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时期)

 2023-09-09  阅读 1020  评论 0

摘要:肝硬化代偿期一般指的是,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可有门脉高压,但没有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这个时期的肝硬化叫做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表现与慢性乙型肝炎相似,往往需要行肝穿病理检查来区分。肝硬化代

肝硬化代偿期一般指的是,在临床上无任何特异性症状或体征,肝功能检查无明显异常,但在肝脏组织学上已有明显的病理变化。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可有门脉高压,但没有腹水、肝性脑病或上消化道出血,这个时期的肝硬化叫做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表现与慢性乙型肝炎相似,往往需要行肝穿病理检查来区分。肝硬化代偿期症状不明显,缺乏特异性,一般劳累及情绪波动后会出现症状,休息或治疗后好转。处于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应注意生活饮食有规律,不急躁、不劳累,以延迟肝硬化的发展,同时除了常规治疗外建议服用养肝片减少常用药的副作用及耐药性,提高药效,加速病体康复。

肝硬化代偿期

Compensatory cirrhosis

相关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采用1秒钟穿刺法,采取微量的肝组织在显微镜下检查,了解肝脏有无纤维化及结缔组织形成;

肝功能检查: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Y一谷氨酰转肽酶、碱性磷酸酶、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胆红质等等,主要检测肝脏的损伤情况。如果是病毒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就一定要做相应的病毒检查,了解病毒复制的情况。

4项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ⅢP)、Ⅳ型胶原(CⅣ)。其中2~3项有显着增高,可考虑肝硬化代偿期。

B超检查:在肝硬化早期,可发现肝肿大,肝回声显示增强、增粗。一旦发展到晚期,门静脉内径增宽大于13毫米,脾静脉增宽大于8毫米,脾增厚,肝缩小,肝表面不光滑,凹凸不平,常伴有腹水。

甲胎蛋白检查:肝硬化发生肝癌的机会比健康人群高出100-200倍,是肝癌的高发人群。甲胎蛋白是目前肝癌诊断中特异性最强、敏感性最高的一项血清学检查方法。在肝癌患者,约有50%--80%的血清甲胎蛋白含量高达300μg/L以上,是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注意事项

首先就是肝硬化的根本治疗:这时您要注意肝硬化属中医「肝积」、「积聚」、「症瘕」范畴,病变复杂,初起病在肝脾,病久及肾,瘀血阻络,水湿内停而成鼓胀,其中脾气亏虚、痰瘀阻络是本病的病机关键,故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化痰软坚。

肝硬化的治疗一定要注意生活饮食,注意少食多餐.肝硬化病人的消化能力降低,每次进食不宜过量,以免加重肝脏负担.要少食多餐,尤其是在出现腹水时,更要注意减少进食量,以免增加饱胀不适的感觉.对于肝功正常的病人来说,可以考虑优质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鸡蛋、牛奶、瘦肉、新鲜的蔬菜和软质水果(如香蕉、芒果和猕猴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对于肝功明显异常的病人来说,蛋白质是要有所控制的,因为高蛋白饮食会诱发肝昏迷,此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如馒头、面条、稀饭,新鲜蔬菜即可,并且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肝硬化治疗还要注意对症治疗。注意限制水钠的摄入,增加水、钠的排出。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小量、多次静脉输注新鲜血液、血浆或白蛋白,对改善机体的一般状况、恢复肝功能、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腹水的消退,均有很大的帮助。腹水浓缩回输放腹水将丢失电解质和蛋白质,易诱发电解质紊乱和肝性昏迷,且腹水可迅速再发,故一般不采用放腹水法进行治疗。

调理

为了促进肝组织功能的恢复,改善肝硬化的症状,阻止和延缓病情发展,肝硬化代偿期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通过合理的饮食加强营养,进行饮食调理。由于轻度肝硬化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障碍,故适当补充营养,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促进机体恢复健康是很重要的。轻度肝硬化要注意正确的饮食很重要。

