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远(成都大学校长(正厅级)、党委副书记)

 2023-06-19  阅读 150  评论 0

摘要:王清远,男,1965年1月出生,重庆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本硕毕业,法国Ecole Centrale Paris(现Universite Paris-Saclay巴黎萨克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巴黎和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2003年回到四川大学工作,

王清远,男,1965年1月出生,重庆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本硕毕业,法国Ecole Centrale Paris(现Universite Paris-Saclay巴黎萨克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任巴黎和全法中国学者学生联合会主席。2003年回到四川大学工作,历任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人事处处长。2014年5月起任成都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主要从事新型材料与结构力学问题、超长寿命疲劳与可靠性、实验力学、固废资源化利用及低碳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王清远

中国

汉族

重庆

1965年1月日

人物履历

王清远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年9月至1991年7月,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获工学硕士士学位。

1995年9月至1998年7,法国巴黎中央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6年至1991年,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助教。

1992年至1995年,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工程力学系,讲师。

1998年至1999年,法国巴黎国立工艺与理工学院,博士后。

1999年至2001年,美国普度大学工学院NSF,NASA项目博士后研究员。

2001年至2003年,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2003年至2005年,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材料与结构环境强度研究所所长。

2005年至2011年,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工程力学所所长。

2011年至2014年,任四川大学人事处处长,教授,博导,工程力学所所长。

2011年,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教授,博导,破坏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2年,任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教授,博导,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2014年5月,任成都大学校长(2023年4月明确为正厅级)、党委副书记,主持学校行政全面工作。 [1]

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职务任免

2023年3月16日,拟任省管本科高校正职。

2023年4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决定,任命王清远为成都大学校长(正厅级)。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根据2022年12月成都大学官网显示,王清远主要从事新型材料与结构力学问题、超长寿命疲劳与可靠性、实验力学、结构抗震、复合材料加固与耐久性、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及其低碳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科研项目
王清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

根据2022年12月成都大学官网显示,王清远承担和完成重点、杰青和重大科研仪器项目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国际合作、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其滚动支持项目等科研项目。

1.复杂载荷-环境下超长寿命疲劳振动加速综合实验系统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 800万,11327801,2014.1-2018.12,项目负责人)

2.微结构敏感超高周疲劳机理与超低速裂纹扩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0万,11832007,2019.1-2023.12,项目负责人)

3.基于3D显微CT图像相关技术等的骨疲劳损伤机理与寿命预测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48万,11572057,2015.1-2018.12,项目负责人)

4.高温长寿命振动疲劳加速试验系统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0万,11172188, 2012.1-2015.12,项目负责人)

5.“灾变动力学与工程防灾减灾”(教育部创新团队基金,600万,ITR1027- IRT14R037,2011.01-2013.12,2015.1-2017.12,项目负责人)

6.航空航天用超高强钛合金及超长寿命疲劳行为合作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王清远,95万,2012DFG51540,2012.01-2013.12,项目负责人)

7.实验力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万,10925211,2010.1-2013.12,项目负责人)

8.大跨波纹钢腹板PC组合箱梁桥疲劳性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90万,50978174,2010.1-2012.12,项目负责人)

9.转子超高周疲劳行为研究(横向项目,66万,2013.6-2015.12,项目负责人)

  • 科研获奖

根据2022年12月成都大学官网显示,王清远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4年、2019年分别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科研项目

获奖级别

获奖年份

排名

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年

第一完成人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抗疲劳关键技术及应用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9年

第一完成人

材料疲劳裂纹萌生演化机制与断裂力学基础研究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4年

第一完成人

超长寿命疲劳问题研究

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06年

第一完成人

-

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

2020年

第一完成人

  • 学术论文
王清远在实验室

根据2022年12月成都大学官网显示,王清远发表Web of Science 收录论文200余篇,被他人引用5000余篇次,2014—2021连续八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1.QY Wang(王清远)主编,Advances in Very High Cycle Fatigue,Trans Tech Publications, ISBN 978-3-03835-575-5, 2015.(国内第一部超长寿命疲劳专著)

2.QY Wang, Thierry Palin-Luc.Guest Editorial for VHCF6 Special Topic.Fatigue Frac.t Eng.Mater.Struct., 38:1265-1265,2015.(主编FFEMS特刊)

