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是韦应物的儿子吗(出身世家大族的韦应物和他的四世孙韦庄)

 2025-01-11  阅读 979  评论 0

摘要:“京兆韦杜,去天尺五”,说的是唐代的两个名门望族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在当时有多么荣耀,离富贵多么近。杜甫就是出身京兆杜氏,他的爷爷杜审言做过宰相,再往前追溯,唐初上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谱的杜如晦也是京兆杜氏出身。有唐一代,京兆杜氏一共出了9位宰相。京兆韦氏就更厉害了,唐代近三百间出了18个宰相,其他各级

“京兆韦杜,去天尺五”,说的是唐代的两个名门望族京兆韦氏和京兆杜氏在当时有多么荣耀,离富贵多么近。杜甫就是出身京兆杜氏,他的爷爷杜审言做过宰相,再往前追溯,唐初上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谱的杜如晦也是京兆杜氏出身。有唐一代,京兆杜氏一共出了9位宰相。京兆韦氏就更厉害了,唐代近三百间出了18个宰相,其他各级官员就更是不计其数了。所以《旧唐书》记载说,“自唐已来,氏族之盛,无逾于韦氏。”

京兆韦氏发迹于西汉,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历朝历代都有人跻身公卿宰辅大将军之列,是绵延了上千年的真正的名门望族,正应了那句话:流水的王朝,铁打的门阀。

韦应物就出生于京兆韦氏这个荣耀的家族。出生在这样的家族,起点高那是肯定的了。所以,韦应物十来岁的时候就因为家族门荫做了右千牛,以侍卫官的身份跟在唐玄宗身旁了。韦应物的家世、出身和少年时的经历,都是一流的,可惜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入蜀,韦应物也失去了依靠,锦衣玉食的好日子到头了,生活贫困的他只能从头开始,读书求功名。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韦应物的人生轨迹,我们都要从他自己写的诗中爬梳。洛阳丞、河南兵曹、京兆府功曹、高陵宰、朝清郎、鄠县县令、栎阳县令……韦应物从最低的九品开始做起,一直都是一些最基层的小官小吏。跟着是尚书比部员外郎,大约是从六品,而这时韦应物已经四十多岁了——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韦应物十几岁一入官门就靠门荫做了正四品的右千牛。跟着韦应物升到正六品,先后做过滁州刺史、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最后在苏州刺史任上被免职。刺史是个什么官?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市长兼市委书记吧,也就是当地的一把手。但是被免职后,韦应物却因为家贫无力返回长安,因而寄居在当地的寺庙中,不久就死在了苏州。

韦庄是韦应物的儿子吗(出身世家大族的韦应物和他的四世孙韦庄)(1)

看到这里,是不是很令人唏嘘。他可是京兆韦氏出身啊!好歹他也做到正六品的刺史了啊!怎么混得这么惨!

是的,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终其一生,奋斗一生,韦应物都没能企及自己十来岁靠门荫补的正四品千牛卫。前几年流行过一句话,叫我奋斗了18年才能坐下来和你一起喝咖啡。普通人的奋斗就是这么难!韦应物还不是个普通人,一旦跌落,原点就变得高不可攀了。

