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我们的老熟人,李幼斌老师塑造的英雄人物李云龙,绝对的热血男儿。特别是为救妻子、为和尚报仇那两段,演绎的有血有肉、敢爱敢恨再没有谁能超越。
李云龙
回归正题,今天这位主角是志愿军铁道兵团第一师第三团二营六连副班长李云龙,这位年轻的副班长一九四八年参军,河北省滦南县人。为了保持钢铁大动脉的畅通,作为铁道兵的一员积极参与铁路抢修.从1951年11月到1952年3月总计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勇敢机智,不怕牺牲,折卸美机投掷的定时炸弹35枚,同时教会并协同战友13人拆卸了47枚定时炸弹。荣立一等功, 获二级英雄称号,并获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战士荣誉勋章。
看看这张帅气的照片,战地自学成材的拆弹专家李云龙。
李云龙
志愿军后勤补给线一直是美军关注重点,凭借空中优势,1951年到1952年,美军集中主要空军力量不分昼夜,对志愿军后方实施“空中绞杀战”。正在建设现在后勤保障体系的志愿军,有着大量弹药、粮食衣物、伤员需要来回补给、转运,在美军巨大空中优势下面临巨大压力。
空中绞杀战
空中绞杀战
而铁路的大运力则是美军“空中绞杀战”最关注的重点目标,美军展开地毯式轰炸,每天投入天文数字般的各种炸弹。这些炸弹型号繁多、性能各异,除了常规航弹外,最具威胁的是大量延时、定时爆炸的炸弹。定时炸弹的存在可以大量杀伤参与修复任务的志愿军官兵,达到延缓道理修理时间的目的。
空中绞杀战
谁都不敢保证在移动过程,定时炸弹是不是会炸弹,完全靠生命在保障运输。
排除定时炸弹
定时炸弹的危害性巨大,参与修复清川江大桥的志愿军“一级英雄”杨连第,就是在战地被突然爆炸的定时炸弹击中牺牲。
杨连第
所以绞杀战初期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
提示牌
随着美军绞杀战的深入,志愿军战地也出现了一大批拆弹能手,其中就包括李去龙。虽然半路出家的李云龙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过战争造就了他非凡的动手能力,以往战场实践中他埋过地雷,也拆过地雷,具备一些常识。就这样,这位极具天赋的拆弹专家李云龙拿着他的扳手、锤子开始敲打定时炸弹了。拿个小扳手和锤子简易工具,相当于徒手拆炸弹。
李云龙
根据纪录片当年铁道兵部队老英雄回忆,李云龙在拆弹过程认真观察自学成材。如:将延时用的旋转风轮卡死,然后进行拆卸,破拆后将弹内的炸药掏出再利用。
回忆
回忆
掏火药
纪录片中是纪实画面,演示李云龙是如何拆卸定时器。
拆卸定时器
拆弹
拆弹
由于李云龙的出色表现,仅个人就独立排除35枚定时炸弹,志愿军组织排弹高手进行交流学习。
李云龙教学
李云龙教学
在李云龙的指导下,此后他和战友又协作一起拆除47枚定时炸弹,为打不烂的钢铁大动脉作出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就如他玩笑中的一句话:啥时候遇到颗原子弹拆拆!,英雄先烈的大无畏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打不烂的钢铁大动脉
打不烂的钢铁大动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