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史上小津安二郎是个无法回避的名字,他是许多电影大师所深深崇敬的东方巨匠,对现代电影有着深远影响。今年的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再次带来了他的代表作《东京物语》,经过4K修复的全新版本让我们时隔66年在大银幕上以近乎完美的状态再次欣赏到这部1953年的黑白杰作。
尽管小津身处日本的动荡时期,惨烈的二战和战后恢复与重建引起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和传统家庭关系的瓦解,但他的电影从默片时代一路走来,却一直近乎“执拗”地保持着一贯的风格。总是用舒缓的节奏探讨家庭主题;讲述日本寻常家庭中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用极简的故事探讨爱情与亲情、相聚与离别、衰老和死亡;以悠然恬淡的画面去还原生活的本真。
本片将重点放在了代际关系及生者与死者的思考上,描绘了老夫妇与其五个子女及其家庭在东京之行前后发生的故事。虽然对白不多,人物也没有夸张的表情神态,但通过成功的细节刻画,每个人都凸显出鲜明的性格特征,让人印象深刻。老先生的隐忍和老夫人的随和、长子的冷淡、长女的自私和贪小、三儿子的浑浑噩噩、小女儿的纯真率性以及寡居8年的二儿媳的细心、热情与孝顺都通过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微的动作和表情表达得细致入微。
影片镜头语言极其洗练,画面构图颇有特色。导演采用窗、滑门、走道等作为画框,利用人物分组和场景布置赋予画面很好的景深效果和平衡感,体现着特有的东方美学。全片采用固定机位摄影、紧贴地面的仰角拍摄和慢条斯理而简短的对白,营造出了一种真实的生活化质感。这种冷静克制的旁观者态度,正是导演一贯坚持的不做个人评判的客观原则。随着深水静流般的节奏,观众得以渐渐静下心融入其中,适当的留白及剧情与对话所制造的疏离感提供了充足的思考空间,让观众通过这些真实而琐碎的日常小事,联想到自己的平常生活,从而进一步将自身投射于其中,更加深刻的理解体会剧中人物的心境,并对自己的生活进行反思。
片中以几个标志性景物象征了故事发生的四个地点。代表东京的不是繁华的都市景象而是充满着压迫感的几个烟囱。从人物间各异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到都市生活重压下亲情的异化。长子家不算热情的迎接和轻易地取消了老夫妇一直渴望的城市观光,道出了不如意的繁忙生活造成的冷漠和关系的疏远,孙辈的抱怨也反映了他们父亲陪伴的缺失。长女的吝啬和精于算计从其对丈夫买回来高档糕点的埋怨中可见一斑。更让人寒心的是长女告诉顾客老夫妇只是家乡的熟人;长子在得知母亲病危后,在庭院中还有心情逗弄花鸟;三儿子在葬礼后虽有假期,却也不肯多陪陪老父亲,如此种种呈现的都是成年子女对父母感情的寡淡。他们不爱自己的父母吗?当然不是,只是常年疲于奔命的生活压力和成年后家庭重心的转移,使他们淡漠了与父母的情感连接。他们自以为这份有着私心的爱对父母来说就已足够,自以为表面的尊敬和不多的物质回报就算是孝道。这与我们是何其相似,只不过影片是以更加典型化的形式予以集中表现。就像三儿子一边念叨着“子欲养而亲不待”,一边以工作为由匆匆离去。道理人人都懂,能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个?反观我们自己,上一次把手机放在一边和父母坐下来好好聊天又是多久以前呢?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导演自然也塑造了一个真诚善良的完美形象与几个子女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寡居的二儿媳纪子对老夫妇俩的陪伴、周到的照顾和孝敬以及对亡夫的深深思念,给他们孤独的心灵以难得的慰藉。影片结尾借由小女儿道出对哥哥姐姐们的抱怨时,纪子只是宽容的说生活总会让人这样慢慢的转变,渐渐的遗忘。而在老先生劝纪子改嫁而她却因为对战死丈夫的思念在逐渐减少深深自责、掩面而泣时,影片慢慢铺陈的情感张力瞬间迸发,感人至深。这种永存感恩和时时自省的美好心灵,正是人们所追寻的至善至美。
尽管观众和故事中人物所处的年代、国情、家庭背景均不相同,导演却藉由这种人类共通的情感和成长过程中绕不过去的生老病死以及父母子女关系的变化,成功的将观众与剧中人物进行了勾连。龙应台在《目送》写道:“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这段话道出了父母不求回报的爱和心中的那份不舍。如同影片中的老夫妇一样,天下所有的父母都会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逐渐放下原有的高期望,永远给与我们无条件的理解和无限宽容,在远方默默关注而不忍心打扰。面对这份最真挚、最无私的爱,我们不应该只留给父母远去的背影,任凭他们在时光的另一头悄然老去。
影片以河流开篇,亦以河流结尾,但却物是人非。小津用平淡却隽永的白描手法为我们呈现了细腻而动人的生活细节。在细细品味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中,我们得以不断反思,反思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反思对待父母的态度,反思孝敬父母的方式。唯有如此,才能让我们少留遗憾地陪伴他们,岁月静好地度过这逝水流年。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