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老家的饺子(乡村散文棉籽油满屯飘香)

 2023-09-27  阅读 797  评论 0

摘要:冰融雪化又一春,柳绿桃红草茵茵。红杏出墙梨花雨,乡间四月无闲人。说起棉籽油,很多人都不曾有记忆,大部分人都没有吃过,年轻人更是不知道。六七十年代,我们辽南地区大豆种的少,主要是因为大豆产量低。所以,生产队没有大面积种大豆的,都是玉米地或者是高梁地里夹着种。一般都是七条垅玉米,或者是高梁,夹着两条垅大

冰融雪化又一春,柳绿桃红草茵茵。红杏出墙梨花雨,乡间四月无闲人。

说起棉籽油,很多人都不曾有记忆,大部分人都没有吃过,年轻人更是不知道。

六七十年代,我们辽南地区大豆种的少,主要是因为大豆产量低。所以,生产队没有大面积种大豆的,都是玉米地或者是高梁地里夹着种。一般都是七条垅玉米,或者是高梁,夹着两条垅大豆。这样间隔的种,为的是通风。

大豆种的少,产的量少,村民们分的就少。记得,我们生产队,每年一口人分十五斤黄豆。这十五斤黄豆,你还不能都去换豆油,你得留点,过年做豆腐,做大酱。所以,豆油就不够吃。不过那个年代,一般人家都养猪。过年杀猪,每家都熬点猪油,配着豆油吃。

我们生产队还种棉花,每年家家都能分点棉花。棉花籽,早期不知道能榨油,就都扔了。

到了七十年代初期某一年的春天,生产队知道棉花籽能榨油,就用马车拉着棉花籽到县城榨油。然后,回来给村民们分,各家分到了棉籽都挺高兴。可不知道是谁听说,棉籽油不能生吃,得先提炼一下。

于是,各家各户就开始炼油。可问题来了,有人说,就这么白白的炼,耗费不少油,有些太可惜了。我妈妈想了想,把萝卜礤(Ca)成条,用玉米面裹上,里面加点盐,葱花等。嘿,你看炸出来的丸子,真好,一吃真香。于是乎,村子里家家开始炸素丸子吃。结果,那种炸棉籽油的香气,飘溢了满屯的上空……

这是一个时代的记忆。棉籽油,现在可能早已没有人吃了。猪油也没有人吃了,豆油都开始吃非转基因的了。科学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祝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

乡土散文老家的饺子(乡村散文棉籽油满屯飘香)(1)

乡土散文老家的饺子(乡村散文棉籽油满屯飘香)(2)

乡土散文老家的饺子(乡村散文棉籽油满屯飘香)(3)

,

版权声明:xxxxxxxxx;

原文链接:http://cn.tdroid.net/ce153Cz0ECwoAUw.html

发表评论:

管理员

  • 内容266588
  • 积分0
  • 金币0
关于我们
lecms主程序为免费提供使用,使用者不得将本系统应用于任何形式的非法用途,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风险,需由使用者自行承担,与本站和开发者无关。一旦使用lecms,表示您即承认您已阅读、理解并同意受此条款的约束,并遵守所有相应法律和法规。
联系方式
电话:
地址:广东省中山市
Email:
注册登录
注册帐号
登录帐号

Copyright © 2022 太卓开发网 Inc. 保留所有权利。 泰达科技网易库网

页面耗时0.0967秒, 内存占用1.33 MB, 访问数据库18次