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性焦虑症(情绪障碍)

 2023-08-30  阅读 830  评论 0

摘要:分离性焦虑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是发病率年龄最小,开始治疗年龄最小的一种儿童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症学龄前儿童分离性焦虑症SAD否情绪障碍简介分离性焦虑症分离性焦虑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

分离性焦虑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是发病率年龄最小,开始治疗年龄最小的一种儿童焦虑障碍。

分离性焦虑症

学龄前儿童

分离性焦虑症

SAD

情绪障碍

简介

分离性焦虑症

分离性焦虑是与依恋对象分离时出现与年龄不适当的、过度的、损害行为能力的焦虑,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多发生在6岁以前,其特征是当与亲人分离或离开他熟悉的环境时,表现出过度的焦虑,担心亲人发生意外或自己被拐卖;担心与父母或其他依恋者的分离;因害怕分离而不愿去学校或幼儿园;持久而不恰当的害怕独处,当预料将于依恋者分离的时候,马上会表现出过度的反复发作的苦恼,如哭叫,发脾气,淡漠或社会退缩,部分患者甚至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恶心、呕吐、头疼、胃疼、浑身不适等此类儿童的焦虑在严重程度上超过正常儿童的离别情绪反应,社会功能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

分离性焦虑是儿童最常见的焦虑障碍,患病率大约10%;是发病率年龄最小,开始治疗年龄最小的一种儿童焦虑障碍。

产生原因

1.遗传因素

患有焦虑症的父母所生的子女,焦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父母所生的子女。而且同卵双生子焦虑症的同病率可高达50%,这些都说明分离性焦虑症与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

2.亲子过分依恋

患有分离性焦虑的小儿平时一直与母亲或固定的养育者呆在一起,不与外界接触,而母亲则往往对孩子过于珍爱、过分保护,事事包办、处处代劳,从而使小儿养成胆小、害羞、依赖性强、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一旦与母亲突然分离,就容易出现分离性焦虑。

3.生活事件影响

在出现分离性焦虑之前,往往有生活事件作为诱因,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与父母突然分离,在幼儿园受到挫折,不幸事故如亲人重病或死亡等。[1]

治疗方法

分离性焦虑症多发生于未成年的儿童,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治疗分离焦虑症刻不容缓,下面是分离焦虑症的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家长从小就要留意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上幼儿园前留意让孩子独立完成吃饭、穿衣、洗手、大小便等等;扩大孩子的交友面,多让孩子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对依靠性比较强的孩子要为他创造更多接触陌生人的机会,培养孩子合群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2、用关爱化解孩子的不良心理:老师应当态度和蔼、耐心、微笑,爱心是幼儿园老师必须有的,还要熟悉每名幼儿来园时的情绪表现,并多关注身体不适或幼儿分离焦虑症严重的孩子。此外,老师还要多跟家长交流,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对不同的孩子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并给与尊重和接纳。

3、做好分离焦虑症的防治工作:说到分离性焦虑症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河北新世纪医院的专家说假如幼儿分离性焦虑症的表现特别严重,建议母亲或者照顾者尽量抽出两到三个月的时间,帮助孩子接受去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幼儿分离性焦虑症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能造成孩子情绪上的极大苦恼,因此,分离焦虑症的治疗刻不容缓。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24dCD0EAw4GXg.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99232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1056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