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遗存手稿(明末清初蒲松龄)

 2024-01-27  阅读 1023  评论 0

摘要:蒲松龄蒲松龄出生于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因为家乡有一道泉水叫柳泉,所以别号叫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蒲家庄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小说家。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渐趋没落的地主家庭,兄弟四人,早年家境富裕,之后家境窘迫,父亲被迫弃儒经商。他是在贫困中长大的,热衷于科举

蒲松龄蒲松龄出生于明朝崇祯十三年(1640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因为家乡有一道泉水叫柳泉,所以别号叫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蒲家庄人。清初著名文学家、小说家。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渐趋没落的地主家庭,兄弟四人,早年家境富裕,之后家境窘迫,父亲被迫弃儒经商。他是在贫困中长大的,热衷于科举,19岁时应试中了秀才,而且接连顺利地考取县、州、府三个第一,名振一时,但此后屡应省试不第,这以后,就怎么也考不中了。31岁时,曾应聘为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的幕宾,次年便辞幕回家。蒲松龄热衷功名但一生没有挤进官场,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乡当私塾先生,在乡绅人家设帐教学,一面应考,参加科举考试,过着清苦的生活。

直到71岁最后一次参加考试的时候,也没有考中举人,他曾写过一首词感叹自己的遭遇,其中几句是:“天孙老矣,颠倒了天下几多杰士。蕊官榜放,直教那抱玉卞和哭死… 数卷残书,半窗寒烛,冷落荒斋里。”他觉得自己满腹才学,就像春秋时期为献玉而被砍去双脚的卞和一样,不能有施展的机会,而阻碍他的正是腐朽的科举制度,他别无出路,只好在凄凉的荒斋里著书。

蒲松龄一辈子没有当过官,这反倒成全了他,他坚持不懈地写作,留下了丰富的著述,72岁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他76岁(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病死,他的作品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文字简练优美,以《聊斋志异》为最著名。作品流露出作者对爱情忠贞、处事公平、惜才怜贫的狐仙鬼怪的喜爱;对那些打富济贫、支持公道、能飞檐走壁的侠客剑仙的向往;对那些敢于藐视权贵、为坚持正义而不顾自己生命的清官的尊敬。《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来源主要有,流传在民间的故事传说;由蒲松龄的朋友、相亲直接或间接提供素材,经他改写加工的;以及蒲松龄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通过丰富的文学想象创造出来的。

蒲松龄遗存手稿(明末清初蒲松龄)(1)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87bCz0BAQEAX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570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30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