事实上,韦应物的曾祖父韦待价,就是那18个做过宰相的京兆韦氏之一。韦待价起点也很高,同样靠着京兆韦氏的门荫,早早就做了正四品的左千牛。韦应物是被安史之乱打乱了人生,而他的太爷爷韦待价则是被房遗爱谋反案打乱了人生。房遗爱是太宗朝宰相房玄龄的次子,娶的是唐太宗的女儿高阳公主。高阳公主因为和辩机和尚通奸,激怒了唐太宗,辩机被腰斩,高阳公主也被勒令不许进宫。唐太宗死后,高阳公主联合姑母丹阳公主(驸马薛万彻),还有姐姐巴陵公主(驸马柴令武)以及他们的驸马一起密谋发动政变,打算废掉唐高宗,另立高祖第六子,也就是高阳公主的叔叔李元景为皇帝。但是还没等行事,密谋就败露了。事后,负责审理此案的长孙无忌将自己一向忌惮的吴王李恪和有宿怨的略阳郡公——高祖李渊之侄李道宗一并拉了进来。上述所有人除李道宗被流放象州外,其余人全部被杀。韦待价是李道宗的女婿,自然也受到了牵连,被贬出京外,成了正五品下的卢龙折冲府果毅都尉。好在韦待价人也争气,运气也好,赶上他所处的那个时期唐朝廷和高句丽、吐蕃之间屡有战事,韦待价在这过程中积累了战功,打完高句丽后不久,他就做了兰州刺史;打完吐蕃,进封扶阳县侯。此后十年,韦待价转入文职,人生开始起飞,唐高宗去世后,终于在武则天朝拜相。同年十月,韦待价率军出京抵御突厥,四年后再次带兵征讨吐蕃。可惜,在与吐蕃的这次战争中,唐军先胜后败,死伤惨重,武则天大怒,将韦待价直接除名为民,流放到了绣州,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桂平那边,不久,韦待价死在了绣州。

韦庄是韦应物的儿子吗(出身世家大族的韦应物和他的四世孙韦庄)(2)

有人可能会觉得武则天对韦待价的惩罚是不是太重了点。没办法,重不重后人可以评判,但改变不了当事人的命运。

韦待价虽然流放绣州死了,但他有一个的姐妹嫁给了唐太宗第五子齐王李祐,韦氏家族其他的人也都还在,无论个人命运怎样,只要京兆韦氏这棵大树不倒,韦家的人总会有出头的机会。今天,我们经常能在生活中或者网上,听到看到很多人说混得不如意,上升的通路几乎没有。这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上升通路最宽敞、门槛最低的时候,就是朝代更替之际。陈胜吴广,瓮牗绳枢之子,得了机会就可以号令天下,做大楚王。樊哙一个杀狗的、夏侯婴一个赶车的,程咬金一个贩私盐的,得了机会就能位列公卿,做人上人。可是,随着一个政权稳定下来,所有的位置上就都被占了,那些早早占好位子的人经过几十年的开枝散叶,每个家族都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但是位子还是那么多,他们自己人尚且分不过来,普通人要想挤进去,谈何容易!所以,你看,韦应物和他曾祖韦待价都是小时候就可以靠门荫直接做正四品的左右千牛。有门荫可以少奋斗几十年甚至一辈子,但是门荫不一定能保一生一世。因为从政是这世界上风险最大的事,越是接近核心阶层,风险越大。所以,高阳公主谋反事件,死的都是王孙公子,受连累的都是皇亲国戚。

说回京兆韦氏。韦待价做了宰相最后流放而死,他的曾孙韦应物呢终其一生,只做到刺史之职。然后就到了晚唐时期,这时京兆韦氏衰落了,韦应物的曾孙韦庄再也不能靠门荫补官了。韦庄家里很贫寒,家族又指望不上,他又不属于考试型人才,一直考到四十多岁,始终也考不中。然后黄巢反了,带兵攻入长安。黄巢这一反,比当初安史之乱更可怕,亲历战乱之苦的韦应物因之写下了长诗《秦妇吟》,用诗的语言详细记录下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在诗中,韦庄写道:“四面从兹多厄束,一斗黄金一斗粟。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六军门外倚僵尸,七寨营中填饿殍。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这首诗写得有多好呢,韦庄也因为这首长诗得了一个“秦妇吟秀才”的名号,而且后世将这首诗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并称“乐府三绝”。

韦庄是韦应物的儿子吗(出身世家大族的韦应物和他的四世孙韦庄)(3)

