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地理常识(地理那些事六尺巷)

 2024-02-02  阅读 221  评论 0

摘要:三尺巷又名六尺巷,在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冷门地理常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冷门地理常识三尺巷又名六尺巷,在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三尺,六尺,这个巷子会移动吗?说这个巷子,就要提一个人,张英。张英是桐城人,清朝康熙年间他在京城做官,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一个不小的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在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冷门地理常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冷门地理常识(地理那些事六尺巷)

冷门地理常识

三尺巷又名六尺巷,在今天的安徽省桐城市。

三尺,六尺,这个巷子会移动吗?说这个巷子,就要提一个人,张英。

张英是桐城人,清朝康熙年间他在京城做官,当上了文华殿大学士,一个不小的官。相传,在张英为官期间,其家人与邻居吴氏家因为修建宅基地发生了纠纷,吴家想要把院墙修建在张家的地界上,导致两家人相争不下。当时,张英家人急忙给张英写了一封信道明缘由,希望凭借张英的官威压倒吴家,为自己家人出口气。谁知,张英接到家信后淡然一笑,回了一封信,在信中却只写了四句话:“千里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家人收到回信后,自觉心胸狭窄,羞愧难当,遂主动退让三尺。吴氏家人得知消息后,大受感动,也主动后让三尺。这样,三三相加空出了六尺宽的一条巷子,被后人亲切地称为“三尺巷”,也叫“六尺巷”。因张英宽以待人,教子有方,其三子张廷玉后来高中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名相。

六尺巷不仅解决了张吴两家的争端,也为当地村民的自由通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个造福乡里的故事一时之间被传为佳话。后来,这个巧妙化解邻里矛盾,尽释前嫌,重归于好的故事被后人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文/雪落长河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9f2Cz0BBgwNU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9637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83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