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双角蜡蚧(蜡蚧科双角蜡蚧属动物)

 2023-08-30  阅读 448  评论 0

摘要:滇双角蜡蚧(Dicyphococcus bigibbus Borchsenius , 1959)是蜡蚧科双角蜡蚧属的一种动物。滇双角蜡蚧动物界昆虫纲同翅目蜡蚧科蜡蚧亚科双角蜡蚧属形态特征雌成虫:虫体常为宽卵圆形,外被很厚的蜡质层覆盖,蜡质层背方有一双略有变曲的角状突。虫体周围有分泌的蜡丝。虫体一般呈

滇双角蜡蚧(Dicyphococcus bigibbus Borchsenius , 1959)是蜡蚧科双角蜡蚧属的一种动物。

滇双角蜡蚧

动物界

昆虫纲

同翅目

蜡蚧科

蜡蚧亚科

双角蜡蚧属

形态特征

雌成虫:虫体常为宽卵圆形,外被很厚的蜡质层覆盖,蜡质层背方有一双略有变曲的角状突。虫体周围有分泌的蜡丝。虫体一般呈灰棕褐色。触角6-7节,除基节最宽而扁外,其他各节之长度略相似,但常见触角的顶端节小而多为半球形,第3节最长。胸足具正常节数。[1]胫节和跗节之长度几乎相同。跗冠毛细,其顶端膨大。爪小,爪冠毛也较短,其顶端明显膨大。肛板呈上宽,下狭窄的条状,其顶端生有一刺和刺之两旁各生有一根毛状刺。胸气门发达,但气门开口不十分宽大。气门腺路主要由五孔腺组成,气门腺路的宽度大约由3—5个腺体宽形成,特别接近体缘处更是腺体显著密集。气门刺似乎不只一根,而是成群,但只其中一根最长而粗,能与体缘刺明显区别开来,其他气门刺与体缘刺皆为顶端尖的圆锥形刺,只是稍大些而不易彼此区分。体缘刺较小很密集的排列在体缘。短小的管状腺沿虫体背中线分布。稍大的管状腺在虫体腹面体缘可见有分布。较大而细长的管状腺分布在虫体腹面。多孔腺缺。体毛分布在虫体腹面,特别是腹部的体毛比较发达。

生活习性

寄主:樟, 肉桂,野牡丹,千斤拔,褚血树,三球悬铃木,水锦等的枝条上。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云南(景东, 峨山)。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2a4CD0EAwEBV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97135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69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