减轻肝脏负担肝脏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和热量供应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肝脏硬化化后仍“带病工作”。因此,任何增加肝脏负担或有损肝脏的事必须避免。

饮食调养肝硬化者的饮食素有“三高一低”的原则,即高蛋白质、高糖类、高维生素和低脂肪。而且肝硬化患者要戒酒。酒精对肝细胞有直接损伤作用,肝硬化者饮酒不仅加重病情,还可能导致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或肝硬化所致胃黏膜充血糜烂出血,造成严重的后果。还要避免食用坚硬带刺或过分粗糙的食物。犹豫肝硬化患者容易产生腹水现象,所以肝硬化患者在饮食上应该尽量低盐饮食。

注意劳逸结合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卧床休息,有助于损伤肝细胞的修复。特别是卧床休息可明显增加肝脏的血液流量,有利于肝脏营养与氧气的供应。早期肝硬化患者可以进行一些轻松地工作,避免重体力活工作。

其他影响

会引起性功能衰竭吗?

肝硬化

一般来讲,肝硬化很少影响性功能,肝功能不全,使全身内分泌系统调节功能紊乱,活动性肝硬化,由于严重的肝脏损害,大脑皮层神经传递不稳定,性激素平衡失调,雌激素增多,使性腺激素的分泌紊乱,发生某些性功能障碍。

这些障碍对男性病人主要表现为性欲减退,甚至消失。阳萎、早泄、睾丸萎缩、以及乳房女性化等。女性病人则表现为经期不准、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闭经、痛经、子宫出血等。一般会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消失。肝硬化病人的性生活应该尽量节制,否则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需要提醒的是:肝硬化患者不能放纵性生活,过度的性生活消耗体力和精力。对于肝硬化恢复期的患者来讲,一旦放纵性生活,就会使肝病复发,加重甚至引起肝功能衰竭。所以肝硬化患者的性生活不可过于频繁,如青年人每周不得超过2次,中年人每1到2周1次,中年以年每月1到2次。

饮食注意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一:蛋白饮食慎量。虽然强调患者需进高蛋白饮食,但是有肝性脑病者应低蛋白饮食。

肝硬化饮食需治愈之二:进食慎量。进食量以八成饱为佳,切勿过量,以进食后不感到腹胀为度,有餐后腹胀者,应减少进餐前后的汤量。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三:对症。食物品种应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黄疸时减少蛋白质的摄人,等黄疸消退再逐渐增加蛋白质摄入,以免诱发胆囊炎发作,加重黄疸或使黄疸不易消退。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四:忌空腹。肝硬化的饮食可选用的食物为鱼、青菜、豆芽、豆制品等,水果以橙子、苹果较好,但要注意不要空腹进食水果,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五:卫生。肝硬化调理过程中,所有食物均应新鲜干净,以免因抵抗力下降,出现腹泻等肠道感染表现而加重病情。

肝硬化饮食需注意之六:忌粗糙。肝硬化的饮食食物不宜过于粗糙,以免诱发曲张食道静脉破裂出血。

肝硬化饮食中因何要求适量糖类摄入

肝硬化饮食中的糖类供应供给主要通过主食,以五谷杂粮等含淀粉高的食物为优,肝硬化患者饮食中适当增加蔗糖、葡萄糖及蜂蜜等供给,可补充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所需热量、增进肝脏的解毒功能。但是,肝硬化饮食中的糖类是不能够过量的。过去提倡肝硬化患者高热量、高糖饮食疗法是不可取的,过量吃糖对肝硬化患者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1.首先是因为因为糖类只能满足身体热能的需要,却不能代替蛋白质、维生素之类的营养物质;

2.另外肝硬化饮食中过多葡萄糖在体内可转变为磷酸丙糖,并在肝内合成低密度脂类物质,使血中TG等脂肪物质增多。TG增高可使血流减慢及血黏度增加,重者可继发出血,使心、脑、肝及肾对氧的利用减少而造成器质性病变。

