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坛又称方泽坛,是北京五坛中的第二大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占地37.4公顷,与天坛遥相对应,与雍和宫、孔庙、国子监隔河相望。
地坛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皇地祇神”的场所,也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祭地之坛。地坛有方泽坛、皇祇室、牌楼、斋宫等著名旅游景点,于1925年被辟为京兆公园。园内草坪面积14.5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78.8%,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76株,其中一级古树89棵。
1984年,地坛被评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地坛公园被授予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地坛公园
Ditan Park
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外大街东侧
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
5月1日-10月31日06:00-21:30;11月1日-次年4月30日06:00-20:30
AAAA级
2元(皇祇室5元)
方泽坛、皇祇室、斋宫等
37.4公顷
嘉靖九年庚寅
1530年5月,作方丘于北郊。11月,定北郊之坛名地坛。
嘉靖十年辛卯
1531年4月,方泽坛工成。5月,明世宗亲祀皇地祇于方泽。此为地坛首次祭祀大典。
乾隆七年壬戌
1742年,修理地坛斋宫。
乾隆十四年己巳
1749年5月,遵旨修整地坛。将皇祇室以及方泽坛围墙绿琉璃瓦顶改为黄瓦、方泽坛面黄琉璃砖改为白色墁石。至乾隆十七年(1752年)工竣,形成的形制保存至今。
嘉庆五年庚申
1800年,清高宗升配方泽,重修皇祇室、祭台、库座、斋宫、牌楼。
咸丰十年庚申
1860年8月,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聚集地坛,拆地坛砖石砌炮台。此为地坛首次被帝国主义劫掠。
同治十二年癸酉
1873年,清穆宗亲政,为皇帝亲诣行礼,重修皇祇室。此为帝制时代最后一次修缮。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
1907年5月,清德宗亲诣方泽行礼。此为最后一次皇帝亲祀。自1531至1911年,明清两朝连续381年在此祭地,是历史上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祭地之坛。
1918年(戊午)5月,京兆尹呈请内务部拨用地坛筹办京兆养济院。
1919年(己未)4月,京兆尹在地坛内设立京兆农林总局,始开辟种植。
1925年(乙丑)春,京兆尹薛笃弼将地坛辟作京兆公园。
1925年8月2日,京兆公园开幕。
1928年(戊辰)夏,京兆地方改名北平特别市。京兆公园划归北平市政府,改名市民公园。养济院和农林实验场划归河北省。
1929年(己巳)北平市工务局创办地坛苗圃。
1935年(乙亥)市民公园停办,仍以地坛名义售票开放。
1938年(戊寅)6月,侵华日军修建西郊飞机场,将地坛内房屋土地分发迁移贫户居住耕种,遂停止开放。
1949年7月1日,北平市人民政府令:建设局所属农林试验场决定由本府领导。其所属之中华门、西郊、德外地坛、日坛五苗圃仍归建设局领导。
1956年11月18日,北京市市规划局批复同意地坛为绿化用地,用地面积457亩。
1957年,市园林局接管地坛重建公园,恢复公园称“地坛公园”。植树工作于4月21日开始,共植树1.1万余株。
1958年年初,地坛苗圃(面积75亩)改为绿地,合并到地坛公园。
1964年5月21日,市文化局复信市园林局,地坛钟楼严重危险,可做拆除处理。9月1日,园林绿化业务下放,东城区接管地坛公园。
1973年6月,地坛斋宫南殿挑顶修缮开工。工程历时四年,至1977年5月完工。修缮三座大殿挑顶修缮,西殿石栏杆配齐归安。拆除内宫门,基址上堆起假山。
