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观察翡翠的用光方法
01-1、反射光观察
反射光观察翡翠的整体效果,翡翠表面的光泽、抛光特点、颜色分布等。光线需要北向窗射进的自然光、手电筒的白光或日光灯的白光。
01-2、透射光观察
透射光观察翡翠内部结构情况,看其有无绺裂、黑点、白花以及色带分布的情况。
01-3、侧光观察
此光源条件下主要是观察翡翠的种水情况,侧光条件下翡翠结构的疏密、矿物颗粒的粗细、透明度的好坏可以较为详尽的展现出来。
02、翡翠的鉴定
02-1、翠性
翡翠的主要组成矿物硬玉,颗粒面在翡翠表面或浅层出现一种用肉眼或10倍放大镜可见的大小不同的片状闪光,即翠性。根据翠性反光面的大、中、小可称作雪片、苍蝇翅、沙星。翠性是翡翠非常好的鉴定依据,尤其是大型翡翠雕件的鉴定。但翠性作为翡翠鉴别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并非唯一标志。注意翠性并非随处可见。
翡翠摆件、挂件等表面变化大、难以抛光的成品中,翠性往往容易见到;手镯、戒面等较容易抛光的翡翠成品中,“翠性”则难以见到;颗粒细腻的翡翠肉眼或10倍放大镜下不容易看到翠性。
观察翠性应该在翡翠反光面上观察,观察部位应尽量避开抛光较好的部位,而在抛光不完全或面积较大、不易抛光的部位进行观察;戒面主要观察底部平面位置;手镯观察内圈部位;挂件和摆件则在向内凹陷;难以抛光的面或抛光平面较大的部位观察;尽量寻找翡翠结晶粗糙的部位进行观察。
02-2、结构
翡翠是粒状纤维结构到纤维交织结构。透光观察抛光较好翡翠的成品可见其结构,即翡翠颗粒相互结合的边界,可见丝缕交错的现象。翡翠的结构现象非常特殊,是翡翠的重要鉴定特征。粗粒翡翠大多为粒状镶嵌结构(肉眼透光可见)。结构现象明显的翡翠,翠性在放大镜下更易见到。细粒翡翠大多为纤维交织结构(肉眼不易见)。结构非常细腻,透明度极好的翡翠低倍放大不易观察到内部结构现象,此时应配合翡翠内瑕疵的观察。白绵处和筋绺处易出现丝状物,10倍放大镜可见的。只要能够看到丝状物一般情况下即为翡翠。
02-3、天然翡翠的鉴定依据
02-3-1、光泽
翡翠的光泽是典型的玻璃光泽,具有清亮、清润的感觉。观察时注意前后左右摆动样品,采用反射光观察。
02-3-2、微波纹
抛光翡翠的表面,由于组成翡翠的矿物颗粒硬度不均一,在抛光后形成的轻微均一的凸凹不平的外观表现。抛光表面微波纹现象是翡翠的重要特征。抛光粗糙则微波纹不明显,抛光良好则微波纹清晰。
许多相似玉石和仿冒玉石都没有或见不到微波纹。凹陷起伏之间平滑过渡,无间断现象。
观察微波纹要在柔和的光线下观察,在强烈反光下观察不到微波纹;观察要擦净油污、汗液、手印;硬玉矿物粒度愈细,微波纹现象愈不明显,此时需用10倍甚至20倍放大镜仔细观察。要注意把手工操作由于用力不匀以及玉石表面因存在细小裂纹、掉块和砂眼等,在抛光时在弧面上产生的波状起伏与微波纹区别开来,这种波状起伏影响面积往往较大,不难识别;特别注意要把翡翠A货的微波纹与翡翠B货由于腐蚀充胶所形成的沟渠网状纹区别开来。
02-3-3、颜色及分布特征
多种颜色共存,红色、褐色、黄色等次生颜色存在为天然翡翠的证据;绿色的分布特征是颜色一般呈不均匀分布,绿色呈点状、脉状、丝状、斑块状等各种形态分布。与翡翠底子有融合、映照的现象。绿色部位为绿色的硬玉。
其他玉石:软玉、马来玉、东陵石等颜色较均匀。
02-3-4、晶体轮廓清晰程度
这种鉴定依据不适用于玻璃种、冰种翡翠。适用于肉眼透光能够感觉出颗粒的翡翠,天然翡翠颗粒轮廓清晰,自然,结合紧密,质地坚实。
02-3-5、透光观察黄色调
细润坚实的底子上淡淡的黄色调。