3.另外肝硬化患者由于休息较多,体力活动减少,饮食中补充营养过剩,若再大量在肝硬化饮食中补充糖类营养,则更加促使体内脂肪类物质增多,甚至引起高血脂和脂肪肝,可使原有肝硬化病变加重,迁延不愈,过多的糖类,尤其是过多的葡萄糖、果糖、蔗糖还会影响患者食欲,加重胃肠胀气。所以说肝硬化患者大量吃糖,弊大于利。

这也就是说,肝硬化饮食中的汤的摄入要适量。每克葡萄糖可产生4千卡热量。正常人饮食中每日需2OOO千卡的热量,而肝硬化患者则每日需要更多热量才能维持体内代谢功能,防止毒素对肝细胞的损害,并促进肝病恢复。故肝硬化饮食中每日以300~500g为宜。

肝硬化时肝功能检查的意义是什么

肝功能检查对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现将常用的肝功能检查项目介绍如下。

(1)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人体组织中以肝脏内ALT最丰富,任何原因引起的肝细胞损害均可使血清内ALT升高,是检测肝细胞最敏感的一项指标。ALT升高主要见于各型肝炎的急性期和活动期,当肝硬化进展或伴有肝细胞损伤的肝炎活动时ALT就可升高。但必须排除各种胆系、胰腺及心肌炎、大叶性肺炎等疾病。

(2)谷草转氨酶(AST):肝细胞内也含有谷草转氨酶,肝细胞损伤时,AST可升高,但不如ALT敏感,当肝细胞严重坏死时,AST活力高于ALT。如果没有心脏疾患(如心肌梗死)、AST和ALT同时升高,则揭示肝细胞受损。

(3)血清胆红素测定:血清胆红素并不反映是否存在肝硬变,但可提示黄疸的性质。肝细胞性黄疸时,血中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增高,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

(4)血清蛋白测定:蛋白代谢是肝脏代偿能力的重要表现,是肝脏慢性疾病损害后的反映。肝硬化时往往白蛋白合成减少,血中白/球蛋白比值降低甚至倒置,比值越低,说明肝脏代偿能力越差。

(5)蛋白电泳:蛋白电泳出现γ-球蛋白比例增加,提示慢性肝病。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时,γ-球蛋白增高最为显着。

(6)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当肝实质细胞受损时,肝脏合成的多种凝血因子可减少。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是一项较为敏感的指标,肝硬化晚期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7)碱性磷酸酶(AKP):在肝硬化时无特异性,多出现在梗阻性黄疸、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肝内肿瘤时。

(8)γ-转肽酶:在淤胆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进行性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时升高较明显。

(9)免疫球蛋白测定:肝炎后肝硬化以IgG及IgA增高多见,多以IgG增高为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时IgM增高,酒精性肝炎硬化时IgA增高常见。

肝硬化时B超检查特点

B超能对肝实质、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脾脏及其他脏器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检测,对肝硬变和门脉高压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1)肝脏大小形态回声改变:肝硬化早期可见肝脏肿大,实质回声致密,回声增强增粗。晚期肝脏缩小,肝表现凹凸不平,呈结节状、锯齿状、台阶状变化、不规则萎缩变形,弥漫性回声增强,分布不均匀。

(2)门静脉高压特点:脾肿大,厚度超过5cm,长度大于12cm,门静脉主干内径>13mm,脾静脉内径大于8mm,门脉右支大于10mm,左支大于11mm。

(3)B超下腹水为带状无回声区,少量腹水就可显示出来,而此时临床上难以发现。

肝硬化时肝穿刺活检

(1)可以明确有无肝硬化存在。

(2)鉴别肝硬化临床类型,可区分酒精性肝硬化,还是肝炎后肝硬化,以及是否伴有活动性肝炎。

(3)确定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程度,为临床药物治疗,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客观依据。

(4)判断药物治疗效果及病情变化情况。

(5)鉴别黄疸的性质和原因,临床上黄疸难以确定病因时,可做肝活检。

(6)多种肝病的鉴别诊断,如肝肿瘤、脂肪肝、肝结核及肝脓肿。

内窥镜检查对肝硬化有何价值?