1975年3月29日,方泽坛至内坛北门道路两侧绿化更新工程完工,栽植大规格银杏122株。
1980年2月7日,占用方泽坛和皇祇室的某军用仓库迁出,两组主体建筑交还地坛公园。
1981年3月15日,方泽坛大修工程开工。至12月16日完工。
1982年2月1日,东城区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地坛公园管理处。24日,地坛公园管理处成立。
1983年10月5日,皇祇室落架大修工程开工。
1984年5月2日,地坛公园售票开放。5月24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6月,皇祇室落架大修工程完工。
1985年2月14日,首届地坛春节文化庙会开幕,会期13天,至26日结束,接待游人65万人次。此为当代庙会起点。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地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2008年4月1日至4月30日,地坛公园首次面向社会开展树木认养活动。
2008年8月7日,地坛公园作为当天火炬传递活动的最后一站,在方泽坛上举办隆重庆典活动,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点燃了圣火盆。
2009年5月23日至24日,举办了“首届地坛中医药健康文化节”。
2009年10月1日至8月,举办庆祝建国60周年游园活动。
2010年6月21日,举办“国泰民安、天地和谐”为主题的建坛480周年纪念活动。
2013年11月,开展首届地坛银杏节摄影征集活动。
2019年10月1日,举办地坛公园国庆70周年游园活动。
地坛公园现有古树176株,其中一级古树89株,二级古树87株,树种为侧柏、桧柏、国槐、枣树、榆树、银杏、楸树。地点多集中分布于方泽坛周边区域。大部分古树的树龄已经超过300年。历年来地坛公园一直重视古树的维护管理工作,每棵古树都有相应的档案记录,并设专人维护,2005年地坛公园完成了古树复壮工程,对全园古树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维护保养,以此保证古树的茁壮生长。公园内最著名的就是独臂将军柏和大将军柏、老将军柏三棵古树。[3]
神库
神库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这组小建筑群是由四座五开间的悬山式大殿和两座井亭组成。正殿叫“神库”,是存放迎送神位用的凤亭(抬“皇地祇”神位的轿子)、龙亭(抬配位、从位诸神位的轿子)和遇皇祇室修缮时,临时供奉各神位的地方。东配殿叫“祭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的器皿用具的库房。西配殿叫“神厨”,是制作祭祀供品食物的地方。南殿叫“乐器库”,是存放祭祀所用乐器和乐舞生服的地方。东、西井亭专为方泽坛内泽渠注水和为神厨供水。南殿及两井亭于清乾隆十四年建成。
宰牲亭
宰牲亭,是古代皇家祭地前宰杀祭祀用的牲畜(犊、豕、羊、鹿)的场所。每逢祭祀前一天子时初刻,在此举行宰牲仪式。门内两侧原有井亭各一座。
斋宫
斋宫为皇帝祭地时斋宿之所。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各帝都曾在此斋宿。主体建筑坐西面东,由西、南、北三殿组成,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
皇祇室
皇祇室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是地坛的主要建筑之一。明、清两代是供奉皇地祇神,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神位之所。1925年地坛辟为“京兆公园”,曾在此设“通俗图书馆”,1986年秋定为“地坛文物陈列室”。
神马殿
神马殿,始建于1530年,建筑为五开间悬山式绿琉璃顶。通面阔19.55米,每间面阔相同,进深7.5米。外有壝墙。1999年进行挑顶大修。
牌楼
牌楼也称牌坊,是地坛主门——西门的第一座建筑物。明清两代皇帝到地坛祭地首先经过牌楼,再进坛门,地坛牌楼与颐和园东门外牌楼一样高大雄伟。明代始建时称“泰折街”牌坊,清代雍正年间重建时改为“广厚街”牌坊,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的原因,两个牌楼都没有保存下来。牌楼于1990年重新建设,高达13.5米,绿色的琉璃瓦面,彩画以本“天龙地凤”之说,绘以单凤图和牡丹图案,正面中心有“地坛”二字,背面核心有“广厚街”字样。
