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今天的我们,提到明朝,总能想起那句震古烁今的“天子守国门,君万死社稷”!其中“天子守国门”说的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将历代皇帝放在抗击蒙古的第一线,此举被很多人反复歌颂,并称为明朝“最有骨气”的最好证明!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和蒙古的对峙线自动向西贯穿整个北方,为什么一定要把都城选在北京,而不是铁岭、大同或者银川?难道只有将都城定在北京才能体现“天子守国门”的气魄?
关于这个问题,静夜史认为北京有几点因素不得不选:
1、燕王老巢
在那个以皇权意志为转移的古代,皇帝的意志就是最好的驱动力。
明朝之所以迁都北京,是因为这里是朱棣的老巢,所谓“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所以朱棣一定要把皇宫搬到自己家里。
你说为什么北京会成为朱棣的老巢?你问朱元璋好了,毕竟这都是朱元璋分封的!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定都南京,此时的蒙古还在北方虎视眈眈,所以朱元璋不得不考虑如何抵御蒙古的问题。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朝代,最特殊的一点就是自南向北统一华夏,所以,明朝的政治和经济重心都在南方,对北方的控制力相当微弱,这给了蒙古人可趁之机。
要知道,蒙古是主动退回蒙古高原的,而不是被明朝打残后逃回去的,所以还保存了相当的实力。再加上蒙古人是天生的骑手,在草原上能迅速恢复实力。因此朱元璋不得不重拾分封制,将自己无比信赖的儿子们分到北方守边疆。
朱棣,就是北平军区司令员!
虽然出生在南方,但是朱棣却基本在北方度过,所以也算是一个北方的汉子。所以对北方特别是北平有了依赖感,这些都促使朱棣力排众议迁都北京!
2、位置绝佳
前面说过,蒙古和明朝的对峙线是横贯东西的漫长边界,那么为啥非要选北京为都城呢?
这是因为,北京相比于大同、银川等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首先,北京沟通几大地形区,是咽喉要地。
北京向东直通东北,向北直达蒙古高原,向西遥望西北诸省,向南俯瞰华北平原、山东丘陵。可以说,北京是明朝时期最为关键的战略要地,控制这里,也就意味着明朝可以控制华北、西北以及东北,直接压制蒙古高原。
一直以来,除了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之患,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东北地区也经常出现威胁中原王朝发展的强大政权,比如高句丽,比如契丹、金国等,所以控制东北和压制蒙古高原同样重要!
其次,因为气候条件的差异,蒙古部落的实力自动向西递减。
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我国东部靠海,大陆上自动向西气候越来越干旱,所以人口越来越少。蒙古高原同样也是这样,随着距海距离的加大,越往西,蒙古部落的势力相对越弱。因此,北京方面面对的蒙古部落是最强悍的!控制北京,也就压制了最强的部落,最强的部落都被控制了,剩下的也就不足挂齿了。
辽东方向位置太过靠东,并且这里有女真以及南部高丽的影响,所以在这里建都会腹背受敌,而且无法对全国有效控制。再者,这里也不是蒙古最强的地区。
3、地形优势
北京相比于大同、银川等地,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同银川的身后,是高原,山地,而北京的身后,则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
华北平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粮食产区。
游牧民族以游牧为生,不生产物品,生产力水平低下,在遭遇天灾时,抵抗力特别差,所以就要想办法求生,比如南下劫掠!
但是游牧民族劫掠也不是毫无目标的,毕竟马要吃草,人要吃肉,来回折腾都是消耗,所以不能抢少了,更不能空手而归。
那么,边境这么长,抢哪最划算呢?当然还是东部的北京地区,因为一旦突破了这里,向南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和稠密的人口,这都是游牧民族垂涎不已的宝贵财富。
最重要的是,从华北平原长驱直入,就是更加富饶的江南!
历史上,正因为河北的地形,才导致这里成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冲突最激烈的地方,比如宋辽战争等。
华北平原一马平川,游牧民族一旦攻破势必难以阻挡,所以想要守住华北,就必须守住华北北部的太行山、燕山等重要隘口,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守住山下的北京城!
因为北京城意味着人口,意味着资源,这里没有了,关口守卫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
所以,北京的位置如此重要,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不是所有的北方城市,都可以用来“天子守国门”!
北京,是一个为“天子守国门”量身打造的都城!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