3.Wang QY, Bathias C, Kawagoishi N et al., Effect of inclusion on subsurface crack initiation and gigacycle fatigue strength,Int. J. Fatigue, 24(12), 1269-1274, 2002.(ISI库引用218次,国际疲劳领域论文发表年以来Top1-2‰极高影响力论文)

4.Wang QY, Berard JY, Dubarre A, Baudry G, Bathias C. Gigacycle fatigue of Ferrous Alloys,Fatigue Fract. Eng.Mater. Struct.,22(8), 667-672, 1999.(ISI库引用155次,国际疲劳领域论文发表年以来Top2‰极高影响力论文。)

5.Wang QY, Berard JY, Bathias C. High-cycle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and propagation behavior of spring steel wires.Fatigue Fract. Eng.Mater. Struct. .2(8), 673-677, 1999.(ISI库引用116次,Top5‰极高影响力论文。)

6.Wang QY, Kawagoishi N, Chen Q, Effect of pitting corrosion on the very high cycle life fatigue behavior,Scripta Mater.,49(7), 711-716, 2003.(ISI库引用47次,Top5%高影响力论文)

7.Wang Q. Y., Kawagoishi N., Chen Q. Fatigue and fracture behaviour of structural Al-alloys up to very long life regimes,Int. J. Fatigue, 28(11):1572-1576 ,2006.(ISI库引用41次,Top 25 Hottest Article)

8.Wang QY, Pidaparti, R M and Palakal, M, Comparative study of pitting corrosion fatigue in aircraft materials,AIAA J., 39(2), 325-330, 2001.(ISI库引用43次,Top5%高影响力论文)

9.Wang QY, Pidaparti R.M., St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atigue behavior of composite-repaired aluminum plates,Compos. Struct.,56(2), 151-155, 2002.(ISI库引用34次,Top5%高影响力论文)

10.Wang QY, Khan MS, Bathias C,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ultra-high cycle fatigue,Theoretical & Applied Mechanics Letters,031002, 2(3):1-6, 2012.2012 TAML Best Paper ward.

11.Haidong Fan,Qingyuan Wang,Jaafar A. El-Awady, Dierk Raabe & Michael Zaiser . Strain rate dependency of dislocation plastic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12, Article number: 1845.(IF=14.919)

12.XS Shi, FG Collins, X.L Zhao andQY Wa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analysis of fly ash geopolymeric recycled concrete.J.Hazard.Mater., 2012,237-238: 20-29.(IF=9.038)

13.Sun WY,Wang QY, Jing SL, Su SJ,Simultaneous absorption of SO2 and NOx with pyrolusite slurry combined with gas-phase oxidation of NO using ozone: Effect of molar ratio of O2/(SO2 + 0.5NOx) in flue gas.Chem.Eng.J., 2013, 228:700-708.(IF=10.652)

14.Zhao X, Ling TC, Kou SC,WangQY, Poon CS. Use of wastes derived from earthquak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ncrete masonry partition wall blocks,Waste Manag., 2011,31(8): 1859-1866.(IF=5.448)

15.Wang XS,Wu BS,Wang QY. Online SEM investigation of microcrack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CementConcrete. Res.,2005, 35(7):1385-1390 . (IF=8.328)

16.M Liu, SX Xie, LY Wei,QY Wang, etc. Quantitative Functional Imaging of VO2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through Intermediate M2 Phase.Acta Mater, 2020,195:720-727.(IF=7.656)

17.SX Xie, JY Li,QY Wang, etc. Three-dimensional domain patterns in tetragonal-monoclinic Bi4Ti3O12 ceramics: nonlinear analysis and piezoresponse force microscopy imaging.Acta Mater, 2020, 188:228-240.(IF=7.656)

18.J Tang, HD Fan,QY Wang, etc. Interaction between a f1012gtwin boundary and grain boundaries in magnesium.Inter J Plasticity, 2020, 126:102613(IF=6.490)

19.XLi, RH Zhang, C He,QY Wang. Effect of high temperature on crack initiation of super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654SMO in very high cycle fatigue.Mater & Design,193, 108750, 2020.(IF=6.289)

20.FL Liu, C He, Y Chen,QY Wang, etc.Effects of defects on tensile and fatigue behaviors of selective laser melted titanium alloy in very high cycle regime.Inter J Fatigue, 2020, 140:105795(IF=4.369)

  • 专利

1.王清远,刘永杰,李久楷.一种低温超声振动疲劳实验系统. 授权专利号:ZL 201510995499.9. 授权公告日:2018-07-31.

