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是余光中写思亲之情、思乡之情、思国之情的诗歌。从具象到意象,《乡愁》问世的四十多年来,穿越了无数人的心,湿了无数人的眼。
余光中先生走了,他把自己留在了高雄。 可他早都回到了自己的精神故乡,怎么好说他没有落叶归根呢。
在《乡愁》之外,我们再读一遍他的《忆李白》“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追月逆江河/包黑斩龙顺民心/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众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我辈此中惟饮酒 先生在上莫题诗/酒入豪肠 七分化作月光/剩下的三分 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 就是半个盛唐。”在余光中的心里,李白岂止仅仅是一个如日中天的诗人,他简直就是一个撑起大唐天空的圣主。余光中觉得,假如没有了李白,大唐便会干瘪生涩,没有起伏,更不可能有耀眼的辉光。余光中把李白放在近三百年的唐代历史中考量,他觉得李白的精气神强壮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李白就是大唐的精气神。
他神游《登乐游原》《寻隐者不遇》《问刘十九》《空山不见人》《下江陵》等等。尤其是2013年6月12日(那天是端午节),他在神游杜牧的唐诗《寄扬州韩绰判官》中说:“李白送故人/烟花三月去扬州/杜牧念旧友/山长水远隔秋夜/一切是那么迷惘/而又是那么剔透/游客抱怨,‘哪有/二十四桥呢,哪有人在教吹箫?’/通通没有,又有何妨/这一程唯美之旅/应全凭诗人带路/本不该交给旅行社/派导游来安排。”
是呀,回故乡,就得自己回去,怎么能像游子一样任由旅行社去安排呢。
余光中后来在《唐诗神游》手稿中说:“读名诗而延伸其境,或变奏其情,既可融入现代感,也可向古人间接致敬,不亦快哉。从《行路难》以来,这种variations我已经写了十五首了,也许还可写下去。”
那时候的余光中已经85岁了,他的《唐诗神游》实在是一次精神回到故乡的唯美之旅。
第二年,他回到了长安。他背诵了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他想像李白一样在西风残照的时候,再看看汉家陵阙,想想西汉往事。
他一生都走在回乡的路上。他已经回到了精神故乡。他已经落叶归根。
版权声明:xxxxxxxxx;
工作时间:8:00-18:00
客服电话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