(1)内镜检查可直接发现是否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克服了钡餐检查漏诊轻度静脉曲张的缺点。

(2)内镜可明确发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分布走行、曲张程度及静脉表面有无红色征、糜烂和血痂及活动性出血的出血部位。

(3)当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急诊内镜检查对判断出血部位和原因有重要意义,还可行内镜下止血治疗,如喷洒止血药、进行硬化剂注射等。

(4)如发现曲张的静脉有近期出血征象,可采取有关措施,决定下一步的治疗,防止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

(5)还可同时确诊食管、胃及十二指肠有无溃疡、糜烂、炎症和肿瘤等病变。

肝硬化常见并发症

(1)肝性脑病。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2)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其中门脉高压性因素有六种(详见问题215),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多见,其他出血原因如急性出血性糜烂性胃炎、贲门粘膜撕裂综合征等。

(3)感染。肝硬化易并发各种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结核性腹膜炎、胆道感染、肠道感染、自发性腹膜炎及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等。

(4)原发性肝癌。肝硬化和肝癌关系令人瞩目,推测其机理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引起肝细胞损害继而发生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从而对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敏感,在小剂量刺激下导致癌变。据资料分析,肝癌和肝硬化合并率为84.6%,显示肝癌与肝硬化关系密切。

(5)肝肾综合征:肝硬化合并顽固性腹水且未获恰当治疗时可出现肝肾综合征。其特征为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低血钠或低尿钠、肾脏无器质性病变,故亦称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此并发症预后极差。

(6)门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形成与门静脉梗阻时门静脉内血流缓慢,门静脉硬化,门静脉内膜炎等因素有关。如血栓缓慢形成,局限于肝外门静脉,且有机化,或侧支循环丰富,则可无明显临床症状,如突然产生完全梗阻,可出现剧烈腹痛、腹胀、便血、呕血、休克等。

肝硬化患者饮食治疗的原则

(1)饮食多样化

由于肝硬化患者的食欲和消化能力都较差,因此,饮食应尽可能多样化,且要新鲜、味美,以刺激食欲,增进消化。

(2)进食高价蛋白质食品

在食物的选择上,首先要尽可能进食一定量的含有必需氨基酸的高价蛋白质食品如鱼、瘦肉、蛋及乳类等,以满足康复需要。

(3)保证有足够的糖类和维生素。

(4)适当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

因为脂肪的消化要靠肝脏分泌胆汁来帮助,脂肪摄入后的分解、利用又主要在肝脏进行。因此,摄入脂肪过多,不仅增加肝脏负担,还可因进入肝细胞的脂肪来不及分解,而引起肝脏脂肪浸润,从而加重肝脏损害。建议每日供给脂肪量可控制在4。0~5。0g左右,限制过严会影响食欲。

(5)严格禁食含酒精的饮料。

(6)慎食某些食物

辛辣食物(包括葱、蒜等)、生硬食物和含植物纤维素较多的蔬菜等也应慎用,因为有刺激或渣滓过多的食物可引起曲张的食管静脉破裂、出血。

(7)低蛋白饮食

晚期肝硬化并有肝昏迷倾向时,应改为低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是一种含氨的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可产生氨,而氨对人体是有毒的。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肝脏的脱氨作用减退,血氨增多是产生肝昏迷的主要原因之一。

(8)低盐饮食

伴有腹水或浮肿的患者,要给予少盐或无盐饮食。因为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钠可使水在体内储留。一般在限盐的同时还需适当限制饮水量。但由于肝硬化产生腹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肝功能减退,肝脏制造白蛋白的能力不佳,使血浆中白蛋白浓度减退而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因此,对肝硬化患者来说,限制水、钠是比较消极的办法。只有增加食欲,加强消化、吸收能力,增加患者蛋白质的摄入和吸收,才是饮食治疗中最重要的一步.