02-4、辅助鉴定
02-4-1、观察断口
断口是玉石表面没有抛光的断开面,即使是成品有时也可以看到微小的断裂面。翡翠:呈粒状断口;软玉:平坦状断口;石英岩玉:粒状断口;玻璃:呈贝壳状断口。
02-4-2、掂重
翡翠的平均密度为3.33,比其他相似玉石(除符山石、水钙铝榴石外)密度都大,掂重可以给出指示意义。
02-4-3、敲击
仅适用于手镯,要求手镯颗粒不能过于粗大,不能存在较大的裂隙。方法是用细线悬挂敲击,敲击物为已知的天然翡翠(玛瑙棒)或其他较硬的器物,天然翡翠声音清越悠扬,回音悠远。翡翠种质越细腻,声音越清脆。人工处理翡翠敲击声音沉闷,戛然而止,没有回音。
第五章:翡翠的相似玉石鉴别01、钠长石玉
钠长石玉也叫水沫子,比重:2.48-2.65;折射率:1.5530-1.535;硬度:6;结构:粒状,有解理面闪光;有绿、黑色纤维状物和白色棉团。
同天然翡翠相比,钠长石玉的密度低于翡翠,光泽弱于翡翠,结构比翡翠疏松,翠性不如翡翠明显,通常而言透明度较高,常出现飘花、略定向分布的白棉的现象。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另一种“水沫玉”肉眼鉴定有很大困难,它就是石英岩仿水沫玉。
02、石英岩玉
生活中常见的石英岩质玉石有东陵玉、密玉、京白玉、黄龙玉、金丝玉、玉髓和玛瑙等等。石英岩质玉早期行业内又叫卡瓦石。石英岩质玉的组成矿物主要是隐晶质-显晶质石英,另可有少量云母类矿物、绿泥石、褐铁矿等。化学组成主要是SiO₂,颜色丰富,常见白色、黄色、灰色等,玻璃光泽,微透明到半透明,粒状结构,折射率点测多为1.53或1.54。密度为2.55~2.71克/厘米³。摩氏硬度为6.5~7,断口为粒状。
石英质玉是粒状结构、无翠性、可见石英颗粒反光。手掂重量比翡翠轻,光泽与翡翠近似,韧性较差,易磕碰。染色后可模仿多种宝玉石。玉髓玛瑙的结构细腻、隐晶质结构、有时可见鲕状构造、玻璃光泽。
染色石英岩
03、水钙铝榴石(不倒翁)
水钙铝榴石,俗称为不倒翁,主要成分是含铜的钙镁硅酸盐。化学成分: Ca 3 Al 2 (SiO 4 ) 3-x (OH) 4x。摩氏硬度: 7-8 。密 度: 3.47( 0.08 ,- 0.32)g/cm 3 。折射率:1.72;手掂重量比翡翠大,硬度高,抛光质量高时光泽可强于翡翠。绿色部分在查尔斯滤色镜下呈红色。优质的绿色原料在市场上较少,通常为白绿相间;褐红色仿翡翠较多,卵石状和雕件均有;白色雕件也偶有见到;极少出现粉红色。
水钙铝榴石和翡翠的区别主要在于翠性、颜色以及光泽感上。一般天然的翡翠上面有一些矿物质颗粒发出的翠色闪光,而水钙铝榴石无此特征;水钙铝榴石颜色分布均匀,颜色没有过渡变化,翡翠的颜色有深浅变化,颜色分布不均匀,两者有明显区别;并且水钙铝榴石中黑色细小团块状包体,是黑色的铬铁矿。打光仍是黑色,翡翠中的黑色包体打光呈绿色。
04、和田玉
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是透闪石,化学成分:Ca2(Mg,Fe2 )5[Si8O22](OH)2。比重:2.90-3.10;折射率:1.61;硬度:6-6.5;结构为毛毡状结构,有黑色矿物斑点。手掂重量比翡翠略小,油脂—玻璃光泽,近似的材料透明度常低于翡翠,毛毡状结构质地细腻。
和田玉的外观温润儒雅、滋润、光滑细腻、摸起来油脂感强,拥有一种内在的美。但和田玉的透明度不如翡翠,属于不透明到半透明状态;翡翠外观水灵、通透光泽、外观绚丽夺目、有一种水润剔透的感觉。属于半透明到全透明的状态。
05、独山玉
