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叶(报春花科珍珠菜属植物)

 2023-11-18  阅读 213  评论 0

摘要:三张叶,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三叶香草Lysimachia insignis Hemsl.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肿痛。三张叶三块瓦、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跌打鼠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报春花目报春花

三张叶,中药名。为报春花科植物三叶香草Lysimachia insignis Hemsl.的全草或根。分布于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肿痛。

三张叶

三块瓦、三叶珍珠草、三支叶、节骨风、解毒草、跌打鼠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报春花目

报春花科

珍珠菜属

三叶香草

广西、云南、贵州

全年均可采

入药部位

全草或根。

性味

味辛、苦,性温。

归经

归心、肺经。

功效

祛风通络,行气活血。

主治

用于风湿痹痛,脘腹疼痛,跌打肿痛。

相关配伍

1、治风湿腰痛:三张叶全株30-60g。泡酒500ml,3d后,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5-10ml。(《云南中草药》)

2、治高血压头昏:鲜三张叶全株15-30g。煎水频饮。(《云南中草药》)

3、治黄疸型肝炎:三张叶全株15-30g。红糖为引,水煎服。(《云南中草药》)

4、治虚劳咳嗽,胃肠寒痛,风湿骨痛:三块瓦根6-9g。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5、治跌打肿痛,骨折:三块瓦根9-12g,水煎服;并用鲜全草捣烂,或用全草研粉调酒炒热,外敷。(《广西本草选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鲜品15~30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酒调敷。

采集加工

全年均可采,洗净,切段,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有纤匍枝或不明显。根分枝多,簇生。花茎纤细,直立或上升,高8-25厘米,被平铺或开展疏柔毛。基生叶掌状3出复叶,连叶柄长4-30厘米,宽1-4厘米;小叶片长圆形、卵形或椭圆形,顶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急尖锯齿,两面绿色,疏生平铺柔毛,下面沿脉较密;茎生叶I-2,小叶与基生叶小叶相似,唯叶柄很短,叶边锯齿减少;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被稀疏长柔毛,茎生叶托叶草质,绿色,呈缺刻状锐裂,有稀疏长柔毛。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多花,松散,花梗纤细,长1-1.5厘米,外被疏柔毛;花直径0.8-1厘米;萼片三角卵形,顶端渐尖,副萼片披针形,顶端渐尖,与萼片近等长,外面被平铺柔毛;花瓣淡黄色,长圆倒卵形,顶端微凹或圆钝;花柱近顶生,上部粗,基部细。成熟瘦果卵球形,直径0.5-1毫米,表面有显著脉纹。花果期3-6月。[1]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潮湿的杂草及灌木丛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常弯曲,长5-15cm或更长,直径2-5mm。表面较平滑,淡红褐色,有众多棕红色小斑点,并有稀疏的细根痕。质脆,易折断,断时有粉尘。断面皮部较木部厚,类白色,易与木部分离;木部淡黄色。气无,味微辣。

相关论述

1、《云南中草药》:“疏风通络,平肝。”

2、《文山中草药》:“祛风除湿,舒筋活血。”

附注

《四川中药志》将酢浆草科植物山酢浆草的全草或根,也命名为“三块瓦”,其性味,功能与本品不同,不可混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8a3CD0GAwkFUA.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97167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23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