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书创始人廖金恒先生
作者:徐庆丰
藤书-顾名思义就是依据大自然植物藤条坚韧不拔的生长特征,把中华汉字的偏旁部首拆散后重新進行藤式组合而成型,藤书不纯粹是一门艺术,它是以藤的形体为线条、以力量的均衡为结构、借鉴南宋游丝书运笔手法,连绵不断,状若游丝,以传统的中华书法为元素。它是以中华的民族精神作为脊梁;藤书更是以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做为图腾。向世界表达:循序漸進、顺势而为、周而復始、遒劲舒卷的生态主张!
廖金恒先生展示藤书《心经》作品
听说我国的藤书创始人廖金恒先生这几天做客义乌,笔者专程来到青岩楼的义乌亿影传媒采访了书画家廖金恒,听他讲述关于藤书的故事。
廖金恒,1959年出生于广西南宁市,从小喜欢书画艺术,参加过知青上山下乡,在1979年光荣地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服役,参与了國内的铁路建设,与战友们一起栉风沐雨、披荆斩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崇山峻岭中,险恶重重。在云南的那些原始森林中,给廖金恒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那藤缠树绕的生态景观,在部队工程前进的路上,藤总是一次次地向大家展示出它昂扬的力量:柔中带钢、不屈不挠、摇絏多姿、抱团向上。
在一次施工中,廖金恒右脚脚面被严重创伤,皮肉外翻,血流不止。如果不及时处理容易感染,情况会更糟。深山野外缺医少药,还好当地的一位老中医用山中藤蔓来做药,捣碎后敷于创伤面,仅几天时间就把他的脚伤基本 治愈,这让廖金恒非常震撼,同时被藤的这种特性所强烈地吸引。一位老中医用山中藤蔓来做药,仅三天时间就把我右脚严重的创面基本治愈,这让我非常震撼,同时被藤的这种特性所强烈地吸引,从此也让廖金恒与藤蔓藤 条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终生情缘。由此萌发出用自然界植物藤条的生长特征来编缠藤形字体藤书的研发历程。
藤书书写的“中国”2字 气势磅礴
部队转业后,廖金恒回广西南宁工作后,没有放弃对书画艺术的追求,他反复喘摩藤的形态万千、力量的均衡之美。感悟藤的内含与意韵,日升日落,笔起笔顿间,墨浓墨沽,千回百转中,藤书渐渐成了廖金恒生命中无比崇 高的信仰。从1991年始,廖金恒迈开了创建“藤书”字体的雄健步伐。
后来,廖金恒来到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市,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鹩哥叫”,并成立开放了藤形字体异质思维文化传播平台,自己任法人代表、总经理、艺术总监。在那里,通过平台宣传与推广,让更 多的人认识接受了藤书,这种新的艺术形式。“鹩哥叫”一声声美妙动听的好声音,唱响了中华文字库的新生命,唤醒了勃发生机的虬枝老藤,也让藤书渐渐在全国有了名气,截止目前,廖金恒已经接受了中央电视台、世界华人春晚等主流媒体采访。鹩哥叫独创的藤形字体已达万字以上,他已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版权保护中心和广东版权局成功申报著作权。
在直播间拍卖藤书作品
前不久,应义乌亿影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邀请,廖金恒做客义乌。亿影传媒是一家专门利用网红经济,电商直播销售的机构。也试水将廖金恒藤书作品放在陌陌等直播平台,进行现场销售,没有想到也得到网友的喜爱。
写藤书是一笔到底的,所以廖金恒在写藤书钱,多是要进行过一番巧妙构思,如何运笔,如何写出藤蔓生长、攀爬的那种不畏艰难 顽强生长的气势,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书写藤书时廖金恒多数是用大小2支毛笔进行书写。
廖金恒来义乌已经快一个月,在淘宝第一村的青岩楼,在国际商贸城等地方,让他深深感受到义乌是个创业的好地方,义乌是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在这里随处可见不同肤色的外商,义乌人鸡毛换糖的精神创造了许多奇迹。廖金恒有感而发也用藤书书写了“鸡毛换糖”几个字。他说,用藤书的形式来表现义乌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是最恰到好处的!(徐庆丰)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