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亮剑》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亮剑》在我看来绝对是近些年军旅电视剧的经典之作。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不同年龄时期的我对这部经典的多不同感悟。
李幼斌版的《亮剑》播出的时候是2005年,当时我高一当时最喜欢莫过于李云龙了,喜欢他敢打敢杀的性格,喜欢他用地瓜烧哄柱子的可爱:喜欢他为救张大彪再次冲进包围圈的果敢和血性:喜欢他和赵政委喝酒骂娘的搭档关系:更喜欢他冲冠一怒为红颜打平安县城的轰轰烈烈!他即无组织无纪律的抗命又粗中有细的出色的给敌人造成一次次的重创。他既有对战友的重情重义为和尚报仇不惜背处分,又有在妻子坟前哭诉自己内心的柔软。当时这样一个男人 一个军人让我无比喜爱。
如果当时让我说出第二个喜欢的人就是赵政委了,用李云龙的话赵政委是孔夫子挂腰刀-——能文能武,燕京大学毕业又有狙击手的射术,用一句伟人的说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独立团在他们两个的带领下才会有这样的战斗力。
当时在高中看电视的机会也不多,也没有系统的看过《亮剑》所以谈感悟也就这些,当时那个年龄更多的还是喜欢看战斗,看拼杀和血性的场面。可等到大学后再看《亮剑》就有了不同的感受了。
晋西北铁三角
丁伟!晋西北铁三角之一,要论他们三个战斗力谁最强,我认为既然能成为铁三角战斗力和他们三个的领导能力应该也都是伯仲之间。不然也不会成为铁三角,只是李云龙是男一号剧中过多展示罢了,他们三个的能力看日后的职位和军衔也能看出来几乎一模一样。要说他们的脑子谁更具有战略眼光和头脑智慧的话,当时我看的时候就被丁伟吸引住了。第一次提出品字形布防的是他、后期论文的时候给李云龙出主意谈亮剑精神的也是他,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在李云龙家与田墨轩的对话和他的论文。很有见地很有战略眼光,要比大老粗李云龙强多了。相信这也是很多人喜欢他的原因、当时的我就想了以后不能只学李云龙,一定要学丁伟把眼光放到战略高度。
大学毕业后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也有了些许的阅历毕业后几年后当我再次看《亮剑》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被我低估和一直忽略的人,他看似不起眼实则不然。他就是孔二愣子——孔捷
孔二愣子
有人说他不行!先被日本特种部队打成了“发面团”,也被李云龙缴过械,后来在朝鲜的战况也拿不出手,写个论文也不像丁伟的战略眼光那么高,也不像李云龙那么有血性只是谈一些基本的战术而已。毫无出彩之处!我的看法是这样的,他之所以被打成发面团和朝鲜战场的战绩是有客观因素存在的。别忘了后来李云龙和孔捷谈论这个遭遇战时说到了他们是在为总指挥部挡枪,什么概念?指挥部旁边的部队会是随便一个人都可以带的吗?就像上文说的铁三角之所以铁三角说明实力旗鼓相当,至于朝鲜的战绩不佳是有客观因素的,看看电影《长津湖》大家都懂的。铁三角为什么只有孔捷去了朝鲜而李云龙、丁伟为什么没有去?
从李云龙缴他的械就能看出来,他能把谢宝庆收编和帮楚云飞护送装备能看出来他们的政治觉悟很高。他能去朝鲜说明他战斗力、执行力和政治觉悟都是过关的。你敢想李云龙在朝鲜不听命令的后果吗?没有觉悟乱杀人的后果吗?至于说论文丁伟的论文战略高度是很高,可是他讲完后台下院长的态度就能说明一切。他以为他看得足够远,其实这些就不应该是他现在应该想的,因为更高层的首长自然也会想到,作为一个学员就做你学员应该做的事情。而孔捷做得就恰到好处做现阶段自己应该做的。据说后来李云龙和丁伟结果都不好,恰恰是孔捷把他们的后代抚养长大。他们死后而孔捷却能在祖国戍边足能说明一切,性格决定命运也许就是孔捷沉稳、勇猛、识大体、务实的特点让他成为了铁三角中最突出的那个。
而现在再看《亮剑》,除了一个个鲜红的人物形象外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剧中的几句台词了,在此与大家共勉: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秦人不暇自哀,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