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一生有9个儿子,赵元僖排行第二,生于966年。
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生于965年,本来最受宠爱,聪明伶俐,而且长得最像赵光义。
976年,赵光义因兄终弟及继位后,打心底就把赵元佐当成了继承人,为此他接连用计除去了赵匡胤仅有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又除去弟弟赵廷美,所有这些,都激起了赵元佐的强烈不安和不满。
983年,赵光义解除了兄弟和侄子的威胁后,开始给自己的儿子改名并封王,这就是“五子封王”,他的第五个儿子赵元杰当时只有12岁。
赵元佐不屑于继承这来路不明的王位,更不满父亲对兄弟子侄的清除行动,不愿意参与王位继承之争的兄弟相残。
984年,叔叔赵廷美死去,更刺激了赵元佐,他发疯了。赵光义痛心不已,只得把希望放在赵元僖身上。
985年,赵光义第二次给儿子们封王改名字,目的是提高次子赵元僖、三子赵元侃、四子赵元份的地位。赵元僖被封许王,赵元侃被封襄王,赵元份被封冀王。
985年,赵光义还封赵元僖为开封府尹,这一年他才19岁。这个位置,在赵匡胤即位的第二年封给了赵光义,那一年杜太后临终遗言要赵匡胤把弟弟赵光义当成大宋未来储君,开封府尹就相当于大宋王储。
这个位置,在赵光义当上第二任宋朝皇帝后又封给了弟弟赵廷美,做足了将来传位于弟弟的样子。后来他设计罢黜赵廷美,相当于收回王位继承权。
这一次封给赵元僖,明摆着赵元僖就是第三任大宋皇帝储君。
在《大宋宫词》中,赵元僖被刻画成一个残暴易怒的人,滑州水灾,赵光义派赵元佐、赵元僖、赵元侃都去治水,这是要考察他们谁堪大任。
赵元僖接连斩杀辛勤治水的官员,利令智昏,激起民愤。为了嫁祸三弟赵元侃,赵元僖竟然将隔离营内的老百姓放火烧死,其心狠手辣令人发指。
之后他派人追杀赵元侃,想要解除优秀的弟弟对自己继承王位带来的威胁。事情败露后,宋太宗震怒,令赵元僖赵元侃当庭对质,所有的证词证明,治水有功的是赵元侃,犯下大罪的是赵元僖。
宋太宗将一把宝剑掷于元僖和元侃面前:“头顶三尺有神灵,你们兄弟二人,谁是罪魁祸首,就用这把剑当众自刎,以谢天下吧!”
赵元僖捡起宝剑,就要去杀弟弟,殿前侍卫都涌了上来,宋太宗彻底明白了,元僖是罪魁祸首,还想杀了弟弟灭口。
元僖一看无法杀死弟弟,心一横,自己抹了脖子。
宋太宗痛哭失声:“朕也不想逼死自己的儿子啊……”
这个情节的处理,把赵光义赵元僖父子处事的刚愎自用、缺乏弹性表露无疑。
赵元僖的性格果真就这么残暴易怒吗?他真的是死于自刎吗?非也,真正的赵元僖并不是这样。
下面为您还原《宋史》中记载的赵元僖,记载宋朝的史书较多,野史故事更多,《宋史》是最令人信得过的记载。
赵元僖966年生于王府,那时候赵光义是王爷、开封府尹。赵元僖的母亲是谁,《宋史》中根本没有记载。
不同于赵元佐、宋真宗的母亲李氏只是一名地位较低的郡君,赵元份的母亲任氏早卒,这些也都提及了,赵元僖的母亲则没有任何记载,不知道这其中有什么上不了台面的事,毕竟赵光义干过不少上不了台面的事,比如花蕊夫人,比如小周后等。
赵光义先后有三位正妻,前两位没有生儿子,第三位生的儿子是赵光义的第九子,也早早夭折,所以赵光义的儿子都不是嫡子。这些皇子们的地位也都差不多,在赵光义心中,基本上还是按照长幼次序确定继承人。
