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经典诗词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2025-06-18  阅读 327  评论 0

摘要:《饮马长城窟行》唐 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塞外悲凉的风吹得凄凄切切;交河里已

《饮马长城窟行》

唐 李世民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塞外悲凉的风吹得凄凄切切;交河里已然冻结了森森寒冰;苍茫无垠的瀚海沙丘绵绵延延;皑皑白雪覆盖着千里阴山。远离家乡戍边的将士们凛然站在高高的烽火台上,远方层层的山峦昭示着他们高尚的气节。旗帜随风卷起悠悠摇曳,将士们在长城脚下酣畅淋漓地饮马。

骑兵的串串足迹连绵于寒冷的沙滩,边塞的乐声被呼啸的北风吹散得缥缈无迹。玉门关的尘埃被一扫而空,清新舒畅;悠扬的羌笛和金钲的鸣响,音韵交织互相应和,悦耳动听。大漠漫漫,武器已然收藏好,辚辚战车在广袤原野中有序行进。

都尉和将军分别从龙堆和马邑等战场凯旋而归。 飘扬的战旗在大雾中沉静招展,在石碑上篆刻纪录将士们的赫赫战功,让人振奋欢愉。从灵武台传来胜利的歌声,在这塞外苍凉原野,一个人身披戎装迎风飒然巍立,凝视着眼前一切,回味往昔,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他是陇西狄道人,唐朝第二位皇帝(626-649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这首汉乐府民歌体边塞诗,叙述了大唐平定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后的感慨。

贞观元年(627),有另外一个人做了一件传奇式“万里长征”。他只身离开京城长安,前往天竺(印度)游学。从长安出发,途径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历经千难万险,最后到达印度。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并于贞观十九年(645)返回到长安,带回佛经657部。这个人就是当时年仅25岁和尚玄奘。

岁月悠悠,随着朝代更迭,取经故事也有各种版本的演绎。到了明代,吴承恩《西游记》成为神魔志怪小说巅峰之作。玄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弟,代太宗去西天求取真经,普度众生,法名唐三藏。他收了四个徒弟:不屈不挠张扬不羁的孙悟空;憨厚老实却又好吃懒做,时不时想拆伙儿的猪悟能;忠心耿耿、沉静坚韧的沙悟净;还有就是充当脚力、存在感极低的白龙马,“敖闰龙王玉龙三太子” 。唐僧与徒儿们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沟沟坎坎,有自然灾害的幻影,也有魑魅魍魉的象征,最终同心协力,求取真经,重返大唐。

时至今日,取经故事依然是小小孩儿们喜闻乐见的启蒙童真故事;大小孩儿们随着年岁渐长,但却读出不一样的内涵。不论是李世民、玄奘、吴承恩都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还是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小白龙也都是某类人物的人格化身。

2020年对于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平常的一年,新冠肺炎、山火蝗灾、地震洪涝,人的心境就如过山车,对于生命有了更深沉的思考。就让我们有如孙悟空一般不屈不挠,用大无畏的气概,抡起金箍棒横扫一切妖魔鬼怪。也如李世民般拥有运筹帷幄的魄力,决胜千里的豪迈。

李世民经典诗词赏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1)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3d5Cz0HBgoEV1E.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477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57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