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中的之字用法辨析)

 2024-05-23  阅读 768  评论 0

摘要:《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笔记初中语文教材中,“之”字出现频率很高,常见用法如下:① 往,到,到……去。例句: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②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③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

初中文言文讲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文言文中的之字用法辨析)(1)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备课笔记

初中语文教材中,“之”字出现频率很高,常见用法如下:

① <动>往,到,到……去。例句: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② <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③ <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④ 助词

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三里之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

用宾语前置的标志。何陋之有?——《陋室铭》

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劝学》(2016版初中教材无此用法例句)

音节助词:用于句末,补足音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商务印书馆《古代汉语字典》(彩色版)仅给出以上用法。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出现多个“之”字,用法不尽相同,除上面出现的例句外,还有一句,“以天下之所顺”,这个“之”应该归为哪一类呢?我认为应该是结构助词的第一种即“的”,但看到有的资料把这个“之”字处理为上面结构助词的第二种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我们来逐字分析一下:

“以天下之所顺”整体来看,是一个介词短语,其中,“以”解作“凭借或依靠”,介词短语是由介词和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构成的,所以“天下之所顺”是名词性的,而“所顺”又是典型的所字结构(“所”字 动词=名词),即动词“顺”,译为归顺,跟“所”字构成名词,即归顺的力量/条件(“所”字结构中的所字,是代词,根据语境解释为“……的人/事物”),这样就可以看出,“天下之所顺”是偏正短语,即:天下都归顺的力量/条件。这样,这个短语译为:凭借天下人都归顺的条件(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则是通顺且词义畅达的。

如果把“之”字理解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则“所顺”为动词,把“天下之所顺”硬看作是主谓短语,则译为“天下归顺”,虽然主谓短语可以作为名词使用,但显然此短语做“以”的宾语,翻译出来并不顺畅——凭借天下归顺,攻打连内外亲属都背叛的寡助之君,这样的句子显然不顺畅。

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讲解这个“之”字的呢?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5b2Cz0MBgAGU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296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76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