方泽坛
方泽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地祇神”之场所,因坛台周有方形泽渠,故称方泽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遵乾隆皇帝之旨谕进行改建,将黄琉璃砖坛面改换为艾青石坛面。现建筑为1981年按清乾隆时形制恢复。坛平面呈方形,以象征“天圆地方”之传说。中心坛台分上下两层,周有泽渠、外有坛壝两重,四面各有棂星门。下层坛台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山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十五尊,供祭祀时奉安五岳、五镇、五陵山之神位;北半部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水形纹石雕座,其上共设山形纹石神座八座,供祭祀奉安四海、四渎之神位,外壝东北部为望灯杆,与其对称的西北部原有瘗坎一处。
钟楼
钟楼始建于1530年,为三开间歇山式绿琉璃顶的重檐正方形建筑,通面阔12米多。因年久失修,于1965年拆除。2000年按原样重建。钟高2.58米,直径1.56米,重2324千克,铭文铸“大明嘉靖年月日制”八个字。
养生园
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是中国第一家以中医药养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园区,位于地坛公园内,占地面积约2.5公顷,2010年建成。园区以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主要分区,配以五行、五色、五方的内涵,以水栖和陆路为经脉经络,将全园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形体。园内有各类树木3千多株,近百种中草药和可入药的植物。主要景观依次为园林主门,精、气、神和合主题雕塑,心火区,肾水区,肝木区,悦和苑,养生长廊,针灸铜人,养生坊,杏林问茶,药王孙思邈雕像,脾土区,运动养生广场,24节气地雕,肺金区,调息广场,足底反射步道等。
1987年,国家投资对古建筑进行了复原修。
1990年5月22日,复建地坛牌楼工程开工。至8月30日完工,以牌楼为中心建成安定生辉景点。
1993年11月初,方泽坛棂星门恢复门扇。
1999年9月25日,神马圈修缮工程开工。至11月25日完工。神马圈住户于1998年迁出。
2000年8月31日,钟楼复建工程开工。至11月竣工。复建的钟楼为二层重楼,重檐歇山顶,绿琉璃瓦。楼内悬挂的原铜钟按保存于大钟寺的原钟复制。12月31日晚举行迎接新世纪鸣钟典礼。
2002年5月30日,地坛坛墙修缮工程开工。修缮部分为周边整治中亮出的内坛东墙和南墙东段。更换了木梁,恢复了瓦顶,对破损的墙面进行剔补和勾逢。至9月10日完工。4月20日,地坛内坛住户拆迁工作启动。至9月20日完成,61户住户全部迁出。
2004年10月29日,地坛古建筑修缮工程开工。主要项目:铲除方泽坛内水泥砖地面,恢复城砖海墁;琉璃瓦顶配钉帽。皇祇室挑顶大修,更换室内破损金砖。查补各大殿屋顶。全部工程于2005年9月1日完工。
2008年3月至5月,完成西门外牌楼修缮工程。进行瓦面修缮,彩绘上色及地面修缮。
2009年6月25日至8月6日日,完成神库及宰牲亭地面修缮工程。
2009年11月10日,完成方泽轩房屋修缮工程。
2013年9月,进行钟楼、西侧外坛墙、广厚街围墙修缮工程。[4]
2014年3月18日,地坛公园钟楼修缮工程、地坛西侧外坛墙及围墙修缮工程二次启动。
2014年,完成斋宫西侧院库房翻改建工程。
2014年5月15日,进行地坛钟楼修缮工程。
2014年5月15日,进行地坛公园外坛墙及广厚街围墙修缮工程。
2016年7月,启动坛墙坛门的修缮工程,涉及地坛西南外坛墙、内坛墙及坛门、方泽坛坛墙及棂星门、皇祇室院院墙及院门、宰牲亭院院墙及院门共五组建筑。
2018年3月23日,进行地坛公园地坛神库院修缮工程。
