檞寄生,汉语词汇,可泛指松毛虫属(Dendrolimus)中的各种寄生于松樠(古称檞)上的害虫。
油松毛虫,寄生于油松,局部地区食马尾松。
毛虫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有颚亚门Mandibulata
昆虫纲Isecta
有翅亚纲Pterygota
鳞翅目(Lepidoptera)
枯叶蛾科(Lasiocampidae)
松毛虫属
檞寄生
檞这个读xiè或者jiě木名,《玉篇·木部》:“檞,松樠也”。《左传·庄公四年》:“王遂行,卒于樠木之下”(王指楚武王熊通)。《汉书·西域传下》:“(乌孙国)山多松樠”,颜师古注:“樠,木名,其心似松”。松毛虫成虫为大、中型蛾子。雄蛾触角近乎羽状,雌蛾呈短栉状。口须向前伸过颜面,覆有鳞片和毛。雄蛾腹部细狭,末端尖;雌蛾腹部肥胖,末端圆;中后足胫节有或长或短的端距。前翅较狭长,翅顶稍圆;前缘过中点后逐渐弯曲;外缘相当弯曲。后翅宽;前缘比较直。前翅4、5脉同出自中室底角;6、7脉同柄;8脉出自中室上角;9、10脉同柄短。后翅4、5脉有短的同柄,出自中室底角;8脉和7脉在近翅基部有一点上吻合或二者间有一非常短的横脉形成一个小基室,基室上往往有小短附脉。
槲寄生(hú jì shēng)与檞寄生(jiě jì shēng)为两种不同的生物。具有圣诞节传说的是槲寄生(hú jì shēng)。
油松毛虫,寄生于油松,局部地区食马尾松[1]。体色同马尾松,年生1~3代。分布于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内蒙古、辽宁、四川、陕西、甘肃、贵州。
赤松毛虫,寄生于赤松,局部地区食油松。体色有浅棕、黑褐、灰白等。1年1代分布于辽宁、山东半岛、河北渤海沿岸、苏北;日本、朝鲜。
落叶松毛虫,寄生于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油松、樟子松、鱼鳞松。1~2年1代。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北北部、北京、新疆北部;日本、朝鲜、苏联。
思茅松毛虫,寄生于思茅松、云南松、华山松、云南油杉、马尾松。体翅有黄褐、棕褐等色。年生1~2代。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中国台湾。
云南松毛虫,寄生于云南松、高山松、思茅松、侧柏、柳杉。体翅褐色,年生2代。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浙江、福建、湖北、广东、湖南。
雌蛾腹部末端分泌性信息素,引诱雄蛾前来交配。交尾历时8小时以上的卵子即可孵化。一般交尾18~20小时。雌蛾一般产卵400粒左右,多者可达900余粒。卵几十粒或几百粒成一堆。初产为黄色、淡绿,渐变粉红和紫褐色。卵期10~20天。幼虫的孵化在早晨6~9时最多。1~2龄幼虫群集于松枝针叶丛中,吐丝下垂,随风飘移。幼虫有5~8个龄期,末龄幼虫体长47~100毫米。体色有棕红、灰黑、黑褐、烟黑、灰褐等色,花斑明显或不明显,两侧有长毛,全体满布白、黑、棕色长毛或短毛。遇有惊动即昂胸竖起毒毛御敌。毒毛刺入动物的皮肤后,由于易折和尖端有小棘而不易拔出,常引起皮肤红肿、刺痒,重者引起皮炎、关节炎、头痛发热和全身不适等症状。幼虫生长接近老熟时食量大增,尤其是末龄幼虫,食量约占一生总食量的80%,雌性幼虫比雄性多1/3。幼虫老熟后在针叶丛或杂草中结茧化蛹,蛹期10~20天。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