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年前,我去印度菩提迦耶朝圣,这里是佛陀证果成佛的地方,虽然是举世公认的圣地,但却仅仅是一个农村的小镇,因为正赶上当地的庆祝活动动,因此,人潮汹涌、人满为患,根本就找不到宾馆酒店,幸运的是,我们租到了当地人临时搭建的大帐篷,如果再晚几天来,连帐篷都很难找到了。
我们出发前了解了当地的情况,做了一些准备,在大帐篷里面,挂起蚊帐,或架起小帐篷,这样既保证安全,也会有些隐私感。
后来与我们住到同一个帐篷里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堪布,阿松师父。他是新加坡某个道场的住持,受他的老师的指派,专程来这里朝圣并参加当地的活动。
这位阿松师父来的很仓促,准备的也不充分,我们来到这里的第二天晚上,他找到我们的帐篷,铺的、盖的什么都没带,我的同伴给他提供了一个备用睡袋,我借给他一个蚊帐,当晚,总算是安顿好睡下了。
由于我们早到了几天到达,对当地已经有一些了解,因此第二天出发前,详细的向阿松师父介绍了一些当地的情况,包括主要景点和活动的路线,如何打车等等,阿松师父非常客气,不停的表示感谢。
因为我们和阿松师父的行程并不相同,因此,每天都是早上各自出发,晚上回来睡在同一个大帐篷里,并没有过多的交流和相处。
大约五六天之后,我们要提前离开去尼泊尔,一大早,阿松师父推迟了他所有当天的安排,非要为我们送行,帮我们拿行李,送我们上车。
他肩上背着两个包,两只手还拉着两个最大的箱子,默默的走在我们队伍的中间,好像是依依不舍的样子。
我们一起把行李搬到车上,正要上车,准备出发,这时,我惊奇的发现,阿松师父在流泪,泪水掉在他的胸前。又扑落到地上。
他意识到了我在看他,就向我挥手,示意我上车、准备出发吧,并说了一句“扎西德勒”(藏语,吉祥如意的意思)。
我们都上车了,我摇下车窗,向他挥手告别,他微笑着,像慈祥的父亲般的表情,似乎又哽咽着,那一瞬间,他的双眼又涌出了两串大大的泪珠,我简直被震撼了。
车已经开出很远了,我还在感受着阿松师父晶莹剔透的一颗颗的眼泪,我当时很难理解,一位能给别人讲人生道理的人,一个40多岁的大男人,却是如此的感情丰富。
我们租用的旅行车要从印度的菩提迦耶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十几个小时的车程并不是太顺利,有好几次波折坎坷、甚至是危险,当深夜进入加德满都大满院塔旁的酒店时,我又想起了阿松师父早上流泪的样子,这时,经过一路的艰辛,我好像才明白了一点,阿松师父流的是慈悲的眼泪,是因为知道别人可能面对的辛苦与磨难、而流下的慈悲的眼泪。
这个想法后来也得到了证实,有些修行人的流泪,并非是伤心,也不是脆弱,也不仅仅是情感丰富,是自然本性的流露,是慈悲心的表现。他们流泪并非因为自己,而是因为对于别人的慈悲和爱。
如意宝晋美彭措在世时,每当弟子每向他汇报,有违犯戒律的人做如何处罚时,他就会流下眼泪,并且伤心的说,太可怜了,太可怜了,不要说了.......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如果你想修行,如果你想找一位具德的师父,那么这种师父应该是有很多严格的要求的,除了智慧以外,最重要的就是他一定应该是慈悲的。这种慈悲意味着没有任何条件,意味着没有任何私心杂念,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意图。
然而智慧有多高,神通有多大,这一点我们普通人很难观察到,而是否有慈悲,是否有利他心,这一点我们是可以观察到的。
以前藏地著名的噶举派传承大师马尔巴,他有一位杰出的、才华横溢的儿子班玛多德,不幸英年早逝了。玛尔巴大师非常伤心,哭得一塌糊涂,泪流成河。他身边的一位老太太就问他说,师父啊,你不是教我们空性智慧吗?你不是说一切万法都不真实、不能执着,都是如梦一般的幻化吗?那您为什么还哭的这么厉害呀?
马尔巴大师回答说,没错的,是这样的,但是,我的儿子对我来说,是特殊的幻化呀!是不一样的幻化呀!
其实马尔巴大师,他只不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而已,他是高僧大德,他是证得空性智慧的、是开悟的人,这一点古今中外没有任何一个人不认同的,但他同时是一个有情感的、有慈悲心的人。这是合理的、不矛盾的。
一个修行的人,并非像普通人认为的,修行就会变得没有世俗情感了,变得没人味儿了,完全不是的。
有人说,这是高僧大德的示现,其实示现也是自然的、真实的,一定不是故意“装”出来的。
如果你要找一位师父指导自己的修行,师父一定是一个有人情味儿的,有慈悲心的,有利他心的一个人。
像前面提说到的阿松师父,能为别人的辛苦和坎坷而流泪,这样的人,才可能是对众生有利益的合格的师父。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