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于2011年2月26日在上海举行揭牌仪式,由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等6家国内知名的科研与产业化机构整合而成,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CHINA STATA INSTITUTE OF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2011年2月26日
周斌
王浩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医工总院”)隶属于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物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和服务、药学领域研究生培养。[1]
医工总院长期以来秉承研发贴近产业、服务产业和扎根产业的理念和特色,以重大疾病新药创制与制药工艺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为目标,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向全国制药企业提供众多的药物品种、工艺改进和技术服务。
医工总院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正高级职称研究人员52名,历年来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拥有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近90名。医工总院为国务院首批通过的药学研究生培养一级学科单位,现有8个硕士点、7个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近1000人。
医工总院拥有从新药创制到工艺研发,从原料药研发到新型制剂研发,从新药开发的平台支撑到医药工业信息服务等整个药物研发创新链的9个学科方向。建院以来,获授权专利1300余件,拥有有效专利800余件,共计4000余项科研成果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实现产业化,多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为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为提升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水平、为解决我国看病难用药贵的民生问题作出巨大贡献。
1957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成立。
2000年,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进入中央企业序列,先后隶属于中央企工委、国务院国资委。
2010年4月,根据国务院国资委“打造中央企业医药健康产业平台”的要求,原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集团重组形成新的“国药集团”。
2010年12月,经国药集团董事会研究决定,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的基础上,建立医工总院。
2011年2月26日,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揭牌仪式在上海举行。
2014年,医工总院调整管理架构,医工总院总部、上海医工院、张江分院管理部门合并,统一管理;被国家科技部评定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生物化工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转至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院长王浩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2018年,医工总院进入国资委第一批“双百”改革序列。
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学科齐全、格局完备、人才集聚、成果累累,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发明奖2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6项,全国科学大会奖46项,省部级科技奖329余项。
近十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55项,其中包括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建设等项目。共获得新药证书391本,有数千项技术成果推广到企业,催生和助推了一批国内知名医药企业的崛起和壮大,在我国创新药物研究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董事会
董事长:王丽峰。
副董事长:周斌。
董事会成员:王丽峰、周斌、侯惠民、赵铠、佘鲁林、刘存周、林建、陈文浩、贾锦文。
监事会
监事会主席:李慧。
监事会成员:李慧、陆伟根、邓涛。
经营班子
周斌: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书记、院长(法定代表人)兼上海现代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贾锦文: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俞雄: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陈代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
易八贤: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王浩: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党委委员、兼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王小坚: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财务总监。
潘振云: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董事会秘书。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