独山玉是一种黝帘石化斜长岩,其组成矿物较多,主要矿物是斜长石(钙长石)和黝帘石。化学式是钙长石CaA2₂Si2O8,黝帘石Ca₂Al₃(SiO₄)₃(OH)。独山玉的化学组成变化较大,随其组成矿物含量的变化而变化。独山玉常见白、绿、蓝绿、黄、褐、黑等色,单一色调的原料及成品较少,可见蓝色或紫色色斑,无解理。折射率点测多为1.60左右,密度一般为2.90克/厘米³,摩氏硬度为6~7。
独山玉的绿色偏蓝偏灰色,不够鲜艳和翡翠的绿色不同。绿色独山玉的绿色色脉中常见有黑色的色斑,即使在强光照射下仍显黑色。而绿色翡翠中的黑点通常较少见,而且在强光下显翠绿色。独山玉组成矿物种类不同,硬度差别大,分布不均匀,所以抛光面往往不平整。独山玉油脂光泽,翡翠玻璃光泽,两者区别较大。查尔斯滤色镜下变红是绿色独山玉与翡翠鉴别的明显特征。独山玉的折光率和相对密度也可当作参考性的鉴定特征。
06、葡萄石
葡萄石是一种硅酸盐矿物,化学成分:Ca 2 Al(AlSi 3 O 10 )(OH) 2。比重:2.8-2.95;折射率:1.63;硬度:6-6.5;透明度好,玻璃光泽。结构是放射状、纤维状的结构十分典型,似葡萄果肉的纤维而得名。有黄、绿、蓝绿三种色调,颜色饱和度通常较低。
折射率、比重和硬度均比翡翠低。放射状结构是与翡翠的结构区别较大,可以作为区分依据。
07、岫玉
岫玉的组成矿物主要是蛇纹石,次要矿物有方解石、滑石、磁铁矿等。化学式是(Mg,Fe,Ni)₃Si₂O₅(OH)₄。常见黄绿色、深绿色、黑色及多种颜色的组合,蜡状光泽至玻璃光泽,半透明至不透明,叶片状、纤维状交织结构,折射率点测多为1.56-1.57,密度为2.57克/厘米³,摩氏硬度为3~3.5。
岫玉硬度低,极易磨损,光泽弱,透明度较高。纤维交织结构。含有白色碳酸盐,及棕色铁质包体。在我国分布较广泛的一种玉石,业内经常使用地方命名。主要用来制作大型雕刻品,近年来工艺有所提高。
08、碳酸盐玉
碳酸盐玉,商业名称叫阿富汗玉,主要矿物为方解石,可含有白云石、菱镁矿、蛇纹石等矿物。化学式为CaCO₃,常见白色、浅黄、黑色等,玻璃光泽,透明至不透明,粒状结构,折射率点测常为1.49或1.50,密度为2.70克/厘米³。摩氏硬度仅为3,有三组完全解理。
碳酸盐玉用于仿和田玉较多,仿翡翠较少,也容易辨认。碳酸盐玉的光泽属于蜡质光泽,密度比翡翠要轻,用手掂一掂没那么重。同时,它的结构大多是条带状结构,用手电筒照射着观察,是一条一条弯曲的带状结构,翡翠不可能有条带状的结构,这是一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另外,碳酸盐玉怕盐酸,遇盐酸会剧烈起泡,而翡翠不会。碳酸盐玉断口多为较平坦的层状断口。碳酸盐玉硬度很低,表面常有凹坑,雕件制品雕工圆滑,无翡翠雕件的硬朗感。放大观察碳酸盐玉为明显粒状结构。
09、玻璃
作为仿翡翠的玻璃主要成分是石英和少量碱金属元素的氧化物组成的,是一种非结晶态的固体物质。颜色极其丰富,可以根据所需的颜色生产,玻璃光泽,微透明至透明,内部常见气泡,折射率多为1.50或1.51,单折射,密度常为2.50克/厘米³左右。摩氏硬度5,断口为贝壳状。
玻璃用来仿翡翠很像,颜色为乳白色,在行业中称之为“料器”。一些玻璃仿造出来的翡翠,如果没有仔细鉴别,确实也很容易蒙混过关。玻璃的光泽与翡翠的光泽和透明度近似,不易区分。它的密度是2.5克/厘米³左右,玻璃具有贝壳状断口。玻璃仿冒品多为模具倒出,棱角非常圆滑,难以看到雕刻痕迹。同样用手掂一掂,感觉比翡翠轻一些,而且玻璃整体看上去会有比较呆滞的感觉,整个显得非常均匀,又因为是人造的,所以内部往往会有气泡,有时可见表面有半圆凹坑,这是区别翡翠的重要标志。
10、树脂