肝硬化病人的合理饮食

(1)糖类食物:足够的糖类供应。一般来说,糖类在饮食中比例占40%,糖既保护肝脏,增强机体抵抗力,又减少蛋白质分解。由于病人肝功受损,过多用糖导致体胖,甚至形成脂肪肝,加重肝脏负担。

(2)蛋白质食物:对肝硬化患者而言,蛋白质的补充应按蛋白质的缺乏程度及病情决定,能够进食的患者采用口服,而严重消化不良,吸收功能差者,应考虑输入氨基酸、蛋白和血浆。每天膳食中有60g高效蛋白可满足需要,可交替食用鱼、瘦肉、蛋类、乳类、豆制品。当有肝损倾向时,每天不宜超过20g。

(3)脂类食物:肝硬化时,脂类代谢受到影响,同时脂类的代谢又可引起肝脏损伤,因此肝功能明显受损时,严格低脂肪饮食,减轻肝脏负担,加强补充蛋白和糖类,防止脂肪肝发生。

(4)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肝硬化由于多方面因素可造成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新鲜蔬菜、水果含丰富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是最好的食品。注意补充维生素B1、B2、C、E和K,微量元素如锌如硒,已出现维生素缺乏症状的应口服或肌肉或皮下注射。

(5)限制水和盐:对腹水或浮肿病人,一定要控制钠盐和水摄入量。

(6)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者,禁食硬食、油炸、粗纤维食物,以防损伤食道粘膜而出血。

失代偿性肝硬化有什么表现?

失代偿性肝硬化有什么表现:患者自感虚弱,轻微活动后易疲乏,日渐明显。食欲不振、腹胀、稀便、不消化。皮肤可有色素沉着,面色灰暗。手臂、肩部或它处淤斑多因血小板减少;自发的青肿和鼻衄常是由于凝血酶原缺欠。有些患者以腹水或黄疸就诊。就诊前已有较长期的慢性肝病史,但也有患者以腹水为首发症状。黄疸常表示肝炎活动,也可不出现或仅出现轻微黄疸。有严重肝坏死的活动性肝硬化,可有深度黄疸和其它肝衰竭的表现。明显腹胀,出现腹水。常同时有踝部水肿。体重减轻。四肢肌肉消耗而腹围增大。体重减轻可被水肿所掩盖。可有发热,一般在38.5℃以内。可能是由菌血症、胆道感染或腹水感染所致。

肝硬化代偿期

第一:消化道大出血,多是由于肝硬化导致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糙食物、化学物质或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刺激时,曲张的血管极易破裂,发生大出血。

第二:肝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第三:发生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预后极差,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早晚期肝硬化的诊断参考

【早期肝硬化】患者虽然常见持续性乏力、持续性黄疸、不明原因的腹泻或便秘、脾脏肿大、不明原因的营养性贫血、肝掌、蜘蛛痣等临床表现,但大多不明显、不典型。因此,早期通过症状体征诊断肝硬化有一定困难。

对症饮食

不宜多吃的食物有:

1、忌酒,因就会给肝脏带来沉重的负担,易诱发或加重肝硬化。

2、罐头食品、方便面、香肠和各种零食中的防腐剂、食物色素等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影响肝脏代谢及解毒功能。

3、油炸、油煎属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吸收不良性脂肪肝。而反复煎炸的食物油中会有致癌物质,不利于肝硬化的转归。

4、少食用葵花籽。葵花籽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多吃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可使脂肪较易积聚肝脏,影响肝细胞的功能。

5、肝脏病人虽然多吃蔬菜和水果有益,但应防止过多吃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如扁豆、萝卜、蒜、洋葱、菠菜等。这类食物中含有醚油类物质,会对肝脏和胆囊产生不良刺激。

6、不宜吃坚硬的食物,如食用也必须嚼碎、嚼烂。

7、动物油、肥肉等不宜多吃。

8、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青花鱼这些鱼中含有一种叫廿碳五烯酸的不饱和有机酸。[2]可以降低血小板的凝聚作用,很容易引起出血,因此不宜食用。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7e5CD0EAA8CV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96760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06秒, 内存占用1.36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