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律
冬 云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赏读】
此诗创作于1962年12月26日,这一天,恰是毛泽东六十九岁诞辰。一个自信、自豪、自强,面对压力,傲视困难,迎接挑战的革命家形象跃然纸上。
是年冬,在国内,刚刚经历了三年特大灾荒;在国外,正鼓噪着一片反华叫嚣。冬云笼罩,大雪纷飞。
提起1962年,不能不提名留史册的“七千人大会”。
这一年从1月11日到2月7日,在北京召开了有各级干部七千人参加的中共中央扩大的工作会议,史称“七千人大会”。
在这次会议上,刘少奇对几年来的工作做出了“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估价,又在会议外,对毛泽东说过,“人相食,(你我)是要上书的”。毛泽东也在会上发言,公开做了自我批评:“我们这几年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第一笔帐,首先是中央负责,中央又是我首先负责。”“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因为我是党主席。”毛泽东发扬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为全党各级干部做出了表率。
但是,“冬云”突变,在其后的7月25日的北戴河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原定讨论农业、财贸等方面的工作,议程却像三年前的庐山会议一样发生了改变。
8月6日,毛泽东提出阶级、形势、矛盾三大问题,并使之成为会议的主要议题。
毛泽东认为阶级斗争将贯穿整个社会主义时期,他把党内的分歧当做阶级斗争和修正主义的反映狠批猛打,刘少奇、陈云等对经济形势的估计被批为“不满一片光明,只讲一片黑暗”的“黑暗风”;邓子恢、陈云等支持包产到户被斥为“单干风”;彭德怀上书要求重新审查被斥为“翻案风”。
事实上,毛泽东将“七千人大会”的案翻了过来。
毛泽东对改变精神世界的兴趣逐渐超过了对改变物质世界的兴趣。
诗中,毛泽东意识到冬天的严酷与冷峻,雪稠云低,万花凋谢,一派沉寂。但诗人却意气风发,满怀斗志,坚信英雄豪杰,不惧严寒,驱虎豹,战熊罴;更是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展望一幅漫天飞舞的雪中,梅花傲然绽放,而惧怕严寒的苍蝇一命呜呼的画卷。
至于英雄豪杰,虎豹熊罴,梅花苍蝇,所喻指的对象,只能到尘封的历史中去“对号入座”了。
梅花欢喜漫天雪。雪,亦是诗人常常吟咏的意象,除了直接命名的大气磅礴的《沁园春.雪》,其他的如:“雪里行军情更迫”,“赣江风雪迷漫处”,“更喜岷山千里雪”,“洞庭波涌连天雪”,“飞雪迎春到”,“雪压冬云白絮飞”,等等。
毛泽东生在稀雪的南国,他何时何地初次见到雪,不得而知,他第一次看到北国的冰雪是1918年在北京。他这样回忆道:“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花盛开。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挂,因而想起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的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纵览毛泽东诗词,毛泽东被雪所感染所震撼,应是在长征途中。皑皑白雪,为红军长征增加了难度,同时又成为红军冲破蒋介石“围追堵截”的有利条件,毛泽东有理由歌而颂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红装素裹,扮靓祖国江山,更让诗人激情澎湃,文采飞扬。
建国后,毛泽东居住在中南海,每到冬天,见到漫天飘舞的白雪,他依然激动异常。
他不忍心踩踏院落中的雪,他不让卫士们扫地上的雪,——以至于引起一些首长的误会:“小鬼们好懒哟,院子里雪也没人扫一扫!”他用手去接冰凉的雪花儿,用舌尖儿去舔晶莹的水珠,他像孩子一样,目光中闪耀着新奇惊喜的神色,时而俯首凝视,息心谛听,时而沉静如眠,怕惊醒一个甜美的梦……
毛泽东对卫士们说:“农民喜欢雪,瑞雪兆丰年。害虫不喜欢,一下雪,苍蝇就没有了。我也喜欢雪,我们都喜欢雪。”
诗人是敏感的,心是柔软的,对美丽的自然景物是那么温情脉脉;但当他回归现实,他则变得刚强而果敢。1951年大雪纷飞的日子,“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中,毛泽东毫不留情地处理了“红小鬼”刘青山、张子善。
翌年,毛泽东和卫士李银桥在雪中散步,望着白茫茫的纯净的雪花,他又联想到反贪,他告诫李银桥,不贪污,也不能浪费。要经得起考验!做不到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1962年,面对嗡嗡乱叫的苍蝇,毛泽东干脆让“漫天雪”去冻死它们。
这就是诗人毛泽东,这就是伟人毛泽东。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