树脂是一种人造有机材料,是由聚合物长链状分子组成的。塑料可以通过加热或铸模而制成我们所需要的宝石仿制品。最早用于宝石仿制品的塑料,品种是赛璐,一种纤维素塑料。如今赛璐珞被大量的合成树脂塑料所代替。同玻璃相比,塑料更常采用铸模工艺制造仿制品,因此塑料仿制品常显示出铸模仿制品所特有的性质,如铸模痕迹、凹陷刻面、“橘子皮”效应、圆滑的刻面棱线等。而且常常显示流动线构造及各种形状的气泡。当气泡达到宝石的表面时,会形成半球形空穴。
由于塑料的硬度及折射率值通常较低,大多数塑料显示出油脂光泽至亚玻璃光泽,保存较长时间的塑料则显示出暗淡的蜡状光泽。塑料仿制品的断口通常呈贝壳状至不平坦状且显示亚玻璃至暗淡的断口光泽。大多数仿宝石的塑料密度在1.05~1.55g/cm3之间。然而,密度低于饱和盐水密度1.13g/cm3者为数不多,因为某些填充剂会导致塑料密度增大(甚至超过1.55g/cm3)。塑料仿制品接触时有明显温热感。当用热针接触塑料仿制品时,绝大多数塑料仿制品会熔化或烧焦,通常大多数还伴有辛辣难闻的气味,如醋味、樟脑味、甲醛味、鱼腥味、石炭酸味和水果味等。
第六章:翡翠的优化处理翡翠的优化处理的概念:是指除切磨抛光外用于改善珠宝玉石的外观、(颜色、净度、特殊光学效应)、耐久性和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分为优化和处理两类。
优化是指传统的、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使珠宝玉石潜在美显示出来的优化处理方法。如煮蜡处理、加热处理等。
处理是指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所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如酸洗、漂白、充胶处理(B货)、染色处理(C货)。
01、煮蜡
煮蜡的目的主要是使翡翠表面光洁、光亮。另外还能使蜡填充抛光后翡翠的细小裂隙、使其表面更光滑,同时阻止污渍进入。
煮蜡方法有墩蜡,是将白蜡融化在器皿中,把翡翠成品放入其中煮数小时。适用于小件。会有另一种方法是喷蜡,把成品放在烘炉中加热至80°C左右,然后喷蜡或把蜡粉涂到翡翠表面,蜡受热融化成液态,即可渗入到裂隙或凹坑中。最后用毛布把多余的蜡擦掉。
02、加热
加热的目的是为了使黄色、棕色和褐色等暗淡颜色翡翠转变成鲜艳的红色。由于加热可以促进天然黄翡、褐色翡翠中含有的Fe2 ,通过加热氧化成为Fe3 ,即黄色的褐铁矿通过加热转变为红色的赤铁矿。模仿天然的风化作用。不加染色剂,较难鉴别。但只有黄色、棕色、褐色的翡翠才能进行热处理产生红色。
加热方法是将选好的翡翠洗净后放入加热炉中加温,温度不需太高,样品包好悬于炉中。升温速度要缓慢,当升到一定温度时,翡翠颜色转变为猪肝色时,开始缓慢降温,冷却后翡翠就呈现红色。这种方法加工的翡翠稳定性良好,和天然红翡具有类似的稳定性。
由于翡翠的加热和天然的风化作用效果接近,因而在鉴定上存在难点。在我国国标上,翡翠配备的证书一般不体现是否颜色为加热得到。更多依赖于经验性判断。一般来说,加热的翡翠水头差,通常同天然红翡相比,会显得稍干。近些年,市场上出现了部分颜色鲜艳,种水通透的,发“贼光”的红翡成品,也多是烧红的翡翠。
03、酸洗
酸洗的目的是去掉脏色(黄、黑、灰等色)。选料时要选取结构疏松,底子带有灰、黄、褐色色调的翡翠原石。早期B货是对成品处理,目前针对原料处理。为了使酸洗和充胶更为充分和快速,把大块的原料根据用途切成一定厚度的玉片或玉环。
酸洗漂白的目的是除去黄褐色和灰黑色的杂质,酸选择硝酸、盐酸、硫酸、磷酸等。根据翡翠种质的不同时间不同,大致2-3周,甚至几个月。酸洗后的翡翠,虽然去除了铁的氧化物,但是孔隙小,孔隙中残留的酸液不利于注胶充填。需要用氢氧化钠加温浸泡,碱和硅酸盐发生反应腐蚀,增加翡翠的孔隙,并中和孔隙中的酸液。
