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滤(精密过滤工具)

 2023-08-23  阅读 722  评论 0

摘要: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属于精密过滤。微滤能够过滤掉溶液中的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粒和细菌。微滤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行业超纯水的终端过滤,各种工业给水的预处理和饮用水的处理等,也是在生物医学、尖端科技中检测微细杂质、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工具。微滤microfiltrationMF纳滤,超滤基本内容微滤又称微孔过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属于精密过滤。微滤能够过滤掉溶液中的微米级或纳米级的微粒和细菌。微滤广泛应用于微电子行业超纯水的终端过滤,各种工业给水的预处理和饮用水的处理等,也是在生物医学、尖端科技中检测微细杂质、进行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工具。

微滤

microfiltration

MF

纳滤,超滤

基本内容

微滤又称微孔过滤,它属于精密过滤,截留溶液中的砂砾、淤泥、黏土等颗粒和贾第虫、隐抱子虫、藻类和一些细菌等,而大量溶剂、小分子及少量大分子溶质都能透过膜的分离过程。[1]

基本原理是筛分过程,操作压力一般在0.7-7kPa,原料液在静压差作用下,透过一种过滤材料。过滤材料可以分为多种,比如折叠滤芯、熔喷滤芯、布袋式除尘器、微滤膜等。透过纤维素或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微孔滤膜,利用其均一孔径,来截留水中的微粒、细菌等,使其不能通过滤膜而被去除。

决定膜的分离效果的是膜的物理结构,孔的形状和大小。

微孔膜的规格目前有十多种,孔径范围为0.1~75μm,膜厚120~150µm。

膜的种类有:混合纤维酯微孔滤膜;硝酸纤维素滤膜;聚偏氟乙烯滤膜;醋酸纤维素滤膜;再生纤维素滤膜;聚酰胺滤膜;聚四氟乙烯滤膜以及聚氯乙烯滤膜等。

微滤技术常用于电子工业、半导体、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中使用的高纯水等的进一步过滤。

微滤膜若从1907年Bechhold制得系列化多孔火棉胶膜问世算起,至今有近百年历史。而微孔膜的广泛应用是从二战之后开始的,最初只有CN膜,随着聚合物材料的开发,成膜机理的研究和制膜技术的进步。

我国MF研究始于70年代初,开始以CA-CN膜片为主,于80年代相继开发成功CA、CA-CTA、PS、PAN、PVDF、尼龙等膜片,并进而开发出褶筒式滤芯;开发了控制拉伸致孔的PP、PE和PTFE膜;也开发出聚酯和聚碳酸酯的核径迹微孔膜,多通道无机微孔膜也实现产业化。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膜材料

1)烧结金属微孔滤膜(如不锈钢);

2)无机微孔滤膜(如氧化铝、玻璃、二氧化硅等);

3)有机高分子微孔滤膜(如聚乙烯、聚砜、聚酰胺、醋酸纤维素等)。

工作原理

微滤的过滤原理有三种:筛分、滤饼层过滤、深层过滤。一般认为MF的分离机理为筛分机理,膜的物理结构起决定作用。此外,吸附和电性能等因素对截留率也有影响。其有效分离范围为0.1-10μm的粒子,操作静压差为0.01-0.2MPa。

微滤能截留0.1~1微米之间的颗粒,微滤膜允许大分子有机物和溶解性固体(无机盐)等通过,但能阻挡住悬浮物、细菌、部分病毒及大尺度的胶体的透过,微滤膜两侧的运行压差(有效推动力)一般为0.7bar。

工业应用

1)除去水中的细菌和其它微粒;

2)除去组织液、抗菌素、血清、血浆蛋白质等多种溶液中的菌体;

3)除去饮料、酒类、酱油、醋等食品中的悬浊物、微生物和异味杂质。

微滤技术的特点

微滤膜的材质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有机聚合物有醋酸纤维素、聚丙稀、聚碳酸酯、聚砜、聚酰胺等。无机膜材料有陶瓷和金属等膜的孔径大约0.1~10μm,其操作压力在0.01-0.2MPa左右。微滤过程操作分死端过滤和错流过滤两种方式。

在死端过滤时,溶剂和小于膜孔的溶质粒子在压力的推动下透过膜,大于膜孔的溶质粒子被截留,通常堆积在膜面上。

随着时间的增加,膜面上堆积的颗粒越来越多,膜的渗透性将下降,这时必须停下来清洗膜表面或更换膜。错流过滤是在压力推动下料液平行于膜面动,把膜面上的滞留物带走,从而使膜污染保持一个较低的水平。

微滤技术应用领域

(1)水处理行业:水中悬浮物,微小粒子和细菌的去除;

(2)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超纯水、集成电路清洗用水终端处理;

(3)制药行业:医用纯水除菌、除热原,药物除菌;

(4)食品工业:酒、饮料中酵母和霉菌的去除,果汁的澄清过滤;

(5)化学工业:各种化学品的过滤澄清。

发展历程

微滤技术的研究是从19世纪初开始的,它是膜分离技术中最早产业化的一种,以天然或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制成的微孔过滤膜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

1907年Bechhold发表了第一篇系统研究微孔滤膜性质的报告。1918年Zsigmondy等首先提出了商品规模生产硝化纤维素微孔过滤膜的方法,并于1921年获得专利,1925年在德国的哥丁根大学(University of Göttingen)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微孔滤膜公司"Sartorius GmbH",专门生产和销售微孔滤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英国也对微孔滤膜的制造技术和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这些研究对微滤技术的迅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全世界微孔滤膜的销售量,在所有合成膜中居第一位。据美国Freedonm公司的统计,2001年世界微滤膜材料的需求额为7.4亿美元,到2006年和2011年,这个数字将分别达到9.8亿美元和12.9亿美元。

微滤技术在中国的研究开发则较晚,基本上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起步,但其发展速度非常快。截止至2005年,中国微滤技术已形成7000万元的年产值,占中国膜工业年产值的1/5,经济、社会效益也非常显着。

通过国家"十五"和"十一五"的科技攻关,中国的微滤技术改变了仅有醋酸-硝酸混合纤维素(CA-CN)膜片的局面,相继开发了醋酸纤维素(CA)、聚苯乙烯(PS)、聚四氟乙烯(PTFE)、尼龙等膜片和筒式滤芯,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等控制拉伸致孔的微孔膜和聚酯,聚碳酸酯等的核径迹微孔膜,无机微孔膜也有了白己的产品。

近十几年来,中国在微滤膜、组件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并在医药、饮料、饮用水、食品、电子、石油化工、分析检测和环保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

与国外水平相比,中国的常规微滤膜的性能和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基本一致,折叠式滤芯在许多场合替代了进口产品,但在错流式微滤膜和组器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等方面,仍落后于国外,这就抑制了微滤技术在较高浊度水质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技术标准

1设备的主要性能产水量、过滤精度、过滤效率应达到设计的额定值.

2设备的结构应合理、紧凑.

3设备所采用的元器件如膜元件、泵、管阀件、仪器仪表等均应符合有关的标准或规范.

4用于生活饮用水处理的设备,其与水接触的材料应符合GB/T17219的规定.

5设备的机架应安装牢固、焊缝平整,如用油漆,涂层应均匀.

6设备的管道应安装平直、布局合理、无渗漏.金属管道安装与焊接应符合GB50235的规定管道安装及连接应符合HG20520的规定.

7设备的电控部分应动作可靠.

8设备的泵的安装应平稳、牢固,运行时不得有异常振动.

9设备的电气安全应符合GB4706.1的规定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60dCD0NCw8H.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9936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08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