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碳合金是人类使用最为广泛的金属材料,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组织和性能也不相同。在研究和使用钢铁材料、制定其热加工和热处理工艺以及分析工艺废品的原因时,都需要应用铁-碳相图,可见铁-碳相图的重要性,下面小编带大家从铁-碳合金的典型组织、相图剖析及平衡结晶过程三个方面一起看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铁-碳相图。
铁-碳合金典型组织
铁素体(Ferrite)/(α-Fe)/(F)
铁素体晶体结构
铁素体金相图
奥氏体(Austenite)/(γ-Fe)/(A)
奥氏体晶体结构
奥氏体金相图
渗碳体(Cementite)/(Fe3C)/(C)
渗碳体金晶体结构
渗碳体金相图
珠光体(Pearlite)/(P)
片状珠光体金相图
粒状珠光体金相图
莱氏体(Ledeburite)/(Ld/Ld’)
莱氏体金相图
贝氏体(Bainite)/(B)
上贝氏体金相图
下贝氏体金相图
粒状贝氏体金相图
魏氏组织(WidmannstattenStructure)
魏氏组织金相图
马氏体(Martensite)/(M)
板条状马氏体金相图
针状马氏体金相图
淬火后形成的马氏体经过回火还可以形成三种特殊的金相组织:
回火马氏体:指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晶体结构为体心四方)于回火第一阶段发生分解—其中的碳以过渡碳化物的形式脱溶—所形成的、在固溶体基体(晶体结构已变为体心立方)内弥散分布着极其细小的过渡碳化物薄片(与基体的界面是共格界面)的复相组织;这种组织在金相(光学)显微镜下即使放大到最大倍率也分辨不出其内部构造,只看到其整体是黑针(黑针的外形与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亦称“α马氏体”)的白针基本相同),这种黑针称为“回火马氏体”。
回火马氏体金相图
回火索氏体:淬火马氏体经高温回火后的产物。其特征是:索氏体基体上布有细小颗粒状碳化物,在光镜下能分辨清楚。这种组织又称调质组织,它具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的配合。铁素体上的细颗粒状碳化物越是细小,则其硬度和强度稍高,韧性则稍差些;反之,硬度及强度较低,而韧性则高些。
回火索氏体金相图
回火屈氏体:淬火马氏体经中温回火的产物,其特征是:马氏体针状形态将逐步消失,但仍隐约可见(含铬合金钢,其合金铁素体的再结晶温度较高,故仍保持着针状形态),析出的碳化物细小,在光镜下难以分辨清楚,只有电镜下才可见到碳化物颗粒,极易受侵蚀而使组织变黑。如果回火温度偏上限或保留时间稍长,则使针叶呈白色;此时碳化物偏聚于针叶边缘,这时钢的硬度稍低,且强度下降。
回火屈氏体金相图
铁-碳相图剖析
铁-碳相图
基于Fe-Fe3C相图的Fe-C合金分类:
三大反应:
包晶反应(PeritecticReactions)
共晶反应(Eutectic Reactions)
共析反应(EutectoidReactions)
特征点汇总表
特征线汇总表
铁-碳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
工业纯铁
工业纯铁平衡结晶示意图
工业纯铁室温下组织为:铁素体(F) 三次渗碳体(Fe3CⅢ)。
工业纯铁典型金相图
亚共析钢
亚共析钢平衡结晶示意图
亚共析钢典型金相图
亚共析钢结晶过程的基本反应为:匀晶反应 包晶反应 固溶体转变反应 共析反应。
亚共析钢室温平衡组织:先析铁素体(F) 珠光体(P),P的量随含碳量增加而增加。
共析钢
共析钢平衡结晶示意图
共析钢结晶过程的基本反应为:匀晶反应 共析反应。
共析钢室温组织为:100%的珠光体(P),铁素体和渗碳体相的相对重量比为8:1。
共析钢典型金相图
过共析钢
过共析钢平衡结晶示意图
过共析钢结晶过程的基本反应为:匀晶反应 二次析出反应 共析反应。
共析钢室温组织为:珠光体(P) 二次渗碳体(Fe3CⅡ),Fe3CⅡ沿奥氏体晶界呈网状析出,使材料的整体脆性加大。
过共析钢典型金相图
亚共晶白口铸铁
亚共晶铸铁平衡结晶示意图
亚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的基本反应为:匀晶反应 共晶反应 二次析出反应 共析反应。
亚共晶白口铸铁室温组织为:珠光体(P) 二次渗碳体(Fe3CⅡ) 低温莱氏体(Ld’)。
亚共晶铸铁典型金相图
共晶白口铸铁
共晶铸铁平衡结晶示意图
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的基本反应为:共晶反应 二次析出反应 共析反应。
共晶白口铸铁室温组织为:低温莱氏体(Ld’)。
共晶铸铁典型金相图
过共晶白口铸铁
过共晶铸铁平衡结晶示意图
过共晶白口铸铁结晶过程的基本反应为:匀晶反应 共晶反应 二次析出反应 共析反应。
过共晶白口铸铁室温组织为:一次渗碳体(Fe3C) 低温莱氏体(Ld’)。
过共晶白口铸铁典型金相图
本文来自“新材料在线”。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