04、充填
酸洗和碱洗严重的破坏了翡翠的结构,致使翡翠颗粒之间的结合变得疏松,强度遭到破坏。所以必须充填胶加固。市场上用于B货的胶为环氧树脂、聚苯乙烯类树脂、邻苯二甲酸类树脂。这些聚合物无色透明、流动性好,注胶后可以掩盖翡翠的裂隙,可以大大改善翡翠的净度和透明度。
将经酸洗碱洗的原料,置入密闭容器中后抽真空,达到一定程度后,在容器中注入足够的胶使翡翠原料完全浸入胶中,然后增大压力,使胶能够把翡翠原料中的所有空隙都充填到。
把注胶翡翠在胶未固结前,把原料从半固结状态的胶中取出,放入烤箱烘烤即可。温度掌控是关键。充胶后可以增加翡翠的强度和提高透明度,但也会造成翡翠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变化(密度、折射率降低),B货翡翠的胶容易老化,时间久后变黄,光泽和透明度降低。
05、酸洗充填(B货)的鉴定
酸洗充填的翡翠也是翡翠,是经过人工处理的翡翠。它具备天然翡翠所具有的常规肉眼鉴定特征(结构、翠性),我们可以把B货翡翠可以看作是胶和硬玉颗粒的不均匀混合物。
05-1、肉眼鉴定
透明度较高的翡翠值得怀疑。天然翡翠为强玻璃光泽;种质再差的翡翠抛光后都呈现玻璃光泽。漂白充填翡翠一般光泽暗淡,呈树脂光泽或蜡状光泽。
B货翡翠的总体观察其特点为黄、褐、红等次生色消失,基底干净、呈现惨白、苍白的背景颜色,无天然翡翠常见的黄色调。B货翡翠质地疏松,没有致密坚实的感觉,内部渣状物明显,和天然翡翠的内部棉或白花等包体的感觉不同,翡翠的颗粒感减弱,矿物颗粒边界模糊不清,混沌一体的感觉。对于硬玉颗粒较大而且有点透明度的天然翡翠而言,透光观察硬玉颗粒轮廓清晰,立体感强。而B货翡翠由于颗粒孔隙间胶的黏合作用,致使透光性过强,导导致硬玉颗粒轮廓不清,混沌一体现象的产生。
透光观察如果翡翠颗粒度可见,翠性就一定可见;充胶翡翠由于胶把硬玉解理面黏合,致使颗粒表面反光变得模糊不清,导致翠性减弱;充胶翡翠因为充胶不均匀可以出现局部翠性的现象;天然翡翠的翠性肉眼或放大观察较为清晰。
05-2、表面沟渠网状纹(酸蚀纹)
胶的硬度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抛光后易在表面产生凹凸不平的现象。裂隙处会产生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其表现为凹坑形状不规则,内部粗糙,无反光现象。
天然翡翠表面凹坑分布面积小、形态清晰、规则,并伴有微波纹现象。B货翡翠表面凹坑均匀,分布面积大,并伴有沟渠网状纹现象。
05-3、手镯敲击声
天然翡翠手镯敲击声音清越,有回音,结构越细腻,声音越清晰清脆。漂白充填翡翠手镯敲击沉闷,没有回音。结构过于粗大或有裂纹者不适用。
05-4、荧光
一般来说,天然翡翠没有荧光,但如果有方解石、高岭土等蚀变矿物,可以出现局部荧光。漂白充胶翡翠可具有较强的蓝白色到奶白色荧光。
06、染色处理
翡翠的染色目的是使无色或浅色的翡翠变成鲜艳的绿色、红色或紫色及其混合色。选料要求材质有一定裂隙,颗粒较粗者为宜。染色时将将翡翠置入有色溶剂中,溶剂会慢慢进入翡翠颗粒间的缝隙内,使宝石产生颜色。
染色首先将待染色的翡翠用稀酸清洗;放入肥皂水调和的水中煮沸,洗净去油干燥后放入准备好的染料(如氨基染料)或颜料(如铬酸盐)的溶液中,稍微加热。取出置入油中或漂白剂中氧化,最后洗净烘干。
07、C货翡翠
C货翡翠,也有称B﹢C的。就是在B货的基础上染色,使翡翠的颜色更加艳丽。把注胶翡翠在胶未固结前人工涂色,然后再进行固化。C货翡翠一般色彩浓郁,透明度过高。容易辨识。
