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经典故事讲解趁火打劫(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二计)

 2025-03-08  阅读 257  评论 0

摘要: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门捉贼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其义不言自明。它与另一民间俗语“关门打狗”的意思相近。后来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智谋移用于战争,便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在军事实践中,它与军事家常用的围歼战、口袋阵等大体上是一回事。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使用此计的,比比皆是。就

今天要分享的是三十六计的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讲解趁火打劫(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二计)(1)

关门捉贼是流传已久的民间俗语,其义不言自明。它与另一民间俗语“关门打狗”的意思相近。后来人们把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小智谋移用于战争,便有了不同凡响的意义。在军事实践中,它与军事家常用的围歼战、口袋阵等大体上是一回事。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使用此计的,比比皆是。就我国古代战争史来说,使用此计的著名战例,较早的有战国时孙膑、庞涓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秦赵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汉初的楚汉垓下之战(公元前202年)等。此后使用此计而消灭对手的战例就更多了。

剥卦卦辞“剥,不利有攸往”一语,意思就是: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如果纵其逃去而又穷追远赶,那是很不利的。所以捉贼必须关门,不是怕贼逃走,而是怕贼逃走后反而被别人所得而利用。况且,对逃走的贼不可以再追,以免中了他的诱兵之计。所谓“贼”,是指突然来袭、出没无常、诡计多端的敌人,他们是要疲劳我方,以便实现他们的企图。兵书《吴子》写到:“现在让一个亡命之徒,隐藏到广大的原野里,纵然派出一千人去追捕他,人们也会视而不见,顾虑重重。这是为什么呢?是怕遭遇突然袭击而受伤。因此只要有一个人不怕死,他就可使一千个人恐惧。”追赶盗贼这事,如果盗贼发现还有逃脱的机会,他必然拼死格斗;如果截断他的去路,盗贼就非被擒住不可。所以,对付弱小的敌人,必须包围、歼灭;如果办不到,暂时任他逃走也未尝不可。

比较著名的战例有黄巢“关门捉贼”,公元880年,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克唐朝都城长安。唐僖宗仓惶逃到四川成都,纠集残部,并请沙陀族人李克用出兵攻打黄巢的起义军。第二年,唐军部署完毕,试图出兵收复长安。凤翔一战,起义军将领尚让中敌埋伏之计,被唐军击败。这时,唐军声势浩大,乘胜进兵,直逼长安。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讲解趁火打劫(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二计)(2)

黄巢见形势危急,召众将商议对策。众将分析了敌众我寡的形势,认为不宜硬拼。黄巢当即决定,部队全部退出长安,往东开拔。唐军抵达长安,不见黄巢迎战,好生奇怪。先锋程宗楚下令攻城,气势汹汹杀进长安城内,才发现黄巢的部队已全部撤走。唐军毫不费力地占领了长安,众将欣喜若狂,纵容士兵抢劫百姓财物。士兵们见起义军败退,纪律松弛,成天三五成群骚扰百姓,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唐军将领也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成天饮酒作乐,欢庆胜利。

黄巢派人打听到城中情况,高兴地说,敌人已入翁中。当天半夜时分,急令部队迅速回师长安。唐军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呼呼大睡。突然,神兵天降,起义军以迅雷之势,冲进长安城内,杀得毫无戒备的唐军尸横遍地。程宗楚从梦中醒来,只见起义军已冲杀进城,唐军大乱,无法指挥,最后他在乱军中被杀。黄巢用“关门捉贼”之计,重新占据长安。

三十六计经典故事讲解趁火打劫(每天学一计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二计)(3)

关门捉贼,是对弱小敌军采取的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人得以逃脱,情况就会变得十分复杂。穷追不舍,一怕它拼命反扑,再者又怕中了诱兵之计。所以对于“贼”,决不能让它逃跑,而是要截断他的后路,聚而歼之。当然,如果此计运用得好,还可以围歼敌军的主力部队,古今都不乏这方面的经典战例。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8cdCz0HAgoNU1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83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62秒, 内存占用1.34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