2.王清远,刘汉青,黄志勇.多轴载荷超声扭转疲劳试验装置. 授权专利号:ZL 201610906610.7. 授权公告日:2018-11-30.

3.王清远,董江峰,袁书成. 一种混凝土防冻剂及防冻混凝土. 授权专利号:ZL 201610619795.3. 授权公告日:2018-09-28.

4.王清远,梁危,董江峰. 一种超高韧耐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授权专利号:ZL 201610569532.6. 授权公告日:2018-08-03.

5.王清远,董江峰,梁危. 一种深水防裂防腐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1610585042.5. 授权公告日:2018-08-03.

6.王清远,王志宇,史亚龙.测试金属与玻璃粘胶剪切强度的试验系统.授权专利号:ZL 201610450382.7. 授权公告日:2018-08-10.

7.王清远,田仁慧,刘永杰. 微动摩擦超声振动超长寿命疲劳试验装.授权专利号:ZL201110328563.X,授权公告日:2015-10-21

8.王志宇,王清远. 一种双重紧固的单边螺栓连接件.授权专利号:ZL201610448447.4. 授权公告日:2018-05-11.

9.袁书成,王清远,董江峰,梁危.一种建筑用承重结构.授权专利号:ZL 201610237400.3. 授权公告日:2018-07-03

10.袁书成,王清远,董江峰,何超.一种强制限定机动车通行的路障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授权专利号:ZL 201610237400.3. 授权公告日:2018-06-29.

11.董江峰,侯敏,王清远. 异形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夹紧装置. 授权专利号:ZL 201610897191.5. 授权公告日:2018-03-02.

12.王志宇,王清远. 一种适用于高空场合的测量仪器定位装置授权专利号:ZL 201510338934.0. 授权公告日:2017-01-11.

13.董江峰,侯敏,梁危,李浪,王清远. 耐冻融环境的纤维复合再生混凝土柱及其制备方法. 授权专利号:ZL201510047176.7. 授权公告日:2017-10-24.

14.董江峰,王清远,龙涛.一种高强度防水混凝土.授权专利号:ZL 201610619010.2,授权公告日:2018-08-31.

15.董江峰,贾璞,王清远.一种自保温高强度环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授权专利号:ZL201610580714.3.授权公告日:2018-09-28.

16.王志宇,王清远. 检测波形钢腹板钢梁疲劳强度的系统及方法.授权专利号:ZL201310105436.2,授权公告日:2013-6-19.

17.王志宇,王清远. 一种提高抗疲劳强度的波形钢腹板梁结构.授权专利号:ZL201310369006.1,授权公告日:2015-11-11

18.龙恩深,王清远,蒋文涛,黄鹭红,赵祥,张丽丽. 一种显著增强帐篷抗风能力的锚固系统,授权专利号:ZL200910224701.2,授权公告日:2012-09-05.

19.董江峰,贾璞,袁书成,王清远. 一种构件拉压振动疲劳实验固定装置.授权专利号:ZL201410777628.2,授权公告日: 2016-8-31.

20.王清远,薛辉,王志宇. 一种钢和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连接件及其构成的组合梁.申请号:201710465444.6,申请日期:2017-06-19

21.王清远,董江峰,贾璞,李浪.一种土木基底层材料及施工方法.申请号:201610809747.0,申请日期:2016-09-08.

22.王清远,张宏,李久楷,刘永杰.材料热加工全流程热力流微观组织多物理场数值计算方法.申请号:201610585461.9,申请日期:2016-07-25

23.王清远,张宏,李久楷,刘永杰.摩擦焊工艺热力流微观组织多物理场数值计算方法.申请号:201610586477.1,申请日期:2016-07-25.

24.王清远,董江峰,李浪.一种混凝土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610599878.0,申请日期:2016-07-27.