染色耐久性较差,当遇到紫外线的照射、高温或接触化学液体时,染料会发生变化或被溶解掉。染色翡翠放在油中浸润后会逐渐退色,若加热退色更快。阳光下曝晒,也会褪色。
08、染色的鉴定方法
放大观察颜色呈丝网状分布,在较大的绺裂中可见染料的沉淀和聚集,染色翡翠颜色不自然,偏蓝色;形成网纹状或浮丝状;查尔斯滤色镜观察,铬盐染色的翡翠在查尔斯滤色镜下显棕红色或浅棕红色,但近期有些染色翡翠由于所用着色剂的改变,在滤色镜下不显红色。紫外灯下:染色翡翠有时呈粉红色至橙红色荧光。
★、作者简介:
姓名: 王建泉
资质: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宝石学家。
执业资格:人社部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中国收藏家协会 会员。
黑龙江省辽金文化博物馆 研究员。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古玉材质溯源。
著作有《玉璇玑的探讨与研究》一文,详细阐述了从古至今学者对玉璇玑用途的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证。发表于国家级期刊《科学与生活》2021年 28 期上;论文《探讨桃山玉的发展前景》,从材料学,矿物学和工艺学等角度对桃山玉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一些新观点与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对桃山玉作了全面的介绍。该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期刊《科学家》2022 年第 6期上。
在宝石学家王建泉的头条号和个人图书馆上推出了《彩色宝石鉴定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彩色宝石的未知鉴定》、《彩色宝石的鉴定方法》、《翡翠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和田玉的鉴定与质量评价》、《国内八大产地玉料在古代玉器中的使用状况》、《古代玉器特征解析》、《仿古玉器研究》、《红山文化玉器鉴定方法研究》、《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吉林与黑龙江地区新石器时期玉器的研究》、《黑龙江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研究》等文章 300 余篇,180多万字。阅读量超30万多人次,深受广大宝友喜爱。
在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暨首届宝玉石检验员技能大赛中省级排名第3名,荣获三等奖,作为珠宝鉴定师和宝玉石爱好者。曾长期从事宝玉石相关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珠宝鉴定有深刻的理解。曾多次参与鉴宝活动为百姓服务。并且执着于玉文化传播,为珠宝行业发展尽心竭力。
作者:王建泉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翡翠》、《翡翠鉴定》、《系统宝石学》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