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场疫情,打乱了不少出国留学同学的脚步,很多同学陷入了想暂缓出国但又不想Gap的深深纠结中。
幸好,教育部在去年底特批:相关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发挥合作办学特色,以双向选择、择优录取方式,为学生提供国内求学机会。
去年政策
这一重磅政策的落实,便意味着已经拿到海外院校本科offer的学生,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出境或者无法出境,你有机会拿着你的国外大学的offer作为敲门砖,申请国内中外合作大学。
接受置换offer的院校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五所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大学:西郊利物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三亩顾问小姐姐亲自解读该政策
学位受认可吗?
中外合作办学通常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国内的合作办学总共有两种形式:
第一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大学,学校本身就是中外合作性质,像宁波诺丁汉大学、西郊利物浦大学都属于这一种。第二是大学的合作办学专业,这种形式更加普遍。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这些中外合办的大学虽然都在内地授课,但授课模式、教育资源等基本上都跟本校区保持一致。中外合作院校课程选定的是外方合作院校的原本教材。有些院校甚至连教学模式都是完全相同的。
也就是说,除了个别课程外,基本使用全英教材、采用全英授课模式,在培养模式上与传统高校有很大的区别,更有利于学生接受国际化的教育。
目前中外合办大学主要实行“1 3”,“2 2”分段培养模式。也有一些中外合作大学实行“3 1”,“4 0”等培养模式。这种国内 国外的学习方式,相比目前直接出境,确实给了大家一个缓冲期,在当下疫情面前是个不错的选择。
而且毕业后拿到的学位证书也是受中外教育机构共同认证的。
在专业名额允许的情况下,获得全球前50强大学的无条件正式录取通知书,并且以第一志愿申请的申请人可以无条件直接入读。
如果你拿到的不是全球前50强无条件录取通知书,那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要求。有些会对你进行面试,有些会对你的语言成绩有分数要求,这个要根据学校的官网通知来确定。
另外,在申请国外大学时,一定要选择大众专业,以免出现中外合作院校无同方向招生专业的问题。
根据2020年和2021年教育部出台的政策推测,明年也有很大的可能会继续延续该政策,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先申请国外大学了。
毕竟申请,拿到海本offer再到最后的换国内的offer是个比较长的周期。学校针对留学生的自主招生要求也都不同。换offer的截止日期基本都在八月底九月初,有意向的同学要尽早开始准备。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