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芽(学名:Toona sinensis(A. Juss.)Roem.)是楝科楝属植物,每100克鲜嫩茎叶中含水分约84克、蛋白质9.8克左右、维生素C58毫克及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并具芳香气味。叶柄折断处无白色浆液。可炒食、凉拌、油炸、干制和腌渍。树皮、根皮和种子均可入药。中国、日本少数国家用香椿作蔬菜,山东、安徽、河南和陕西等地广泛栽培。广西北部、湖南西部、贵州和四川等地栽培也较多。可以食用。
椿芽
Toona sinensis(A. Juss.)Roem.
香椿、椿、春阳树、春甜树、椿芽、毛椿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原始花被亚纲
无患子目
楝科
椿亚科
椿族
香椿属
香椿树种
华北、华东、中部、南部和西南部各省区
喜光照
海拔1600以下
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
不宜与牛奶、菜花、黄瓜等同食
木本植物,乔木,树皮粗糙,深褐色,片状脱落。
叶具长柄,偶数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或更长;小叶16-20,对生或互生,纸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9-15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尖,基部一侧圆形,另一侧楔形,不对称,边全缘或有疏离的小锯齿,两面均无毛,无斑点,背面常呈粉绿色,侧脉每边18-24条,平展,与中脉几成直角开出,背面略凸起;小叶柄长5-10毫米。
圆锥花序与叶等长或更长,被稀疏的锈色短柔毛或有时近无毛,小聚伞花序生于短的小枝上,多花;花长4-5毫米,具短花梗;花萼5齿裂或浅波状,外面被柔毛,且有睫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先端钝,长4-5毫米,宽2-3毫米,无毛;雄蕊10,其中5枚能育,5枚退化;花盘无毛,近念珠状;子房圆锥形,有5条细沟纹,无毛,每室有胚珠8颗,花柱比子房长,柱头盘状。
蒴果狭椭圆形,长2-3.5厘米,深褐色,有小而苍白色的皮孔,果瓣薄;种子基部通常钝,上端有膜质的长翅,下端无翅。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地杂木林或疏林中,各地也广泛栽培。
温带、亚热带树种。喜光,苗期稍耐荫。栽培区年平均气温为8.7℃~23.4℃,绝对最低气温-25℃,年平均降水量为600~2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3~85%。
能适应多种类型土壤,在石灰岩山地和海涂含盐量0.05~0.09%,pH8~9的地区种植,如能及时抚育管理,生长尚可。但以湿润、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最适宜,生长最迅速.一般7~10年生开始结实。萌芽更新的树,4年生即能结实;采摘嫩叶食用的树,结实年龄推迟。结实有周期性,每隔1~2年丰产一次。
云南的香椿芽,一般都是生长在野外,高大的灌木状,高的香椿树可以长到20米高,基本是属于原生态,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比大棚栽种的香椿味道,营养要好很多。香椿在云南全省都有栽培,首先是西双版纳热带地区的香椿芽上市,就是2月底上市,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全省其他地区的香椿芽会陆续上市,一直持续到4月中旬才会结束。
香椿喜温,适宜在年均气温8~10℃的地区栽培,抗寒力随树龄的增加而提高,在寒冷干旱的地区早春幼树易枯枝。种子直播的一年生幼苗在-10℃左右可能受冻。喜光,较耐湿,多生长于河边、道旁或宅院周围肥沃湿润的沙壤土中,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5~8.0,抗污染能力差。
用种子和根蘖繁殖。春季10厘米地温在5℃时播种。种子外皮有一层蜡质,吸水困难,播前在温水中浸泡24小时,后在温暖处催芽(或混以湿沙),胚根露出后播种育苗。行距20~30厘米,覆土3~4厘米,每亩苗床用种量为3~4公斤。10~15天齐苗,苗高10~15厘米时间苗,保持株距15~20厘米,当年可长到1米以上。
华北地区冬季可设风障或培土。寒冷地区,当树苗落叶停止生长后,起出苗木,在窖中假植越冬。根蘖繁殖时,早春萌芽前10天左右挖取萌蘖栽植。也可将一二年生树根切段埋土中,萌芽后待苗高10厘米时留一壮芽。苗木于翌春定植,根据栽培目的亩栽60株到1000株,稀植者行间可间作其他作物。栽后第二年开始采收。最初一二年内每年收一次,主要摘主干枝的顶芽;顶芽采收后,上位侧芽又萌发形成产品。三年后每年可收2~3次。中国江南地区将6月中下旬第三次采收的叶作香料。
