鸢之韵·风筝
作者:王鑫(江苏南京)
海宇晴空阔,筝鸣拂彩云。一丝牵日月,半纸系星辰。袖染江原雪,衣衔旷野尘。燕驰初破晓,蝶度化新春。
作品赏析:
本周四(2021年4月22日),潍坊诗词学会会长郭顺敏老师在微信上分享了“鸢都之邀——国际诗书画风筝文化主题展”中的一组诗词作品。其中,江苏南京王鑫老师的作品《鸢之韵·风筝 》的奇思妙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海宇晴空阔,筝鸣拂彩云。作者开头将风筝放飞场宏阔背景一笔“画”出——海宇清空阔,这里海天之间晴朗、空阔,正是放飞风筝的好时机、好日子、好场所。紧接着一句“筝鸣拂彩云”,这里的“拂”字,意思是“轻轻擦过”。作为动词在这里用得很是美妙,颇见文字功力与涵养。风筝的鸣笛之声,轻轻擦过“彩云”。选择风筝的“鸣”与彩云“轻轻擦过”来写风筝,这是极少见的。也是作者在该文中奇思妙构之一。
“一丝牵日月”。放飞风筝,无论用的线绳是粗是细,在海天之间其实都是“一丝”而已,这里的“一丝”,即可解读为“线绳”,也可解读为“风筝”。这里的动词“牵”可解读为“牵挂”、“牵拉”之意。“日月”,即可解读为太阳、月亮两个物象,也可解读为白天、晚上。日月如此大的物体怎么会被“一丝”牵连呢?风筝都是喜欢在天空翱翔的,风筝都是迷恋、留恋、牵挂着日月天空的,同时,人们放飞风筝在时间的选择上,不仅仅是白天,晚上也是有很多爱好者放飞的。如此有张力又耐读的风筝诗句,确实令人赞叹!
“半纸系星辰”与“一丝牵日月”,有异曲同工之妙。制作风筝用的绢纸等材料,作者偏偏用最普通的“纸”这一物品来指代,又特意用了“半”,指出了风筝的制作是经过匠人精心设计、用心剪过的。“半纸”这里可否理解为“风筝”?我感觉是很符合逻辑的,也是很有意境的。“半纸”与“星辰”怎么会“系”呢?动词“系”,这里可解读为“连接、联结”或“牵挂”、“思恋”之意。还是那句话,风筝的生命、情感与思想都是与天空直接关联的,那个“风筝”不日夜牵挂、渴望“星辰”呢?这里意境的构建,确实是读者的匠心独运。
袖染江原雪,衣衔旷野尘。作者用“袖”、“衣”指代“人物”风筝,分别用“江原雪”、“狂野尘”的强烈对比与反差,表达风筝作品所带给人们的那种纯与杂、雅与俗的魅力。动词“染”、“衔”,此处也是灵性十足,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互相衬托,而且情景交融,心神相通。
燕驰初破晓,蝶度化新春。作者用“燕”、“蝶”指代中国人喜欢的“动物”风筝,“初破晓”、“化新春”,描绘了“燕子”于刚刚破晓的时刻,心情激动地飞驰向清爽的天空;也通过“蝴蝶”的“破茧成蝶”,寓意新春经过一个沉静、等待、煎熬的过程终于来到。不仅如此,也暗示着告诉人们,只要不忘初心,坚守信念,刻苦奋发、全力拼搏,任何美好事物、美丽梦想都会“破晓”,都会迎来“新春”。
总之,整篇作品颇有画面感、动画感、时空感、立体感等,可谓美感十足,灵气涌动,情感丰盈,意境精美。
阅读品赏,乐在其中。个人感悟,欢迎关注。
作者:李维东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