黄巢反唐尽管最终被镇压下了去,但各地藩镇就此做大,此后十几年里,战事不断,韦庄的足迹踏遍了除西南地区以外,几乎唐朝廷所辖所有版图。一直到他快六十岁的时候,韦庄终于考中了进士,做了正九品的校书郎。两年后,西川节度使王建与东川节度使顾彦晖相互攻击,唐昭宗命令韦庄配合谏议大夫李询奉使入蜀,劝二人和解。韦庄因机缘得到了王建的赏识。事后,韦庄升为从七品的左补阙。哪知第二年神策军中尉刘季述等人发动政变,软禁了唐昭宗,立太子李裕为帝,韦庄写下“已闻陈胜心降汉,谁为田横国号齐”的诗句,最终入蜀投奔了西川节度使王建。朱温灭唐后,韦庄和蜀中将领齐力劝说王建在蜀中称帝,并创制开国制度,第二年王建拜韦庄为相。

韦庄是韦应物的儿子吗(出身世家大族的韦应物和他的四世孙韦庄)(4)

韦庄虽然做了前蜀的宰相,但这时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贫困、动荡中度过。入蜀后,虽然他得到王建的器重,但他找到了昔日杜甫所住的浣花溪旧址,重新修建了草堂后住在那里,很多唐人留下的书里都记载他过着“称薪而爨,数米而饮”的生活。韦庄在有一首《菩萨蛮》是他因为战乱游历江南时写的,在词中他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终其老,韦庄未能回到家乡,死在了地处西南的蜀地,终年75岁。

韦庄是“花间词派”非常重要的代表词人。花间词派一共有18位词人,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其余全部都是西蜀人。他们的大多数作品都极尽描绘妇女的容貌、服饰、情态,以及她们的离愁别恨,辞藻艳丽、色彩华美。如果看到这里,你认为这些都和韦庄这个人不搭的话,那你就错了。虽然韦庄的一生流离动荡,但他有一个刻骨铭心的初恋,叫谢娘,韦庄为她写了很多词。在他的一首《浣溪沙》中,谢娘是一位美得有如“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的“绝代佳人”。两个人的爱情非常像南唐后主李煜和小周后在《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中的爱情。韦庄在《荷叶杯》词中写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可惜,相爱的两人最终在一个“晓莺残月”的夜晚分别,“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此后就再也没能见面。从此,谢娘就成了韦庄心中永远的白月光。他写过另一首《浣溪沙》,从中可见他对谢娘的思念有多么深。在词中韦庄写道:“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栏干,想君思我衾枕寒。”他想象正像自己思念谢念一样,谢娘也在哪里思念着他,想着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和谢娘“携手入长安”,长夜漫漫始终无法入眠,索性跑到画堂去看两人以前的旧信。他说“咫尺画堂深似海”。韦庄在写谢娘的词中多次提到“画堂”,那是因为谢娘家有画堂,而且二人在画堂是有共同回忆的。但此刻此“画堂”非彼“画堂”,不禁令人生出咫尺天涯之感,所以他用“深似海”来形容这种相思入骨却又无可奈何。韦庄还有一首《思帝乡》我也非常喜欢。一个少女出门春游,遇到一个风流少年,一见钟情,就想不顾一切嫁给他和他过一辈子。姑娘根本不认识这位“陌上谁家少年”,不知根不知底,就要嫁给他“一生休”,还起誓说“纵被无情弃,不能羞。在这首小词中,韦庄将年少莽撞、无知无畏的青春写得非常生动,年轻人读了会有共鸣,有阅历的人读了会有感慨,这样的词不是好词是什么?

韦庄是韦应物的儿子吗(出身世家大族的韦应物和他的四世孙韦庄)(5)

但韦庄的词风又和花间派其他词人的华丽风格不是很一致,他的词常常是白描的,和他的生活作风倒是很契合。这也不奇怪,因为“花间词派”本就不是这些人生前倡导集结的,而是得名于后蜀广政三年(940)赵崇祚编选《花间集》,硬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和凝、李珣等18人的词作收在一起。虽然韦庄的词风与花间派其他词人不甚一致,但他在词中多写女性,这一点倒和花间派词人不谋而合。

京兆韦氏,传至韦庄,又逢乱世。韦庄入蜀,王建称帝,此后中原南北五代十国迭起,天下就是军人的天下了。

韦庄是韦应物的儿子吗(出身世家大族的韦应物和他的四世孙韦庄)(6)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a63Cz0ECggEVVc.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480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21秒, 内存占用1.36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