太平兴国七年(982),也就是赵光义继位的第七个年头,赵元僖出阁,出阁的意思可不是大姑娘出嫁,而是王子离开皇宫,住到自己的王府中,这之前,皇上要给他封王,给他营造好府邸。
982年,16岁的赵元僖出阁,赵光义封他广平郡王,授检校太保、同平章事,第二年又晋封为陈王,从郡王到王,地位进一步上升,职权相当于宰相。
雍熙二年(985),赵元佐已有疯病,赵元僖被封为开封府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加中书令。如果对宋朝官职不太明白,不妨理解为赵元僖此时已经差不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储君人选了。
985这一年,赵元僖当上开封府尹和许王后,宋太宗赵光义还为他娶了隰州团练李谦溥的女儿为妻。
淳化三年(992)的某一天,赵元僖早早就上朝了,但他觉得身体不适,告假回府。赵光义一看情况不对,马上吩咐车驾,到儿子王府探视,赵元僖已经神志不清,赵光义再三呼唤,赵元僖尚能回应两声,但眼睛都睁不开了,很快,连回应也没有了。
爱子死在眼前,赵光义悲痛欲绝,痛哭不止,废朝五日,追赠赵元僖为皇太子。
这一年赵元僖刚26周岁,好端端的年纪,怎么就突然死了呢?他又是个什么样的性格和外貌呢?
寥寥数字,清清楚楚勾画出赵元僖长相不凡,性格沉稳,担任开封府尹五年,政事上没有差错。《大宋宫词》中那样刻画赵元僖,实在是对他的诋毁。
赵元僖深得赵光义喜爱,他的遽然死去,令赵光义哀伤不已,还写了《思亡子》诗悼念。
那么,赵元僖为何就莫名其妙暴亡了呢?
《宋史》中也给出了原因。985年,赵光义给赵元僖娶了大将的女儿做正妻,但这位李夫人一直不受赵元僖喜爱,他喜爱的是小妾张氏。这位张氏是位蛇蝎妇人,不知为何,性格沉稳的赵元僖就独独喜欢这么个人。
张氏性格暴虐,下人伺候不周到的,她经常棒打施暴,不乏被打死的,这些她都瞒着赵元僖。张氏还超越当时的规制,重新厚葬自己的父母。
在其他史料中记载,张氏容不下赵元僖的正妻李夫人,尽管这位生出名门的李夫人不得丈夫宠爱,张氏仍然容不下她,她经常在赵元佐面前说李夫人的坏话,有一次夜宴,她准备了一把鸳鸯酒壶,暗藏机关,把毒酒斟给李夫人,结果赵元僖错饮了那杯毒酒。大约那毒酒是一种慢性毒药,第二天上朝时,赵元僖毒性才开始发作。
在赵元僖死后不久,有人向太宗奏报张氏的问题,太宗震怒,命人毁灭张氏父母坟墓,把张氏缢死,张氏一家都被流放。震怒之余,又剥夺了赵元僖的太子封号。
赵元僖,这位本该是大宋王朝第三任皇帝的储君,本来政治前途一片光明,本来他的性格和私德也没啥大毛病,只是因为他偏爱小妾,落得这么个下场。
可惜他26岁英年早逝,更可惜的是他没有任何子嗣。
之后,他的弟弟,赵光义第三子赵元侃(后改名赵恒)继承了他的政治资本,并被立为皇太子,赵光义去世后,赵恒成为大宋第三任皇帝,他追封二哥赵元僖为太子,称为昭成太子。
但可惜,这一切,赵元僖都享受不到。
他的大哥赵元佐装疯退出权力角逐,却落得安稳度日,在63岁时寿终正寝。赵元佐共有三个儿子,允升、允言、允成,长子允升有13个儿子,三子允成也有7个儿子。
宋仁宗时,让允成的儿子宗保过继到赵元僖名下,名义上是他的孙子,继承昭成太子这一脉的宗庙牌位。
同样可惜的是,这一切,赵元僖还是一无所知。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