25.王清远,史亚龙,王志宇.一种测试结构胶界面粘接剪切强度的装置及方法.申请号:201610450971.5,申请日期:2016-06-21.

26.王志宇,王清远.一种组合式抗震螺栓连接节点.申请号:201710465431.9,申请日期:2017-06-19

27.姜丰,史亚龙,王清远.一种用于板材轴压试验的实验装置.申请号:201710155129.3,申请日期:2017-03-16

28.王皓民,王清远,黄志勇.一种气氛激光加热原位热冲击-疲劳试验装置.申请号:201710102938.8,申请日期:2017-02-23.

29.王宠,王清远,刘永杰,王多贤,王多宣,何博.一种材料表面改性装置及改性方法.申请号:201611128460.8,申请日期:2016-12-09.

30.黄志勇,翟羽,王清远,滕珍杰.高温微动疲劳实验装夹及加载装置.申请号:201610835317.6,申请日期:2016-09-20.

31.董江峰,王清远,龙涛.用于钢管混凝土构件拉伸疲劳测试的试验装置.申请号:201610631157.3,申请日期:2016-08-04.

32.董江峰,李浪,梁危,王清远.应用于工程材料的补偿应变测试方法.申请号:201610602198.X,申请日期:2016-07-27.

33.董江峰,袁书成,王清远.用于FRP加固短柱的测验方法.申请号:201610573532.3,申请日期:2016-07-19.

34.董江峰,贾璞,王清远. 一种固废物高性能混凝土.申请号:201610619793.4,申请日期:2016-07-29.

35.李久楷,王清远,刘永杰,张宏,谢少雄,侯方.汽轮机转子超高周疲劳疲劳强度与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申请号:201610486983.3,申请日期:2016-06-28.

36.刘永杰,杨昆,王清远,李久楷,何超,王聪.一种应用于超声加速疲劳试验的生理环境模拟装置.申请号:201610580048.3,申请日期:2016-07-22.

37.李久楷,王清远,刘永杰.真空超声振动疲劳实验系统.申请号:201510892100.4,申请日期:2015-12-08.

38.袁书成,王清远,董江峰,梁危.一种可模拟高温状态下试件力学性能的试验箱及系统.申请号:201610167605.9,申请日期:2016-03-23.

39.袁书成,王清远,董江峰,梁危.一种树木种植箱体结构.申请号:201610237399.4,申请日期:2016-04-18.

40.袁书成,王清远,董江峰,梁危.一种可模拟冻融温度载荷下试件力学性能的试验箱及系统.申请号:201610167584.0,申请日期:2016-03-23.

41.王志宇,王清远.一种便于温控的传热系数评价用温度实时采集系统.申请号:201510336419.9,申请日期:2015-06-17

42.王清远,袁书成,卫志盛,何超.一种环保型混凝土结构.申请号:201611048206.7,申请日期:2016-11-23

43.陈渝,王清远一种高温、高性能、高稳定性的铋层状结构压电陶瓷材料及其应用.申请号:201611148265.1,申请日期:2016-12-13.

荣誉表彰

2015年获科学中国人封面人物,2019年获国际先进材料协会IAAM Award。

根据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网显示,王清远先后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重要人才计划创新团队带头人、生涯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连续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财政部择优支持人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教学名师、天府杰出科学家。

人才培养

  • 学术会议

根据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网显示,王清远作为大会主席成功主办第六届国际VHCF大会、第一至三届中国VHCF会议,出席国外国际会议并作报告50余篇次, 其中多次担任大会分会主席。1995-2005年曾先后在法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奥地利、瑞典、韩国、印度尼西亚、希腊、英国等20多个国家进行研究学习与学术交流访问。

  • 指导学生/团队

截至2019年12月,王清远曾担任国家精品课程《工程力学》、四川省《工程力学》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指导学生获全国土木工程专业优秀创新实践一等奖、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论坛十佳论文奖和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王清远已指导博士后出站17名(外籍2名),博士毕业生25人,硕士毕业生59人。

王清远为学生拨穗

社会职务

根据2022年12月成都大学官网显示,王清远任深地科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侨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6beCD0HAgEB.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91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95秒, 内存占用1.36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