种子从壮年树上采收,果实变褐未开裂前为适采期。但每年采摘嫩芽的树,开花结实不多或无花。
每年春天穴施有机肥,返青后剪枯枝。采摘结束后浇水,6~7月间对当年生新梢进行修剪促再发侧枝,提高产量。夏秋季浇水施肥,恢复树势并促枝芽充实饱满,减少冻害。冬前浇水。
香椿的温室栽培是一种假植方式。11月将已通过休眠的二三年生苗木假植于温室内,在一定的温、湿度下利用苗木体内贮藏的养分抽生短枝,经35~40天分次或一次采食嫩叶。每100公斤苗木可收16~20公斤香椿芽。苗木养分耗尽后弃之,或采收时留4~5个叶,使其逐渐恢复生机,于夏秋季培养后冬季再用。
虫害有香椿毛虫和云斑天牛等。病害有叶锈病、白粉病。可在展叶前喷0.3~0.5度石硫合剂或0.5~1%的波尔多液,15天一次。冬季烧毁枯枝落叶。
①采种:最好采自当地或相邻地区的种源,可避免受冻害。母树以15~30年生较好。当10~11月蒴果由青绿转为黄褐色时,立即采集,摊晒数天,蒴果开裂,清出种子,袋装,放于通风处。每百公斤蒴果出带翅种子6~9公斤,每公斤种子6~10万粒,千粒重6~10克。种子没有休眠期,采后即播。室内发芽率80~90%,贮藏到翌年春,仍能保持50~85%。
②育苗:苗圃地以壤土较好,在中国南方可早春播或随采随播,偏北地区3~4月播种。条播行距25~30厘米,每公顷播种30~45公斤,播种后覆土0.3~0.5厘米,床面盖草保温。未经处理的种子,约30天出苗;如种子经过温水催芽,可提早5~7天出上。苗木出土后要及时揭草,苗期管理与一般树种相似。当苗高约10厘米时,进行间苗,株距10厘米左右。每公顷可产苗22.5~30万株。
1年生苗高达50~100厘米,地径0.6~1.2厘米。香椿根蘖力很强,也可用埋根或留根育苗。3月份起苗时,将修剪下来的苗根或挖取健壮母树的侧根,选根径粗0.3~3厘米,截取10~15厘米长的根穗,随即平埋(或斜插)于畦上,深5厘米左右,条距25~30厘米,清明前后根穗开始萌发。当萌条高10~15厘米时,进行疏苗,每根穗选留粗壮萌条1株,加强管理,比实生苗长得快。留在田地土内的苗根,也能发出萌条,育成苗木,不过根系少,造林成活率较低,易染病害。
③造林:造林地宜选择土壤湿润的山坡中下部,在河、湖堤岸,渠道两旁及树旁也适宜种植。一般春秋两季造林,用1年生苗木,成活率90%以上。株行距1.5~2.0米。林地最好全垦,堤岸或“四旁”绿化可挖大穴种植。除营造人工林外,还可天然下种和根蘖更新。房前屋后大多采用根蘖更新。一般6~10年生即能达到用材标准。
④抚育管理:造林后1~3年内,每年除草1~2次。如成片造林可实行林农间作,促进林木生长。香椿经营,如以摘取嫩叶作食用为目的,大都采用矮干作业,离地1~3米处截干,使多发分枝,每年可采嫩叶多次,采时不宜过量和损伤树皮,并加强水肥管理。如以培育用材为主要目的,兼顾采嫩枝叶食用的,多在5~6米处截干,年采嫩叶1~2次;也有不截主干,只采侧枝的少量嫩叶,这种经营方式对香椿生长影响较小。
主要病虫害有根腐病、紫纹羽病、叶锈病、白粉病、干枯病、金龟子、香椿毛虫、云斑天牛等。
椿芽不仅营养丰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治疮疡,脱发,外感风寒,肺热咳嗽,风湿痹痛、胃痛、痢疾等。因刚发芽的椿芽采摘两天后又会发芽,且“椿”字是木和春的合体,两个字都有新生的意思,且木逢春又发芽,古人便认为食用椿芽后,能让自身恢复活力,延年益寿;故民间有“常食椿巅(椿芽),百病不沾,万寿无边”。
据分析,每100克香椿头中,含蛋白质9.8克、含钙143毫克、含维生素C115毫克,都列蔬菜中的前茅。另外,还含磷135毫克、胡萝卜素1.36毫克,以及铁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椿芽除了可供食用外,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唐本草》称:“主治症疥,风疸”。《生生草》称:“嫩芽瀹食,消风去毒。”《本草纲目》称:“白秃不生发,取椿、桃、揪叶心揭汁频涂之。”《陆川本草》亦称:“健胃、止血、消炎、杀虫。主治子宫炎、肠炎、痢疾、尿道炎。”
小小的椿芽能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润肤明目,杀虫。主治疮疡,脱发,目赤,肺热咳嗽等病症。香椿是时令名品,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抗衰老和补阳滋阴的美食。另外香椿还具有清热利湿、利尿解毒之功效,是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香椿的挥发气味能透过蛔虫的表皮,使蛔虫不能附着在肠壁上而被排出体外,可用治蛔虫病。
此外,还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润泽肌肤香椿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很好的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另外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杀虫的作用,可用治蛔虫病、疮癣、疥癞等病。