1997年,被评为北京市红旗卫生单位和全市十八个文明旅游景区之一。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地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地坛公园荣获精品公园称号。
2006年,地坛公园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文明旅游景区”。
2014年12月,地坛公园被授予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5年3月,入选北京历史名园首批名录。
《春明梦余录·地坛》:至嘉靖九年,议改诸祀。礼臣夏言因奏:“分祭天地,本是古制。况坛于南郊,坎于北郊,就阴阳,因高下,原无崇树栋宇之文。至祖宗并配,举行不于长至之日,而于孟春,俱不应古典。宜令群臣博考会议,陛下称制而裁定之,此中兴大业也。”疏入,未报。给事中王汝梅等以言说非是,而霍韬诋之尤力,上怒,皆加切则;而又自为说,以示礼部。于是建方泽坛于安定门外,坐南向北,以高皇帝配,如洪武十年以前之制。[5]
祭祀文化
祭祀共分九个仪程,即迎神、奠玉帛、进组、初献、亚献、终献、撤撰、送神、望瘗等。清乾隆七年额定地坛设文、武、乐舞生480人,执事生90人。每进行一项仪程,皇帝都要分别向正位、各配位、各从位行三跪九叩礼,从迎神至送神要下跪70多次、叩头200多下,历时两小时之久。如此大的活动量对帝王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所以皇帝到年迈体衰时,一般不亲诣致祭,而派遣亲王或皇子代为行礼。清代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中亲诣地坛致祭26次,而后21年则全部由亲王、皇子代祭。
祭地活动
祭地活动源于远古。据文字记载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起初,是由于文化知识水平所限,人们尚不能认识与驾驭自然及社会力量,对自然界的众多事物现象(诸如生老病死、穷富苦乐、风云雨电、水火灾害等)解释不了,渐次产生虚幻、梦幻,集众人之幻,就臆想出超自然的什么“神鬼”,出现神宗迷信,把万物归宿于天地神鬼的造化安排,若遇不解之事就求救天地神鬼给以保佑和恩赐,臆造出“皇天”、“地祇”掌管天、地之一切,是至高无上的。
后来,封建君王就利用这些进一步迷惑百姓,当作统治工具。君王为抬高其自身,维护其统治,又编出“天地君亲师”,为“五尊”,把自己置于天地之下,亲师庶民之上,封自己为“天子”,宣扬自己当皇帝是天地造化、祖宗功德。为表谢恩与求助,就出现了拜谢与祈祷天地神之礼仪。到周代就形成了一整套礼仪制度,曰《周礼》。
明清帝王承袭《周礼》之制,每逢阴历夏至凌晨,皇帝亲诣此台条招“皇地祇”、“五岳”、“五镇”、“四海”、“四渎”、“五陵山”及本朝“先帝”之神位,曰“大祀方泽”(古时祀典分大祀、中祀、群祀三等级)。每逢国有大事(如皇上登极、大婚、册封帝后、大战获胜、宫廷坛庙殿字修缮的开工竣工等),皇帝派亲王到此代行“祭告”礼。礼仪比“大祀”稍简。
地坛庙会
地坛庙会始办于1985年,至2019年已成功举办了34届,其胜景被称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和中国的狂欢节。庙会以古坛风貌作为依托,注重民族、民间、民俗特色,发掘传统庙会的文化内涵,突出“民俗韵、世界风、奥运情”三大元素。[6]
地铁
2号线到雍和宫或安定门站,地铁5号线雍和宫或和平里北街站。
公交
地坛南门:地铁2号线、5号线雍和宫站,公交车13、18、44、75、116、117、125(从芍药居始发)、130、684、特2路、特12。
地坛西门:地铁2号线安定门站,公交车18、27、75、104、108、113、119、124、125(从安定门始发)、301、430、特11路、专7路。
地坛北门:地铁5号线和平里北街站,125(从安定门始发)。
地坛东门:125(从芍药居始发)、公交车117路。
地坛公园
2元/人(不含园中园)
地坛公园皇祇室
5元/人
地坛公园
6:00—21:00(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6:00—20:30(每年11月1日至下一年4月30日)。
地坛公园皇祇室
8:30—17:00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