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赫法则(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提出的科学验证方法)

 2023-08-11  阅读 98  评论 0

摘要:科赫法则(Koch postulates)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科赫法则是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它为病原微生物学系统研究方法的建立

科赫法则(Koch postulates)又称证病律,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科赫法则是德国细菌学家罗伯特·科赫(Robert Koch,1843~1910年)提出的一套科学验证方法,用以验证了细菌与病害的关系,被后人奉为传染病病原鉴定的金科玉律。它为病原微生物学系统研究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可能多少已经受到现代研究方法的冲击而显得意义不再;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思路,对人们建立严谨的思考习惯还是极有意义的。

科赫法则

Koch postulates

证病律

罗伯特·科赫

理论延伸

植物病理学法则

柯赫氏法则已被移植并成为植物病理学中一项经典法则

1. 共存性观察:被疑为病原物的生物必须经常被发现于病植物体上。

2.分离:必须把该生物从病植物体分离出来,在培养基上养成纯培养,纯培养即只有该种生物而无其它生物的培养物。

3.接种:用上述纯培养接种于健康植物上,又引起与原标本相同的病害。

4.再分离:从上述接种引起的病植物再度进行分离而得纯培养,此纯培养与接种所用纯培养完全一致(第4点是在柯赫氏以后由斯密斯(E.F.Smith)补充的)。

然而,从前述寄生性简介中显然可见,那些不能进行人工培养的专性寄生物,“分离”这一项工序就无法实现。这就需要作出方法上的修正,使之既适于这些生物的特性,在原则上又符合柯赫氏法则的基本精神,比如接种时必须设有不接种对照以及多次重复接种试验以确定其致病性等。近年来还发现少数复因病害,即由二种生物复合侵染或一种生物和某种特殊理化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病害,对这样的病害,则在共存性观察、分离和接种中均需开扩思路,灵活采用相应方法。

对于病毒这类特殊的病原体,有如下修改:

To summarize, we can say that a virus is causing a disease if any one of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is satisfied:

总之,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我们可以说是病毒引起了疾病:

Virus isolation from blood, tissue, cerebrospinal fluid,or any specific lesion other than from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together with a demonstrable rise of serum antibodies.

1.从血液、组织、脑脊液或除胃肠道以外的任何特定病变中分离出病毒,同时血清抗体明显升高。

2. (a) Isolation of a virus from stool, throat swabs or sputum with a high frequency during an outbreak of illness.

2.(a)在疾病爆发期间从粪便、咽拭子或痰中分离出了病毒。

(b)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specific antibodie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illness.

(b)在疾病过程中,特异性抗体大量增加。

(c) Absence or low incidence of that virus in a control population.

(c)该病毒在对照人群中不存在或发病率较低。

3. Histological demonstration of pathognomonic lesions such as inclusions in pathological material.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etiological relationshipof the virus to a particular clinical syndrome it must further be shown that there is an appropriate time relationship of the isolation or specific lesion to an appropriate phase of the clinical illness.

3.病理材料包涵体等病理组织学表现。为了证明病毒与某一特定临床综合征的病因关系,必须进一步证明分离或特定病变与临床疾病的一个适当阶段之间存在着适当的时间关系。

从植物上发现一种病原物,如果原来已知这种病原物能引起某种病害,就可以参考专门手册鉴定这种病原物,病害的诊断即告完成。但如果看到的这种生物可能是引起病害的病原物,而以前又没有资料来支持这个结论,那就需要采用柯赫法则来证明这种推测。

科赫法则常用于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和鉴定,特别是新病害的鉴定。非专性寄生物,如绝大多数植物病原菌物和细菌所引致的病害,可以很方便地应用柯赫法则来进行诊断和鉴定。至于一些专性寄生物如植物线虫、病毒、菌原体、霜霉菌、白粉菌和锈菌等,由于目前还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以往常被认为不适合于应用柯赫法则,但现在也已证明柯赫法则也同样可以适用于这些生物所致病害,只是在进行人工接种时,直接从病株组织上取线虫、孢子,或采用带病毒或菌原体的汁液、枝条、昆虫等进行接种。但病毒和菌原体的接种需要搞清传播途径。当接种株发病后,再从该病株上取线虫、孢子,或采用带病毒或菌原体的汁液、枝条、昆虫等,用同样方法再进行接种,当得到同样结果后才可证实该病的病原为这种线虫、这种菌物、或这种病毒。因此,所有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与病原物的鉴定都必须按照科赫法则来验证。

科赫法则同样也适用来对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只是以某种怀疑因素来代替病原物的作用。例如,当判断是缺乏某种元素引起病害时,可以用适当的方法补施该种元素;如果处理后植株症状得到缓解或消除,即可确认病害是因缺乏该元素所致。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9b6CD0ABgEE.html

标签:科赫法则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65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60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