香椿煎剂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费氏痢疾杆菌等。
现代医学、药理学研究表明,香椿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杀灭作用。此外,因香椿中含有亚硝酸盐量比较多,食用时最好先用沸水烫一下,再洗净,尽量减少亚硝酸盐的含量。同时还应尽量少吃腌制的香椿。
香椿被称为“树上蔬菜”,是香椿树的嫩芽。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润泽肌肤香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物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并有很好的润滑肌肤的作用,是保健美容的良好食品。涩血止痢,止崩香椿能燥湿清热,收敛固涩,可用于久泻久痢,肠痔便血,崩漏带下等病症。祛虫疗癣香椿具有抗菌消炎,杀虫的作用,可用治蛔虫病、疮癣、疥癞等病。[1]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辅助治疗肠炎、痢疾、泌尿系统感染的良药;
2.香椿为发物,多食易诱使痼疾复发,故慢性疾病患者应少食或不食。
椿芽拌豆腐
主料:香椿(100克)豆腐(南)(250克)
调料:大葱(15克)香油(10克)盐(2克)味精(1克)
制作工艺
1.椿芽择洗干净,放进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切末;
2.葱洗净,切末;
3.精盐、味精加少量水调匀,同豆腐、香油、葱末拌匀,放进盘中,撒上椿芽即可。
菜品口感:椿香浓郁,富含营养。
拌嫩香椿芽
主料:香椿(500克)
调料:姜(10克)盐(5克)醋(10克)味精(1克)香油(50克)酱油(10克)
制作工艺
1.椿芽摘去老蔸根,大个一切两半洗净,用盆装上;
2.姜切成米;
3.食用时,将椿芽倒入开水内汤熟(烫的时间不宜太长,否则走掉香味),捞出后挤干水分,放入上列调料和姜米拌匀,装盘即成。
菜品口感:香嫩,味鲜,爽口。
椿芽炖鳝丝
主料:鳝鱼(400克)香椿(100克)
调料:姜(10克)味精(5克)淀粉(玉米)(5克)料酒(8克)盐(5克)酱油(8克)香油(10克)猪油(炼制)(15克)胡椒粉(5克)菜籽油(20克)
制作工艺
1.将鳝鱼去骨,切成粗丝;
2.香椿芽去尾老茎,切成细末;
3.将锅置于旺火上,放入菜油,烧至六成热,泡沫散尽后,放进鳝鱼丝、姜丝、料酒4克爆炒;
4.倒入高汤(200克),加入猪油、胡椒粉、精盐、酱油、料酒;
5.用中火慢炖,烧至汁浓油亮时,改用旺火;
6.放入香椿芽末翻炒半分钟,用湿淀粉勾芡,淋上香油、味精即可。
椿芽煎蛋
主料:鸡蛋(200克)香椿(50克)
调料:淀粉(玉米)(10克)猪油(炼制)(150克)盐(2克)
制作工艺
1.香椿芽入热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控去水分,切碎末;
2.将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倒入淀粉,再加入烫过的椿芽和适量精盐继续搅匀;
3.将炒锅入油,中火烧热后改至小火;
4.锅内倒入蛋液,把猪油淋在蛋液中间,加盖后以小火烤约6分钟,翻面再供烤3分钟,盛入盘内即成。
香椿芽粥
主料:粳米(100克)香椿(100克)
调料:盐(2克)
制作工艺
1.将香椿芽择洗干净,放入开水中略烫后捞出;
2.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3.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将粳米放入;
4.先用旺火烧沸,再改用小火熬至八成熟;
5.加入香椿芽,再续煮至粥成;
6.下入盐拌匀,再稍焖片刻,即可盛起食用。
香椿辣椒泥
将香椿芽儿洗净,加食盐、辣椒适量,然后捣烂如泥状,吃时再放点香油调拌即成。
香椿蒜汁
将香椿芽儿洗净,配适量大蒜瓣,一起捣烂成糊状,放入香油、酱油和凉开水拌匀即成,用来浇拌捞面,鲜香味美。
腌香椿
将香椿芽儿洗净,晾干水分。加适量食盐用手揉搓,促使叶片软化和盐分渗入,然后将香椿装进菜罐或盆中,加盖腌3~5天,即可食用。
香椿豆
用黄豆和香椿做成,黄豆要用温水浸泡,香椿芽儿要洗净切成细末,加盐后用开水煮熟。然后,将两者拌在一起。具有北方菜肴的乡土风味,作为下酒菜是很适合的。
1.在做菜前,将洗净的香椿用开水略焯一下,香椿就会浓香四溢,又脆又嫩,再用来拌豆腐、炒鸡蛋就会更具特色。
2.香椿芽以谷雨前为佳,应吃早、吃鲜、谷雨后,其膳食纤维老化,口感乏味,营养价值也会大大降低。且亚硝酸含量增加,对身体无益。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