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斗之才和才高八斗(为什么用才高八斗)

 2025-07-04  阅读 271  评论 0

摘要:自古以来,我们常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人才能很高,博学多识。但是为何不用才高七斗、才高九斗呢?关于才高八斗的由来,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有这样的传说:仓颉造字一担粟,传于孔子九斗六。还有四升不外传,留给道士画符咒。“鬼画桃符”君不识,“才高八斗”有来头。孔子识字九斗六,传与弟子整八斗。弟子造就五车书,千秋万

自古以来,我们常用才高八斗来形容人才能很高,博学多识。但是为何不用才高七斗、才高九斗呢?

关于才高八斗的由来,在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有这样的传说:仓颉造字一担粟,传于孔子九斗六。还有四升不外传,留给道士画符咒。“鬼画桃符”君不识,“才高八斗”有来头。孔子识字九斗六,传与弟子整八斗。弟子造就五车书,千秋万代久传流。从此学富称“五车”,自古才高曰“八斗”。

八斗之才和才高八斗(为什么用才高八斗)(1)

说是仓颉造字的时候,把小米平铺起来在上面写画,造的字足足用了一石的小米。传给孔子的字写出来能用九斗六升小米。那为什么不把所有的都传给孔子呢?因为剩余的四升字是鬼文,孔子认为君子不怪力乱神,所以就专门留传给了道士画符用。孔子经过改进剩下了八斗,都留给了儒家弟子。后来其弟子把这些字整理刻进竹简流传,这些竹简整整装了五大马车。所以就有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以上观点虽来自坊间传说,但还是值得一阅。史书中有记载的是出自《南史谢灵运传》的这一版本。

南朝时期宋国文人谢灵运,文采极高。而且他开创了我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他的诗艺术性强,形式优美,很受当时文雅人士、皇室贵族的喜爱。谢灵运为人清傲,曾醉酒自叹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也是真正有才能之人,才敢调侃天下才子的才能只占十分之一。

八斗之才和才高八斗(为什么用才高八斗)(2)


岁暮

南北朝 谢灵运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头条创作挑战赛#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50eCz0HBQkFU1c.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476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32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