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苏轼赏析(关于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2024-06-09  阅读 234  评论 0

摘要: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阙词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

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阙词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水调歌头苏轼赏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关于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水调歌头苏轼赏析

赏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阙词。这首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丙辰,是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推崇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原文: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41aCz0MCw8DU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219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876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