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我们已经介绍了用“多关注”和“多说”两招来营造好的语言氛围,除了这两招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这篇文章,我们继续来讨论——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
命令式语言与因果式语言
究竟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这个恐怕是绝大多数父母的难题。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情境,你来体会一下,这种情况属于有效的对话吗?
早晨,小明的妈妈准备带着小明出门去他舅舅家
忽然看到小明的脚丫还在光着
小明妈妈:别耽误时间,赶紧穿上你的鞋!
小明:不穿、不穿,我要玩水!
小明妈妈:不行!快穿上!下雨天这么凉,冻着了怎么办?
小明:就不!就不!
从上面的情境中可以看出,这种对话好像不是那么愉快。相信在日常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这种情况也会时不时地出现。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这种情境下还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呢?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小明妈妈所说的话,大部分是什么样的话?没错,命令式的语言!命令式的语言不是对话,因为只有发出与执行,没有互动,没有对话。命令式的语言只会让孩子停止探索,不敢尝试这个世界上新鲜的事物,这无法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多的大脑链接。
所以,如果要制止孩子做一件事,最好的办法是用因果式的语言。
“宝宝你看,外面在下雨,如果就这么出去你的脚会湿透了的,这时候的天气很凉,雨水也很凉,如果你光着脚的话,会怎么样呢?对 会生病感冒的!生病了是不是要去打针?打针很疼的对不对?”
因果式思维能让孩子明白每一个行为的发生都有一个理性的目的,这样的对话能促使孩子研究事情的起因、影响以及带来的后果。也能帮助孩子形成批判性思维。
封闭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几组对话。
第一组 你喜欢拍皮球吗? 你喜欢玩什么游戏?
第二组 小松鼠能摘到果子吗? 小松鼠是怎么摘到果子的?
第三组 你最喜欢阿旭老师了对吗? 你为什么喜欢阿旭老师?
看完这三组对话,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细心感受你会发现,每一组的第一个问题,他的答案就被限制在选项中,要么回答“喜欢”要么回答“不喜欢”,要么回答“是”要么回到“不是”,孩子的回答永远是只言片语,这样的对话也没法进行起来,这就叫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对培养孩子的语言氛围没有任何帮助,没有办法让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进行高效的链接。
我们再看第二句话,你会发现这和封闭式的问题恰恰相反,他的答案是开放有创新的,回答的内容没有固定,这样的对话更能够帮助孩子打开话匣子,让孩子主动思考。
这就是开放式的问题,采用这种方式,家长与孩子就能够进行有效的对话了,它能促使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建立更多的链接,也更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氛围。
通过刚才的例子,我们知道了,想要做到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就要做到两点:第一多用因果式的语言,第二要多用开放式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做个练习,看一看下面的语句中,哪个用到了“多对话”的技巧,哪个没有做到?该如何调整成更有效的表达方式?
1、 妞妞你喜欢穿哪一条裙子呀?嗯 真好看!你为什么喜欢这条裙子呢?
2、 快把我的手机放下来!
3、 接下来要不要给它画一个帽子?是给它画一个蓝色的还是红色的?
4、 你看看这个小朋友还需要画哪些东西呀?你为什么要给他画一个帽子呢?快给我们展示一下你是怎么画的。
请把您的答案写在下方的评论中,我们一起来互动交流。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