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镇位于潮阳东部沿海,西隔练江与潮南井都镇相望,与潮阳中心城区接壤,总面积38.5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积10.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9.6公里,辖16个村(居),人口11.43万人。2005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5.17亿元,农(渔)业产值4.9亿元,工业产值4.1亿元,农村人均收入1852元。莲花峰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汕头八景”之一,年接待海内外游客逾55万人次;位于镇外四片区的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现有面积5.5平方公里,1993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1999年1月起与海门镇合署办公。
海门镇
中国,潮阳区
潮阳东部沿海
海门镇隶属于潮阳区,除了海门镇以外,潮阳区还下辖文光、城南、棉北、金浦4个街道和海门、和平、谷饶、贵屿、铜盂、河溪、西胪、关埠、金灶9个镇,272个村(社区),区域面积665.74平方千米,总人口180.86万人,旅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20多万人,是全国著名侨乡。 [1]
海门镇将着力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更加突出集约发展,提高工业经济运行水平,重点打造家纺、建筑材料、机械和冶金压延等四大主体经济板块,成为经济发展主要增长极。
二是更加突出积聚吸纳,提高招商引资水平。2008年确保合同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00万美元,通过企业的有效投入和自主创新,培育28家超亿元企业。
三是更加突出项目立镇,大力实施项目年活动,形成一、二、三产齐上项目的发展格局。
四是更加突出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激活民资进入生产性领域,全年引进民资超过2亿,新增民营企业500家,农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
五是更加突出区位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最大限度地解决市民就业问题。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形成了一些特色:一是蔬菜瓜果面积全市最多;二是养殖业实际数量全市最多;三是海门镇财政支持农业项目投入的力度全市最大;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数量最多。2006年,海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8亿元,财政收入3.4亿元,农业总产值3.44亿元,农业增加值1.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977元,在全国千强乡镇考评中,继续名列前茅。该镇还先后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镇”、“江苏省文明乡镇”、“江苏省科技先进镇”、“江苏省百家名镇”、“江苏省体育先进乡镇”。
近年来,海门镇二化厂先后投资1亿元,研制开发二B酸、精细化工产品和各类中成药片剂,1至9月份实现产值2.88亿元,销售2.73亿元,同比均增长50%以上。凯盛家用纺织品公司将销售点前移,在中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及时掌握市场前沿信息,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有效扩大生产规模,产品由原来单一的被套拓展到床垫、厨卫窗饰用品等10大系列,品种达300多个,使企业由3年前销售不足千万元猛增至目前的2.5亿元。海门镇30家骨干企业产销增幅均在50%以上。
2007年海门镇负责拆迁的任务很重,张謇大道、南海路绿化工程、海门河拓宽改造工程拆迁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拆迁户700多户。镇党委、政府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策”的办法来解决,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拆迁带来的实惠,感受到拆迁带来生活质量的提升。海门镇将拆迁与农民集居区建设相结合,集居区建设与解决贫困户住房相结合,加快推进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月亮湾建设进程,推出不同房源,让每个拆迁户各得其所。推出农民经济适用房和农民解困房,让一些贫困群众在集居区能买得起房。
2007年海门镇财政收入将达到4.5亿元。政府有了钱袋子,为老百姓办实事有了基础。海门镇加大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源优势,引导民间资本投向社会事业,引导能人捐资建设实事工程。总投资3000万元的敬老院即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海门市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公寓式敬老院;总面积均在700平方米以上的村级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快速推进。
海门镇累计投入2500多万元,新建和改造各类桥梁41座,修筑水泥路面38公里、沙石路面70公里,改造自来水管2万多米,疏浚村级河道1150条,合计土方234立方米,改造草危房415间。全镇中小学的硬件全部达到“六有工程”的规定要求。建立了南通市首家乡镇文联。救灾救济、农村低保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三老”优扶对象、农村五保户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医疗网点遍布全镇,村村建立了社区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进,农民参保率达85%以上。农村有线电视用户达10109户,门樘入户率达90.5%。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妥善处理社会不稳定因素,广大群众生活富裕、安居乐业。
海门镇兴建了滨河广场、镇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和退休人员活动中心,并在中海村率先建起了南通市第一个农民公园。海门镇共有23个健身场所和51个晨练点、晚练点,全民健身的热潮蔚然成风。重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投入300余万元用于村部建设和改造,建成的服务中心集农资、医疗、健身、阅览等功能于一体,在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同时,也为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阵地保障。
镇社区艺术团经过几年的发展壮大,已拥有创作、歌舞、声乐、曲艺、体操等70多人组成的7个演出队,以“四进社区”、“五进农家”活动为载体,各项演出达170场次,观众20万人次,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扎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组织全镇各部门各单位学习《海门市公民文明素质提升教育读本》和《海门市文明出行守则》,发放《致全镇公民的公开信》和《文明出行倡议书》,组织开展“讲文明、除陋习、迎盛会”、“小手牵大手,文明同步走”、“文明出行”等专项教育活动,使公民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丰富多彩教育活动的引领下,通过方兴未艾的文明村、文明家庭创评,全镇文明新风盛行,涌现了“爱心大使”万顷波、“好支书”施广如等各类精神文明先进典型。
渔业是海门得天独厚的传统产业,占据镇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海门渔港是国家一级良港、广东省第三大渔港,并于2005年成功申报为国家中心渔港。现有各种作业机船430艘,年捕捞量5万吨左右。2002年投资了2300万元建成渔港码头、水产批发市场和水产品贸易商场。同时积极发展海淡水养殖业,现有鲍鱼养殖公司4家,其中南弘海珍养殖公司培育的三种鲍鱼杂交新品种,项目填补国内空白,该养殖公司在被评为“省鲍鱼良种场”的基础上,又被评为“省农业生产示范区”。
海门镇投资环境优越;不但有开发区和澳内湾成片的土地资源,而且交通便利,位于镇区内的潮阳商港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类口岸,潮阳唯一对外贸易口岸,可对外国籍船舶开放;深汕高速公路在海门设有出入口。镇区内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镇党政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自觉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企业发展、项目上马创造良好条件。计划首期投资100亿元、占地1000亩的华能汕头电厂等项目,已确定落户海门镇。
游坤色(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党委书记、镇党委书记):主持经济开发试验区、海门镇、产业园区全面工作。
刘启荣(潮阳经济开发试验区主任、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经济开发试验区管委会、镇政府全面工作,负责产业园区工作。
陈南泰(镇人大主席):主持镇人大全面工作。[2]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