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夜宿山寺古诗(登鹳雀楼诗赏析)

 2024-07-27  阅读 221  评论 0

摘要: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始建于北周。楼高三层,有鹳雀栖息其上,故名。旧楼原在今山西永济西黄河中高阜上,后被河流冲毁。今楼系1997—2002年重建,在黄河东岸。世界上的楼多了去了,很多毁就毁了。为什么鹳雀楼要重建?就是因为王之涣的这首五言绝句,实在太精

登鹳雀楼夜宿山寺古诗(登鹳雀楼诗赏析)(1)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始建于北周。楼高三层,有鹳雀栖息其上,故名。旧楼原在今山西永济西黄河中高阜上,后被河流冲毁。今楼系1997—2002年重建,在黄河东岸。世界上的楼多了去了,很多毁就毁了。为什么鹳雀楼要重建?就是因为王之涣的这首五言绝句,实在太精彩,太有名。建筑再宏伟,再美轮美奂,也只是驱壳;文化、文学之美,才是灵魂。有了灵魂,建筑才能不朽。无论它“死”多少次,“死”多少年,后人也会让它“复活”。

绝句并不要求对仗,而此诗两联都用对仗。前一联并列,一看便知是对仗;后一联为“流水对”,若不注意,还真看不出来。对仗句写不好,容易呆板、滞塞。本篇却写得自然流走,一气呵成,作者不愧是对仗的高手。

“白日依山尽”,那“山”是永济南面的中条山,还有更南面的秦岭。由于山体高大,落日尚未变红就隐没在山背后了,所以称“白日”。“黄河入海流”,黄河在永济城西,由北而南,绕到中条山背后,折而向东,直奔大海。这两句诗境界阔大,日落于极西,海则在最东。在鹳雀楼上,固然看得到落日,看得到黄河,却看不到大海。但这并不妨碍诗人的想象——依据常识,黄河终究是要流入大海的。诗人将诗意的视线一直延伸到海,就使得这一联对仗的张力达到了极限。勾勒祖国大好河山的名句,历代多有,而最简洁、最明快、最宏观且最壮观的,不说非此莫属,也可说他人难以企及了。

一般登临眺望之诗,多先叙登临之事,后写眺望之景。本篇却倒戟而入,先写眺望之景,后叙登临之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可见前两句是在二层楼上所见景象。要想看得更远,就得更上层楼——也就是登上最高一层楼。这就不仅仅是叙事了,更是抒怀,是揭示人生的哲理。眼界的扩大,有赖于人生境界的提高。通首诗的灵光,在诗人的胸襟,在其胸襟所折射出的“盛唐气象”,写景艺术的高妙毕竟还是次一位的。

《文史新说:上古画轴,洪荒年代的华夏文明》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410Cz0EAQkCX1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041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912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