,穷人的上升通道依然畅通。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即使来自农村,只要肯吃苦,肯学习,哪怕当保姆,北京保姆一个月的收入六千到一万人民币。如果妈妈当月嫂,比应届大学毕业生挣得还多,儿子蓝翔毕业去开挖掘机,一个月也不少挣。穷人在中国,只要肯干,总不至于落入最底层,做社会的寄生虫。
事实上,摆脱贫困,只要做到三条就可以了——
第一,结婚后再生孩子;
第二,高中毕业;
第三,有一份全职工作。
可美国有很多穷人却很难做到这三条。因为缺少自控力,所以年轻轻轻未婚先孕,母亲为生计疲于奔命,没空和孩子交流,孩子的智力发育被出身锁死,难有出头之日。长大后,他们热衷于和社区内的孩子聚会吸毒,经常忘记上学考试,进一步被环境锁死。而这种人的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认知水平也不可能得到稳定的全职工作,他们随便找份工作,干烦了就辞职。最终,一辈子被牢牢锁定在社会底层。
美国作家芭芭拉曾和穷人一起生活,她发现,穷人几乎不可能通过勤奋苦干摆脱命运。不是社会不给穷人机会,而是穷人受限于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生活方式,被钉死在底层。
一个女工在餐馆打工,一天挣40-50美金,但她住汽车旅馆,一天房费40美金,剩下的钱很难填饱肚子。
芭芭拉支招:你为什么不租套公寓?肯定比住旅馆便宜。
女工说:住公寓要先付一个月房租当定金,那得上千美金,我上哪儿弄那么多钱去?所以我只好住汽车旅馆。
这就是穷人的认知水平,一千美金,你挪也好、借也好、贷款也好,想尽一切办法,只要找到这一千美金启动资金,财务状况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但她就是意识不到这一点,她挣一天,花一天,混一天,算一天,从不想长远的事,所以,就只能日复一日地在底层挣扎。
这绝不是特例,这代表了穷人的普遍困境:存不下钱。
当一个人一点余钱都没有时,生活的链条紧绷,每天都在忙于应对眼前的生活,没有精力对未来进行长远规划。
可见,穷人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局限,才是贫穷最致命的原因,绝不仅仅是钱多钱少的问题。
基宇妈妈认为如果自己也天生富有,也会像太太一样单纯善良。
穷人认为富人含着金钥匙出生,因此注定成功;或者他们是天才,所以成功。在这种认知主导下,他们分不清楚知识和智力。很容易轻易放弃,以为自己太笨了,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的勤奋程度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地步。
穷人无所事事,却意识不到自己懒惰,而比他们更聪明、更富有的人,却比他们更勤奋。
他们不愿到更远的地方工作,他们在工作中也受不了气,动不动就辞职,尽管生活有各种需要工作的理由。他们总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自己拉不出屎,反怪地球没引力。他们甚至耍小聪明,用政府发放的食品券买饮料和食物后,再变卖套现,养成一套自己的生存逻辑,更有甚者,索性躲到富人家的地下室里,坦然做寄生虫,这些都是认知水平和生活方式的局限,而不是社会对他的迫害。
现如今,随着社会流动性日益降低、阶层不断固化,收入不平等日趋严重,更多的美国人已经不再相信“美国梦”了。
反观今天的中国,社会分层还没有最终形成,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改善生活方式,努力超越自己所处的阶层。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