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

 2024-08-08  阅读 289  评论 0

摘要:昨天说到了湿地是有很多类型的,所以湿地的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湿地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构成了多姿多彩、类型丰富的湿地王国。如潮汐滩涂的红树林礁石岸边的海藻森林映红海滩的红蓼什么是湿地植物呢?湿地植物泛指生长在过渡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因为数量类别太多,今天只能按照湿地植物的生长特

昨天说到了湿地是有很多类型的,所以湿地的生态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湿地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依存,构成了多姿多彩、类型丰富的湿地王国。

如潮汐滩涂的红树林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1)

礁石岸边的海藻森林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2)

映红海滩的红蓼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3)

什么是湿地植物呢?

湿地植物泛指生长在过渡潮湿环境中的植物。因为数量类别太多,今天只能按照湿地植物的生长特征和形态特征,分为的5大类。

1、湿生型植物

湿生植物指生长在过度潮湿地点的植物。有两种生境条件适宜湿生植物生长。一种是土壤中充满水分,光照条件充足的生境条件,这类湿生植物称为阳性湿生植物,象水体附近生长的苔草等属于此类。另一种是土壤足够湿润的情况下,空气中充满水分的生境条件,这种情况下光照条件常常不好,其上生长的植物称为阴性湿生植物,象热带、亚热带充满水汽的阴暗森林中生长的一些植物属于此类。湿地中湿生植物种类繁多,如湿生鸢尾类及石菖蒲、海芋、芋类、水八角、水虎尾、芦竹、荻类、稻、野生稻、睡菜、苔草类、慈姑、莎草类、毛莨类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4)

(垛田里的荔浦芋头)

2、挺水型植物

挺水植物顾名思义株形高大,直立挺拔,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挺水型植物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发育上部挺出水面。挺水型植物如莲(荷花)、千屈菜、菖蒲、水葱、藤草类、香蒲、芦苇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5)

(龙栖百鸟园的莲)

3、浮叶型植物

浮叶型植物根状茎发达,花大、色艳;无明显地上茎或茎细弱不能直立,而它们的体内通常储藏有大量的气体,使叶片或植株能平衡地漂浮于水面上。浮叶型植物如王莲类、睡莲类、萍蓬草类、芡实、苔菜类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6)

(睡莲)

4、漂浮型植物

漂浮型植物根不生于泥中,植株漂浮于水面之上,随水流漂泊,多数以观叶为主。漂浮型植物如浮萍、满江红、燃鳖、大漂、槐叶萍、凤眼莲、水蕨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7)

(凤眼莲)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8)

(今天在合肥媒体上大的水蕨)

5、沉水型植物

沉水型植物根、茎生于泥中,整个植株沉入水体之中,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利于在水中空气极度缺乏的环境种进行气体交换;叶多为狭长或丝状,植株的各部分均能吸收水中的养分,在水下弱光的条件下也能正常生长发育,但对水质有一定的要求,因为水质会影响其对弱光的利用:花小、花期短,以观叶为主。沉水型植物如海菜花类、黑藻类、金鱼藻类、眼子菜类、苦草类、水筛类、水毛茛类、狐尾藻类等。

湿地公园常见的植物(科普日的硬科普)(9)

(金鱼藻)

那么湿地植物有那些作用呢?

大家都知道,湿地是地球之肾,这个“肾”的功能绝大部分都是由湿地植物来完成的。

湿地植物除了能给我们提供食物、药材、工业原料、园林花卉之外,还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降淤造陆、吸附降解污染、涵养水源、减少土壤侵蚀等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在生态方面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也是丰富的基因宝库,在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366Cz0EAQ8BUVQ.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773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35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