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临长江,背倚老山。入则世外之桃源,出则繁华之都市。
化工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
化学工业是一个极富创造性、挑战性的重要工业领域,它具有技术密集、人才密集、资本密集的特征,特别是二十一世纪的化学工业在向”绿色化工“方向发展的同时,对知识的交叉渗透、产业的相互交融提出了更宽更深的要求。化学工程是现代工程科学的重要支柱,在能源、资源、材料、环保、医药等朝阳产业发挥和新的工程科学作用。本专业就是为了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化学工业发展而设置的一个厚基础、宽口径、适应性强的大专业。
学院概况
化工学院是南京工业大学的主干院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创始人是我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倡导者之一时钧院士,并培养了以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闵恩泽、张存浩,中石化总工程师曹湘洪等18名两院院士为代表的大批杰出人才。其中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国家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学工程学科点。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以及5个博士点、5个硕士点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一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南京市吸附分离技术等研究中心。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原理和化工热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09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专业认证,于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专业介绍
烟囱高耸的化工厂?易燃?易爆?易腐蚀?不,化工的发展之路远比人们想象中的宽广。
专业优势
化工专业是江苏省首批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全国首批试点专业,2013年获“十二五”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所依托的学科2001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及江苏省十个重中之重学科之一,2007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5所名校同时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是全国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的专业,2012年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教育部评估全国排名第5,江苏排名第1。以化工学科为主要支撑的 “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2013年入选我国首批协同创新中心(简称“2011”计划)。以本专业为主干,孵化出我校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化学等专业。
就业去向
我院毕业生就业区域是立足江苏、面向中东部地区、辐射全国,主要服务于能源、资源、材料、电子、环保、轻工、冶金、制药等众多行业,本专业培养掌握化工生产过程和设备的基本规律和原理,从事产品研发、技术开发、工艺与设备的工程设计、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工作。部分毕业生继续深造,到国内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毕业生就业单位多集中于国有企业和以化工贸易和化工生产为主的企业,近四年平均占44%;总体就业率高,近四年平均为99%。每年有毕业生进入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等国家的高校以及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深造。约20%的学生进入中石化、中石油等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的大型企业实现高端就业。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政府高级官员、著名企业家、教学和科研单位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几年。我院公办考研出国率稳定在40%左右,2017年,我院共373名毕业生,多名同学被天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目前已有7人将赴宾夕法尼亚大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奥克兰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马兰欧尼学院深造学习。
硬件设施
学科本专业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等。近5年来,主持国家“97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攻关、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防军工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以及众多企业委托项目,年均科研到款达6000余万元;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30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的论文800余篇,EI论文900余篇。一流的专业综合实力,强大的师资力量,雄厚的科研实力,一切优质条件都是为了学生的长足发展。
学生培养
导师班主任制度
在南京工业大学最早为本科生配备副教授以上的专业导师,为学生提供学涯规划和专业思想的引领。学生在大二就可以进入专业实验室,参与科研。
转专业制度
允许部分入校一年且学业优秀、特长突出的学生在通过考核后转入新专业学习。化工专业因其学科实力雄厚,办学条件优越每年都吸引来自其他专业转入的学生。
本科生创新基金
"本科生创新基金"制度十二年,为南京工业大学首家开展此项工作的专业,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每年立项40余项,参与面覆盖80%以上学生,有多篇论文发表和专利成果显现,已经成为学生参与科研、动手实践和创业创新的重要渠道。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全程导师制、全员书院制”设立全国首个“2011学院”,探索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模式,实行“本、硕、博连读”机制,培养顶端拔尖人才。
交换、交流培养制度
学院先后与天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河北科技大学、四川理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西华大学、淮阴工学院等有化工特色的国内高校互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本科生进行阶段性交流学习。
各类奖助学金
设立各项奖助学金,以吸引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庭较贫困学生报考。除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外,学院还携手国内外知名企业为本院学生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种类和金额均居全校榜首,如陶氏奖学金、PPG奖学金、和氏璧奖学金、纳尔科奖学金、久吾奖学金、九思奖学金等。每年各类奖助学金30余项,总额超过180万元,受奖受助学生比例在50%以上。
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我院就业工作将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起点,以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水平、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加强毕业生推荐、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为工作重心,以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为工作动力,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与水平、规范就业管理制度为工作保障,以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为工作目标,努力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就业工作品牌。
学业跟踪与评估机制
为了更系统科学的完成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跟踪评估,学院成立了学生学习表现跟踪评估领导小组,根据与课程相匹配的考核方式、评判方法、过程跟踪评价体系来了解学生是否达到具体课程的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
各类活动
迎新晚会
毕业晚会
新生篮球赛
爱心义诊
校友返校
校友返校
女工程师风采
Air Talk高校联赛
创新基金
化学化工实验大赛
陶氏行
工业旅行
学术讲座
学术讲座
欧洲交流
韩国交流
美国交流
英国交流
时钧精神演讲比赛
祭扫时钧墓
师资力量
化工专业形成了一支由院士、千人、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拔尖人才领衔、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素质好、结构合理、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化学工程与工艺”团队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和“特种分离膜”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及“膜材料”江苏省创新团队,现有教职工人数148人,学科师资力量强大。博士生导师32人,硕士生导师79人(含博导),教授62人,副教授3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 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千人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青年千人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及一批江苏省“特聘教授”及“双创人才”。
点击这里查看导师风采与实验室介绍
↓
砥志研思|第四期:刘晓勤教授课题组
砥志研思|第五期:科研之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暴宁钟教授课题组
砥志研思|第六期:分子组装实验室
砥志研思|第七期:绿色化工研究所
砥志研思|第八期:电池材料研究室
砥志研思|第九期:化工过程强化研究所
砥志研思|第十期:部分80后导师——陈小强、段金贵、潘宜昌
砥志研思|第十一期:陈洪龄、张利雄、孔岩、谢晖
↑
取化学之理,应工业之需,
传承绿色环保之化工理念。
立特色品牌,创一流学科,
培养社会急需之创新人才。
化工梦想,在南工起航!
南工化工,期待你的加入!
往期精选
来源| 化工学院
编辑 | 黄家苗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