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檀硐村位于乐清市灵山景区北部,海拔600余米,始建于宋代宝庆年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2007年入选为“中国首批景观村落”,为浙江省为数不多的未受城镇化影响的古村落之一。
村
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城北乡
朦飞瀑
黄檀硐
2007年入选为“中国首批景观村落”
一番穿云破雾后,眼前豁然开朗,黄檀硐村也逐渐揭开了其神秘的面纱,一片山坳中的村落犹如凝滞了时间与尘封的历史,宁静的躺卧在这早已声名在外的雁荡山麓。在商贸繁荣,处处商业的乐清城,黄檀硐村能不受尘嚣的干扰,保存的如此完整实属难得。
沿着山路盘山而下,进得村来,犹如闯进了一个宁谧的世界,四周群山怀抱,树木青翠,竹林窈窕,山村里静的仿佛只要微微发出点声响就会打搅到这个600多岁的老人。
村之东面有五龙毂瀑布和关公洞,时值初夏时分,水量充沛,五龙毂瀑布飞瀑如练,气势夺人。四周竹林青翠,一阵微风拂过,竹枝起舞,带着瀑布中的水气和竹叶清新香味的空气顿时让人心旷神怡;村之西面有西龙瀑和古寨门。东西两面两处飞瀑遥相呼应各具特色。古寨门犹如时空隧道的大门,锁住了这古朴的山村。古寨门地势险要,极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世代庇护着村中的村民。
村的南北两边石壁陡峭,高耸入天,为黄檀硐布置了天然的屏障。在古代,它阻挡了寇匪的入侵,保卫了山村的安全;在今天也成为了其与外界联系的一处障碍。但是,也可能正是由于这些山峦的阻隔,恰恰使得这古村远离了城市的嚣扰,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两条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小溪上石桥横卧,把村庄和田园简洁地连接起来。这里的小溪非常特殊的地方是它的河床几乎都是由山石整体构成,流水河床一动一静,浑然一体。夕阳西下流水淙淙、波光粼粼,秧苗飘香,农夫耕牛,一派浙南农耕风情。
在这个山坳里,村民们说只要说话声音大一些就村东能听到村西的,村北也能听到村南的。这显然是有点夸张的说法,不过,身处黄檀硐,置身于这个处于温州这个中国异常繁荣的商业城市,还能保持如此完整的原生态村庄,任何一点对村子的扰动都是不舍得的。这就是黄檀硐带给人的一种幽静与心灵上的荡涤与升华。
黄坦洞村有着800多年历史,海拔400多米,历史上盛产靛青,现以种植水稻、番薯、生姜和茶叶等农作物为主。该村村古、林茂、水美、石奇、洞怪,村内古屋、古庙宇、古祠堂、古匾、古木雕装饰,以及古老的习俗文化存留尚好。这里分布的大大小小的建筑,均采用来自周边山上扁平如年糕的石块砌墙。这些丝毫未经人
东不大宅始建于清代,距今已200余年。大宅座西北面东南,依山而建,院落规模宏大,属典型的三合院式建筑。正房为五开间,两侧厢房带有楼阁。石砌围墙,院门古色古香,屋内的门窗雕饰亦颇为精美。
黄檀硐古寨(村)门位于村西山坡上,石寨门高约3米古朴雄伟壮观,寨门两侧是巨石和森林,扼守在险要之处,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石寨门框架整体由石块堆积垒成,原来木门,由于年久失修,木门已经损毁。在过去,黄檀硐村有东南西北四处村口,仅剩下东西两处了。由于村东的马路的修建,进入黄檀硐多走村东的新入口。
黄檀硐村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冬夏温差较小。年均气温在17.9℃左右。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台风、洪涝、干旱等。春秋两季比较适宜到黄檀硐旅游。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