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画扇,出自(宋)何薳(yuǎn)《春渚纪闻》。讲述的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为制扇匠人在扇面上题字、作画,使扇子很快卖出,解决了制扇人的欠债故事,体现了他对老百姓的关心,后用来比喻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苏东坡画扇
Su dongpo painting fan
《春渚纪闻》
文言文
何薳
东坡官钱塘①日,有人诉②负③钱二万不偿者。公④呼而询之,云:“吾⑤家以制扇为业,适⑥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扇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④视久之,曰:“姑⑤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⑨也。”须臾⑩扇至,公取二十扇,就判笔⑾作行书草圣⑿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逾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至而不得者,至懊悔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一郡称嗟,至有泣下者。
苏东坡到钱塘就职时,有人告状说别人亏欠两万钱不还。苏东坡召那人询问,他说:“我家凭借制作扇生存,恰巧父亲去世,并且从今年春天以来,(不仅)连着下雨,天气还冷,做好的扇卖不出去,不是故意欠他钱。”东坡凝视他许久,说:“暂且把你做的扇拿过来,我来帮你开市卖。”过了一会儿扇送到,苏东坡拿二十把空白的夹娟扇面,用公文用笔书写草书和画枯木竹石,一会儿就完成了。
交给那人说:“快去外面卖了还钱。”那人抱着扇子感动流泪,刚越出府门,就有人争着用一千钱购买扇子,手里拿的很快地立刻就卖完了。而后来的买不到,无不非常懊悔而去。卖扇人就卖完了扇还清了欠款。卖扇人用卖扇的钱终于还清了欠款,整个郡的人都感动了,甚至有到哭的地步。
钱塘:古地名,今浙江杭州市。
诉:状告,告状。
负:亏欠。
公:对苏东坡的尊称。
吾:我。
适:正逢,恰巧。
熟:仔细。
姑:暂且。
发市:开市。
须臾:一会儿。
判笔:公文用笔。
涕:泪。
逾:过。
竞:争着。
不售:卖不出去。
草圣:草书。
询:询问。
1.释“官”。上文“东坡官”中的“官”,指的是朝廷官职。古代的官场就像现代的国家政府一样。
2.“须臾扇至,公取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成。”这句中没有主语,文言文中,如果只有二三个人对话动作,只对一人进行叙述,另一人省略,以起到简洁作用。但是在现代翻译中一定要添加适当主语,以免句子不通顺。规范格式应以“(XX)”来添加,如: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翻译:(东坡)用公文用笔书画草和枯木竹石。
3.非故负之也:不是故意欠他钱。之:代词,代“他(债主)的钱”非:不是故:故意 负: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